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如何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单位:毫克/立方米
从1年7月起,我国2012年以前建设的火电厂开始执行新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火电厂排放标准,与欧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现行标准相当,将大幅减少我国火电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为了达到排放标准,两年多来,国内火电企业一直在加快燃煤机组脱硫、脱硝、除尘等领域的减排进程。然而,仍然有许多企业行动缓慢。6月12日,环保部开出有史以来最大的4亿罚单,针对的是火电企业减排存在的各种问题。将火电厂最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向地面,将是下一个严肃的任务。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
比欧盟更严格。
火电行业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最主要部分。据统计,2012年,我国火电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约占全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42%和40%。同时,火电行业也排放了1510000吨烟尘,约占工业排放量的20%至30%。治理雾霾,提高火电行业排放标准势在必行。
火电厂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是雾霾的重要污染源,排放标准的严格程度直接影响空气质量。与2004年实施的我国首个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比,二氧化硫、烟尘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明显收紧。
以二氧化硫为例。新标准中,现有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为每立方米200mg,新建锅炉为100mg。2004年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为每立方米400毫克。
与国外环境标准相比,新标准的严格程度丝毫不减。仍以二氧化硫为例,我国新建锅炉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为每立方米100 mg。《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中指出,欧盟指令2001/80/EC要求新建大型燃烧装置的排放浓度必须小于200mg,美国2005年规定的新源排放限值相当于184mg/m3。可见,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限值比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现行标准更为严格。
而且新标准还规定,火电企业现有燃煤锅炉必须满足“烟尘排放小于30 mg/m3,氮氧化物排放小于100 mg/m3”的要求。此外,强制性污染物排放指标由三项增加到四项,特别增加了汞排放限值标准。
不要低估这些变化。新标准实施后,到2015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可分别减少618万吨和580万吨。此外,新标准的实施对电力行业颗粒物、汞等污染物也有明显的减排效果。
“火电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环保责任。目前火电厂执行的环保排放标准非常严格,高于或相当于欧盟和美国的排放标准,未来应该会执行更高、更严格的环保标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说。
标准“落地”的难度有多大
只有严格执行最严格的环境标准,才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然而,要让火电厂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照进现实”,并不容易。
6月12日,环保部开出史上最大罚单4亿,是火电企业脱硫脱硝问题。罚单指出,沈阳华润热电有限公司等19企业存在脱硫装置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控系统不正常使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二氧化硫超标排放等问题。
以上并非个例。自《大气十条》发布以来,环保部对多家企业脱硫设施等环保设备运行不良进行了处罚。为什么脱硫设施在重压下无法稳定运行?有关专家指出,从企业角度看,有技术、工程、管理、运营成本等客观问题,也有责任意识淡漠等主观因素;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的能力、水平和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昌深有感触。“现阶段,企业逃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合规成本高于违法成本。”他说,事实上,除污设备的购置、运行和维护所需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远远高于企业违法排污后被罚款的成本。
巨大的成本投入不可小觑。在《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中,已预测新标准实施后脱硫的经济效益为:到2015年,将有1.31亿千瓦新建火电机组需要安装烟气脱硫装置。如果采用高效湿式石灰石-石膏法,新建机组安装脱硫装置的投资为130元。若机组年运行5000小时,每千瓦时脱硫运行成本为0.015元,则新建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装置运行成本到2015年为98亿元/年,到2020年为286亿元/年。此外,一些现有单位也需要资金进行烟气脱硫改造。
“另外,企业很难获得污染的证据。权衡之下,有些企业会不惜铤而走险。”冯银昌坦言。
在冯银昌看来,如果严格的环境标准要“落地”,首先要让广大企业树立环境优先的绿色管理理念。“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阳光、土壤、水等物质中获取生命资源。既然企业的生产享有公共资源,排污可能对其造成污染,就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冯银昌建议,其次,要加大环保处罚力度,对逃避缴费的企业形成足够的威慑力。这就需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取证能力,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力。
问题无法回避,但客观来说,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的脱硫工作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只有12%的电厂有脱硫设施,现在已经达到91.6%。正是通过火电行业和其他许多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十二五”的前三年下降了9.9%。
开拓环保产业新空间
严格的环保标准“倒逼”火电企业加大大气污染治理投入,也推动脱硫脱硝等环保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期”,尤其是脱硝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相比饱和的脱硫市场,脱硝市场前景更广阔。“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硝设施,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硝设施。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统计,到2013年末,全国投入运行的脱硝机组仅占现役机组容量的50%。对此,有专家预测,今明两年国内火电脱硝市场将有千亿元的空间。
虽然市场诱人,但环保企业想从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执行这么严格的标准,对火电厂来说压力很大。”这是很多火电企业一致反映的问题。对于环保企业来说,要抓住商机,就要实现治理效果和成本的“最佳组合”。“目前市场需要减排效果好、成本可承受的环保设备。”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正军说。
今年上半年,永清环保在脱硝、脱硫领域累计订单数亿。5月和6月,永清环保先后中标中国国电元宝山发电有限公司3号机组脱硝工程和山东华宇铝电有限公司1、2、3号机组脱硫脱硝改造工程,合同总金额221万元。飘红的业绩是基于20多家企业的专利技术集群。
对于环保企业来说,要想在空气处理市场赢得商机,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北京和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飞对此深有感触:“今天,环境污染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污染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只有不断创新技术,才能啃下‘硬骨头’,避免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赵建飞的公司还依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袋式除尘技术,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减排效果,而且比传统除尘技术每年节省运行费用250万元,从而赢得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