比亚迪混动有丰田专利吗?

巨头之间的联手,总能迅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当然前提是双方基本平等,方向基本一致。如果强弱差距过大,就很难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很可能导致合作的中断或多变。

从千变万化的2020年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太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双方不对等,比如大众和福特的牵手。福特寻求利用大众MEB技术在新能源领域扬名立万,而大众强势,福特弱势,导致合作不被很多人看好。

最新的例子是强国对话,丰田与比亚迪合资企业正式落地。

浅薄的逻辑?明显地

丰田牵手比亚迪的故事早已不是新闻。2019年,丰田在迅速扩大朋友圈的同时,不仅与现代合作研发氢动力卡车,投资滴滴,与广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还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达成协议。

协议中的一系列条款: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出资50%,比亚迪出资50%,新公司由双方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组建。现在随着比亚迪丰田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宣布,已经成为现实。

条款中没有实现的是,新公司将进行纯电动汽车的设计、研发以及汽车中使用的平台和零部件。

双方合作的原因在2019 11签订协议后早已被剥离干净。

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都展现了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开放性。比亚迪于2018推出纯电动e平台,并宣布向全行业开放e平台。2019年4月,丰田宣布免费提供在混合动力技术研发中积累的核心电气化技术的专利使用权。

两者在技术领域的地位基本相当。比亚迪1995起步于电池业务,现在是可以提供电动车+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的整体解决方案企业。丰田于1997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混合动力汽车,在混合动力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在相关制造和销售方面优势明显。

比亚迪拥有PHEV和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丰田拥有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技术。再加上开放* * *的战略维度,两者的合作被业界和外界看好,有着不小的期待。

肤浅的逻辑很容易看出来。比亚迪和丰田在技术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丰田和比亚迪寻求通过这种合作赢得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高份额。

深层逻辑?有很多可能性

毫无疑问,与中国市场相关的新能源汽车将在他们之间推出,这对汽车消费市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仅从这个维度来看,还是浅薄的。毕竟在产品正式上市并公布价格之前,一切都无法判断。

从企业维度来说,更有意思。不同于以往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丰田、比亚迪目前都在用生态模式,将传统的核心技术+代工供应链的模式进行升华。

投资先进技术,与具有技术优势的相关公司合作,取长补短,并不局限于非汽车行业。

从丰田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这个生态圈的扩大,调动更多的相关资源,比如在中国的自驾体验,比亚迪的e平台+高集成度+智能性能,可以让丰田尽量少走弯路。另一个重要的节点是动力电池。

根据丰田的相关计划,负责电池生产的子公司松下电动汽车能源公司将在中国建设第四座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工厂。该工厂将于2021年投产,预计年产能将达到65438+万辆。生产的产品不是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而是混合动力汽车上容量更小、成本更低的镍氢电池。很明显,丰田在中国的2020?在EV元年,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出现了明显的缺口。

这里,需要提到的企业是中国动力电池巨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一方面,2065438+2009年7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与丰田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和研发演进领域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竞争关系。

成立于2011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落后比亚迪1.3GWh。但由于后续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三元锂电池路线受益明显。近年来,尽管出货量巨大,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方面,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进步明显,三元锂电池也迎头赶上。另一方面,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早期快速崛起与补贴政策密切相关。动力电池“白名单”的设立,让寻求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企业与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捆绑更加紧密。

尽管丰田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NEV动力电池方面建立了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但丰田与比亚迪合资公司的快速落地创造了新的机遇。

面对未来中国市场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成本和收益,丰田应该做新的考虑。

比亚迪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整体解决方案,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优势是出货量大,产能充足。比亚迪新推出的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成本更低、续航性能相当的优势,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这方面有短板。

根据丰田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计划,从2020年开始,将陆续推出10纯电动汽车;2025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654.38+0万辆;提前五年实现销售55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如此庞大的体量,仅仅把宝压在松下电池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身上是不够的。比亚迪显然是一个优秀可靠的新伙伴。

更关键的是,因为丰田的庞大计划,因为它的行业标杆意义。一旦丰田和比亚迪的合资公司在中国的销量、成本和利润方面取得成功,越来越多的车企将寻求类似的解决方案。届时,拥有整车制造和三电技术优势的新巨头比亚迪将占据领先地位。

写在最后

当然,比亚迪和丰田合资公司的落地也有很多逻辑上的延伸。

从丰田的竞争对手来看,全球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主要模式依然偏向传统,即与中国本土车企建立合资公司,如江淮大众。从实现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是相对安全的。但是从未来的扩张来看,丰田、比亚迪等。喊出持续开放和执行的模式,不局限于汽车行业,会有更好的未来发展空间。

此外,结合比亚迪丰田合资公司落地前几天的消息,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对外合作,正式成立五家福迪公司:福迪电池有限公司、福迪视界有限公司、福迪科技有限公司、福迪电源有限公司、福迪模具有限公司,涵盖动力电池、半导体及照明用品、汽车底盘技术、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动力系统、汽车车身制造等领域。

也就是说,比亚迪已经奠定了硬件制造、生产、供应的基本维度。只要丰田比亚迪的合资模式成功,对行业来说就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案例。于是,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巨人诞生了。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