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向知识产权强国

产权创造既是定量的,也是定性的。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来,我国各类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2007年至2017年,中国(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从9.6万件增加到654.38+0.35万件;全国著作权登记量从138万件增加到274.8万件;农林植物新品种总数由1616个增加到1.1万个;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发证数量由345件增加到2572件。专利申请量和商标注册量分别连续七年和16位居世界第一...10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在纲要的指引下,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单。

与此同时,核心专利、知名品牌、优质版权产品不断涌现,表明我国知识产权质量并没有因为数量的快速增长而放缓,稳步提升彰显了创新的决心。近年来,我国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高铁、核能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17》显示,得益于知识产权创造的突出表现,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全球第22位,是唯一进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截至2016年底,“马德里商标”在中国累计有效注册已达2.2万件。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7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中国有37个品牌上榜,位列全球第五。

作为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强大的企业创新导致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在2017年度,共有44家国内企业提交了超过100件PCT专利申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65,438+06年的65,438+06.7万件增长到2065,438+06年的34.4万件,全球份额从2065,438+02年的27.0%增长到2065,438+06年的44.3%。

保护不断加强。

2008年以来,全国人大修订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领域的专门法律,国务院也相应修订了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传播权、植物新品种保护实施细则。中国已建立起符合国际规则的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2014年底,北京、上海、广东三家知识产权法院依次成立。2017至2018,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了一批跨区域管辖的专门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一体化工作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审判标准日益统一。知识产权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支撑了创新主体。据统计,全国法院新受理知识产权一审案件从2007年的2.2万件增加到2017年的20多万件。

与司法保护相辅相成的是行政手段的全面加强和保护的日益及时性。形成了“严格保护、大力保护、快速保护、平等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纲要实施以来,年复一年开展了“雷雨”、“护航”、“天网”等专项执法活动,成效显著。

我国专利行政执法案件数量从2007年的1462件增加到2006年的67000件。2016年,全国查处商标行政违法案件3.2万件,案值4.5亿余元。2005年至2016年,中国各级版权行政执法部门共收缴侵权盗版产品5.08亿余件。

自2007年第一家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在厦门成立以来,中国已建立了10多个专门的知识产权仲裁机构。2017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数量达到31;知识产权投诉举报和维权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多种保护机制均衡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显著改善。数据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满意度从2012年的63.69分提高到2017年的76.69分。

提高知识产权应用的效率

运用知识产权是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知识产权工作的目的。《纲要》实施以来,知识产权许可、转让和融资成为知识产权综合运用的有效手段。截至2017年末,我国专利权质押融资额达到720亿元,商标质押贷款额达到369亿元。

同时,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处置、使用和收益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也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近80%的高校建立了专职或兼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60%以上的高校建立了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制度。知识产权新的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涌现出一批高收益的典型案例。如2008年至2016年,中科院累计转让知识产权从257项增加到1154项,金额从6.42亿元增加到25.6亿元。

知识产权运用效率的快速提高,离不开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不断优化。提高了专利审查效率,降低了收费标准;商标注册时间缩短,申请渠道拓宽...10年来,知识产权领域“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12个省(区、市)降低了专利代理机构设立门槛,放宽了专利代理机构股东限制,有效缓解了一些地方代理力量不足的问题。有关部门还通过放管结合、创新监管方式,减少“重审批轻监管”现象,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今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整合国家知识产权局职责、国家工商总局商标管理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管理职责,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机构调整将更有利于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努力培育更多高价值的核心专利、版权产品和知名品牌,实现知识产权创造从多向优、从大到强的转变。”国务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部际联席会议副召集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平保护”工作,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加快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成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朝着包容、平衡、有效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文化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让知识产权事业落地生根、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