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那首歌的黄普生老师((站台))当过兵吗?
周勇:早上好!2008年6月26日星期四上午9点,欢迎收听南方生活电台魅力南方。我是主持人周勇。刚刚为你播放的一首歌是Platform,80年代风靡一时。作曲家是著名音乐家刘珂,作词人是著名诗人黄普生。今天直播间的嘉宾是黄普生先生。你好,黄老师!听《站台》这首歌是什么感觉?
黄普生:啊,很久以前了。这是二十年前写的。当时正是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人民在寻找自己的方向。作品表现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期待,有一点轻浮。我的词很简单,但是乐手们表演的很好,我很感动。
周勇:听这首歌的时候,黄先生可能有点道理。时光飞逝。已经20多年了吧?刚才和黄老师聊天,我们发现黄老师的男中音很好。据我所知,黄先生是男中音歌手。你为什么会从歌手变成著名诗人?你觉得写诗比唱歌快乐吗?
黄普生:人的内心是要表达的,不是唱歌就是跳舞,但人最习惯用语言表达。20世纪70年代,当我还是一名士兵时,我为了自卫反击越南。那时,我的生活相当艰难。一直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看能不能代表战士们的感受。就这样,我慢慢开始写诗,我的第一篇作品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
周勇:黄老师,你还记得你的第一首诗吗?
黄普生:第一首诗不记得了。我还记得第一批发表的诗集,还有一批发表在作品中的小诗,包括《灯塔与港湾》...
周勇:哦,这些都是美好的回忆。改革开放30年了。在即将到来的7月1日,广东电台将举办文学作品颂歌活动,纪念改革开放30年。黄老师作为本次晚会的编剧,会在晚会上听到很多好听的话,都出自同一位老师之手。黄老师,你参与这个晚会的创作是什么心情?
黄普生:应该说很荣幸能参加广东广播电台纪念改革开放30年诗歌朗诵会的一些作品。我用对改革开放的思考写了一串字,也表达了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文艺发展的感受。我觉得一个人的角色,当他能和一个时代、历史命运、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就能发挥出一种不可预知的力量。例如,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变化,我们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历这些变化。我60岁了。我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前30年,也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后30年。我的亲身经历让我对我们现在的时代充满了信心。通过改革开放的巨变,中国转向了一个充满期待的方向。
周勇:可以说你对这个党的创建是有感情的。我们党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让黄先生有情感的回忆。不然你不会这么执着,你要把党办好。这次晚会你特别想让观众听到哪些作品?
黄普生:谢谢你提这个问题。这里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作品,我都能背出来。比如我们党的第一部作品,郭鲁生的《四点零八分这就是北京》,因为他代表了整整一代人,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虽然我是军人,但我身边很多同学都当过知青。读了这首诗,激起了我和同学们类似的感情。我说,这个党必须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知青下乡是文革的一个过程。没有这一代人命运的改变,没有这一代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就不会形成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这次非常感谢广东给我一个机会,给我们一个相对自由的艺术空间,把这个作品放到我们的晚会上。还有一个作品,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我们可以感受到杨刚的阳刚之气,非常坚决和大气。有些地方,有一种梦幻的感觉。我觉得人生应该是这样的。我很喜欢张承志。张承志就像一个漂流在北江上的精灵。当然我们选择的作品也要适合朗诵,不可能因为晚会时间有限而篇幅太大。这一次,我们还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一部戏剧作品,那就是我们的本土老师严旭的《男人都有眼泪》,这部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这一次,严旭老师对原著进行了浓缩和修改,使之适合我们的晚会。她的作品也是我的最爱。另一个介绍是“黑斑羚的飞翔”,这是比较新的,有一个独特的主题。它描写了一群动物,表达了人们对人类、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这部作品由王小鹰导演,四位演员朗诵。很有特色,其他的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艾青,李颖。
周勇:我们知道这个派对里还有你的作品。
黄普生:哦,我的作品写得很匆忙。
周勇:关于你的作品《永不放弃》,这是在这个晚会上朗诵的作品。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感受,半小时后听你介绍。
周勇:欢迎你在半小时后继续收听《魅力南方》。我是主持人周勇。今天演播室的嘉宾是著名诗人黄普生,他是我们七一晚会文学作品《春的记忆》朗诵的弦乐作者。黄老师,我们继续聊。除了很多好的作品,我们还可以在这个晚会上欣赏到你的新作《永不放弃》。这首诗是四川地震后写的,你的新作是这次晚会上的集体朗诵。能说说你的创作经历吗?
