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什么?

插秧机起源于杨妈和傅,1967。第一台自走式机动水稻插秧机鉴定投产,日插秧15 ~ 20亩。1966后,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研制成功,推动了水稻插秧机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水稻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可调性,可定量调节插秧深度,性能优越。水稻插秧机的具体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水稻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什么?继续往下看!1.插秧机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传统的插秧工具──秧马、竹竿已经使用了近千年。宋代苏轼曾写过《养马歌》,描写湖北农民使用养马的情况。使用竹竿可以代替人工分苗,将苗梳入泥中进行种植。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在一些地区使用。我国水稻插秧机的发展始于1953。1956受扶秧分秧法的启发,首次提出分阶段成组插秧原理,在水稻插秧机的研制上取得突破,研制出第一代水稻插秧机样机。到1960,各地推荐生产的水稻插秧机有21种。1967年,第一台自走式机动水稻插秧机通过鉴定并投产,每天可插秧15 ~ 20亩。

日本在1898年发布了第一个水稻插秧机专利,意大利在1915年开始研究用于拔苗的水稻插秧机。到50年代,已有拖拉机配套产品出售,但都因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需要大量辅助劳动而无法推广。20世纪60年代,日本发展了带土小苗种植技术和相应的水稻插秧机。1966后,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研制成功,促进了移栽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2.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什么?

1,可调节性

插秧机中的液压装置,决定了它在插秧作业时,可以根据水稻种植区表层土壤的硬度来调整插秧机的运行状态,使其稳定性与插秧作业频率一致,保证田间水稻种植质量。此外,不同整地方式的地块,土壤硬度差异很大。如何有效调节插秧机底板接地压力,保证秧苗的插秧质量?

2.定量调节移栽深度。

在实际移栽作业前,需要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和水稻品种的生长特点,有效确定水稻移栽的密度,以保证移栽机械的有效调整。一般来说,插秧机的行距为30厘米,根据田间种植的需要调整株间距,保证种植密度能满足水稻产量需求。

3.完美的表现

水稻插秧机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水稻插秧机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水稻插秧机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种植效率,还可以解放大量劳动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机械移栽技术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人工移栽。因此,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可以视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