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昆池的一生
1982-1984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参与了世界上最早的压缩态产生光场实验研究的前期工作,在金布尔实验室研制出“高输出稳频YAG激光器”。
1988-1989年,在加州理工学院首次证实了量子相干和连续变量的EPR佯谬。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2000年任山西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光学二组评审专家,信息科学部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现任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所长、教授,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长,美国光学学会OSA院士,《量子光学杂志》主编。
1985以来,主持建立了量子光学实验室(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固体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在非经典光场的产生和应用,特别是连续变量的量子信息研究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原创性工作。同时开展了全固态稳频倍频Nd:YAG、Nd:YVO4、Nd:YAP激光器的研发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正交双模压缩真空光场产生的实验,设计并研制了新的YAP/KTP系统。在一个由α切KTP晶体构成的半单片光参量振荡器腔内,实现了二级非临界相位匹配光参量下转换,并由同一系统获得了两种压缩光场,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当时国际最好水平。半导体激光器(LD)泵浦的全固态单频Nd:YAG、Nd:YVO4 _ 4、Nd:YAP激光器相继研制成功,总体水平国际领先,并已形成产品,为非经典光场的产生和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光源。近年来,领导研究组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实验中获得了明亮的EPR纠缠光束,完成了连续变量量子密集编码实验,设计了连续变量量子保密通信方案,利用三分量纠缠实现了连续变量的可控密集编码。2004年,在实验中实现了连续变量的无条件量子纠缠交换,为量子网络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英雄”、“优秀领导干部”等荣誉称号。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5年获山西省科技突出贡献奖,2007年获太原市十五期间科技突出贡献奖,其他省部级奖励20余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