黄普生:这部作品写于5月17,地震后的第五天。当时心里有很多感触,写了这部作品。当时我的心被汶川感动了,被每一个被拯救的生命感动了。这一次,中央和地方政府,解放军和志愿者都全力以赴挽救每一个生命,所以永不放弃可以多挽救一个生命。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下一届奥运会,所以它从不放弃,不只是关注个人生活。所以,我写了最后一句,“中国只有永不放弃,才能创造更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之初,70岁的老人邓小平能够在中国东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奇迹,他个人的人生传奇被解读为中国一个时代的传奇。然后,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力比以前强多了,我们应该能够在经历各种灾难和挫折后站起来。我是河南人,但在广州生活工作了三四十年。我经历了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我很感谢这个城市给了我生活中的性格,温柔,稳重,务实的东西。这次火炬传递让我感受到了广州人的热情,仿佛整个城市都在高呼“中国要强大!”就像三十年前,改革前,广州人高喊“中国一定要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强烈的意识和永不放弃的内心是一致的,永不放弃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优秀品格。
周勇:我在你的诗中注意到“只要我们对明天和胜利有坚定的信心,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灾难、危险、艰难和挫折中,我们都可以勇敢的重新站起来……”。黄老师,你自己也经历了很多。你65年参军,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所有这些艰难的经历都能让你明白永不放弃的信念吧?
黄普生:你说的这些艰苦经历,以前都发生过。我走过两广边防线上的每一个哨所。可以说是用脚丈量了边防防线。当时我背着投影仪去每个哨所给战士们放电影。自卫反击越南更是难上加难。战争从17年2月开始,我在18年2月赶到前线,一直呆到庆典结束,也为庆典写了一些作品。那时候我还是个业余作者,在前线的小油灯下写作品,邮寄给北京的解放军文艺,还得过全军自卫反击战越南作品奖。小油灯下的坚持和执着,很有意义...
周勇:这就是你说的,“永不放弃!”当兵的经历对你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吧?
黄普生:是的。影响很大,已经渗透到我的血液里了。
周勇:所以你也写了《当兵的荣耀》。这首歌是宋祖英唱的。这首歌是什么时候写的?
黄普生:这是我当兵后去地方工作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在录音棚里,宋祖英说这首歌很军旅。
周勇:好的,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种极具军人气质的“军人的荣耀”。
周勇:“当兵是光荣的”我认为这是一种年轻人的情感。
黄普生:也是我过去的梦想。
周勇:这是将军的梦想吗?
黄普生:是的。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周勇:在这个派对上,你写道:“诗人是最敏感、最感性的。你是这样吗?”?
黄普生:哈……我不是。我是一个慢热的人,所以我不是一个好诗人。和我崇拜的诗人相比,我还远远落后,但我会努力去写。我说过,我永远不会放弃!
周勇:我认为黄先生很谦虚。事实上,黄先生以您的敏感、感性和对生活的体验写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从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您对生活的感受、热爱、向往和向往。黄小姐,除了写诗,你还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为晚会做策划、导演、编剧。
黄普生:哈...更令我欣慰的是,在我还年轻的时候,我就参加了广东广播电台合作的《青春...脚步梦”的朗诵,这使我非常满意。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快速发展是过去无数先烈所期待的。我觉得自己能做点什么很欣慰,但是我已经做过花城的副总编,做过某时尚杂志的主编。当我退休时,我们将出版一份新的刊物《健康建议》,我认为这很有意义。因为在广东抗击非典之后,我编了一本叫《健康忠告》的书,当时很流行。我觉得中国人应该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倡导身体健康,所以我很乐意这样做。
周勇:我们都很惊讶诗人黄普生成了健康专家。
黄普生:没有。我和专家成了朋友。我们期刊专家组成员有北京的洪超光教授、胡大一教授,广州的钟南山院士。我们这一代人活着的时候是有责任感的。地震发生后,我们杂志专门做了一个特刊,叫《心理重建》,这也是我们杂志对这个大事件的一种关注和态度。
周勇:读黄普生老师的作品,总能给人一些生活的回忆。今天的时间关系,先说到这里,后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记忆。
黄普生:谢谢!希望我们的聚会能给你带来美好的回忆和一些贴心的回忆。
