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利套路太深。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常年消耗大量燃油车。但由于技术限制,中国的发动机始终与德日有差距,军工领域的车辆水平更是落后。为了保证我们的生产力优势和一流梯队的军事装备,我们每年都要从德国和日本进口大量的发动机,并支付相应的专利费。也许德国看到了中国在发动机方面的劣势。为了限制我们的工业发展,德国最近宣布不再向中国出口发动机。那么德国真的能卡住我们的脖子吗?中国的发动机落后在哪里?或许德国会失望。

中国发动机技术落后的原因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在不断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发动机技术方面,中国和德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

首先是宏观时间。工业革命初期,中国还处于封建时代。只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中国的工业技术差得很远。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开始研究发动机,也就是说我们在时间上落后西方国家半个多世纪。可想而知,要在短时间内填补半个世纪的缺陷有多难。其次,是因为西方国家对发动机的专利垄断。专利的存在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专利的存在可以激发人类的创新精神。西方国家在发动机结构专利上占据了太多的路线,而中国想要绕过西方专利制造自己的发动机并不是那么简单,导致中国的发动机技术很难大踏步前进。

德国停止供应发动机的意图是什么?

按理说,由于中国对发动机的巨大需求,德国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发动机贸易获得大量经济利益,那么为什么要切断自己的财源,禁止向中国出售发动机呢?主要原因是中国发动机研发的自主性给德国造成了压力。

虽然我们在发动机核心技术上比不上德国,但不代表我们自主生产研发的发动机不能用。另外,我们也不善于求人的个性。即使我们的发动机仍然依赖进口,但我们从未停止过自主研发的步伐,致力于研发一款各方面都不落后于德国的发动机。为了限制我们的发展,德国决定停止向中国出口发动机。此外,德国此举顺便也向美国释放了一个良好的信号。毕竟一旦中国的发动机赶上来,美国、德国、日本的全球发动机市场也会减少。对德国来说,停止供应发动机利大于弊。

断电时发动机不会卡死。

德国希望通过切断发动机来掐死中国,这和美国切断芯片的方式如出一辙。然而,尽管中国在某些领域仍然落后于其他国家,但这并不是没有开始。就像发动机一样,中国已经实现了发动机的完全自主研发,满足日常需求绰绰有余,但尖端性能还有差距,而这些差距与德国是否向中国出口发动机关系不大。德国停止向我们脖子上供应发动机显然是没有用的。

而且中国在军工领域的独立R&D能力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德国发动机出现故障最多对我们的民用燃油车也就是燃油车造成影响。但目前燃油车正以肉眼看不到的速度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车蓬勃发展,德国此举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