《路灯下的小女孩》是80年代中国年轻人最熟悉的版本。刘珂和黄普生的《站台》,与《路灯下的小女孩》一起收录在《87发烧》中的最流行的舞曲,在当时的中国大陆是非常罕见的一首,超越了前辈们的音乐创作,被杨坤誉为“80年代泡妞最好的舞曲”。
刘珂是中国广播电声乐团的作曲家,创作了《站台》、《红屋顶的故事》、《漫天雪花是我的爱》、《与心同行》、《圆梦团圆》、《月亮情人》、《桥味精》、《珠江啤酒》、《健力宝饮料》、《李亢彩电》等代表作品以及流行歌曲和广告公益歌曲。编曲代表作品有《关心你的我,九妹》,抖太阳,湿心田,为今天加油。曾任央视春晚总协调、音乐策划。刘珂老师率先进入国内流行歌手包装制作领域,包装或执导的著名歌手有“林萍、张蜜、高林生、周彦宏、黄鹤翔、陈汝佳”。
80年代中后期,内地有一首很流行的歌,唱的是“我的心在等待,永远的等待……”。只要歌手去山洞唱这首歌就会很受欢迎。笔者一直误将这首名为《站台》的歌曲归入港台歌曲范畴。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这是广东本土音乐少年刘珂的作品。
广东著名音乐人刘珂,因为年轻,是广东原创流行音乐第二波浪潮的领军人物之一。
作为广东乃至内地的著名音乐人,刘珂曾直接或间接制作和包装过林萍、周彦宏、高林生、黄鹤翔、杨钰莹、张蜜、陈汝佳等一批中国当代流行歌星。作者最喜欢的是90年代初在广州为当时中国新晋女歌手张野编曲的专辑《张野新民歌》。它大胆地将中国民歌与流行风格结合起来,并由少数民族新编辑。我甚至听说这张专辑在美国也很受欢迎。
同时,刘珂应该算是第一个把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和当下的政治宣传很好的结合起来的人。在宣传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阶段,刘珂曾与原广州市委书记张汉卿合作,为《珠江之歌》(由张弥和谢晓东首唱)谱曲,在广州市民中广为流传,一度被誉为他们心中的市歌。此外,刘珂还为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飞的《二十八首歌》谱曲。这首歌还作为广东省跨越21世纪的代表作品之一,被收入《中华百歌行》系列,被广大群众传唱。笔者认为,一位青年作曲家在短时间内为两位省市领导的诗词谱曲,实属罕见,可见这位青年音乐家的眼光是敏锐而独到的。
然而,拥有多重人格的刘珂也是近年来在报纸和杂志上看到最多绯闻的音乐人。关于林萍和周彦宏这两位著名女歌手三角恋的绯闻和负面传闻,一直在他身边打转,挥之不去,于是刘珂在报纸杂志上认真回应了这些传闻,并出书反驳。这真的应验了“人不枉青春”那句名言。
在我看来,刘珂既能写又能说,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健谈者”。2000年起担任中国流行与现代音乐研究所所长,利用自己的“侃”资源和音乐资源。后来,刘珂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与他人联手生产护肤和洗涤产品,如洗手液和沐浴露。记得有一天刘珂把车停在广东广播电台大楼前,搬出几箱沐浴露给我们介绍。这些都是申请了专利,以广东很多原创歌曲命名的沐浴露:这是关心你的我,这是温柔地告诉你,这是爱情鸟,这是我真的很想你...哇,它让我们笑了!后来听说我们一个同事的妈妈很喜欢,每天都用这些沐浴露给她的宠物猫洗澡。
近日,周彦宏与李厚霖、李湘的恋情成为娱乐圈的热门话题,三人之间的恩恩怨怨纠缠不清。日前,又有媒体报道,周彦宏早在10年前就陷入了三角恋。除了周彦宏,这场旧情的主角是前红色歌手林萍和广东著名音乐制作人刘珂。
记者从一位音乐人处了解到,刘珂于2005年从国外回到北京,现在正准备复出。在这位朋友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刘珂。
刘珂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军人和文人家庭。刘珂和他的妹妹杨红后来成为广东音乐产业的中坚力量。当时,杨红被称为“三大才女”之一。刘珂的代表作是《回忆青春的讲台》。
离婚不适合周彦宏。
据刘珂说,他在1995年5月和妻子林萍离婚后,因为媒体炒作和不实报道,当时很多圈内人和粉丝都误以为他和周彦宏恋爱了。刘珂说:“真正的原因不是这样的。1994年林萍获得全国比赛冠军后,空政文工团调林萍做演员,我们开始分居。这种长期的分离造成了我们感情上的疏远和隔阂。”
我是周彦宏。
在周彦宏的散文集《当爱擦肩而过》中,当她提到她与刘珂和林萍的恩怨时,她用了字母L和P,而不是刘珂和林萍。根据这本书,她在1994春晚彩排时遇到了刘珂,当时她已经很出名了。刘克利邀请周彦宏南下广州加入刘珂的音乐公司。刘珂告诉记者,“其实,我和周彦宏是在1993认识的,当时周彦宏还只是个街头歌手。1994年底,周彦宏等几个歌手在广州加入金春雷。”刘珂说,金春雷从7月份开始全面包装周彦宏,1995。后来,专辑《再见茉莉》获得了成功,周彦宏开始在全国各地演唱。
刘病逝。
刘珂说,与周彦宏的关系是在1996年上半年正式建立的。刘珂认为周彦宏是一位文学修养很高的“才女”,但后来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周彦宏。他是一个注重家庭价值的人,而周彦宏的一生无非就是唱歌和出名。1996年下半年,周彦宏赴京发展,刘珂与她的恋情无果而终。
媒体应该善待周彦宏。
刘珂现在知道周彦宏的尴尬处境和信誉危机。他认为娱乐圈是制造业,明星是产品,所以做出来不容易。“据我所知,周彦宏只有歌唱事业。即使她说得太多或夸大了一些事实,也应该给她一个改正的机会。别追了。这毕竟是她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