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权的人格成就

(1)信息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4,10 -2017,首席专家。

(2)信用卡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65438年6月+01—2065438年6月+03,项目负责人。

(3)金融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6月-2007年6月,项目负责人。

(4)证券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2年6月-2004年6月,项目负责人。

(5)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侵犯知识产权处罚研究》,2009年6月-9月2011,项目负责人。

(6)打击人口贩卖犯罪的法律对策,美国政府资助项目,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项目负责人。

(7)《突发公共危机法律应对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04年3月-2006年4月,项目负责人。

(8)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2004年7月-2006年7月,项目负责人。

(9)《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2002年9月至2005年9月,项目负责人。

(10)社会转型期的刑法理论,受上海生茂国际有限公司委托,2004年6月65438+10月至2004年8月,项目负责人为“七五”期间国家刑法学重点研究课题。

金融风险防范与犯罪惩治,九五国家重点图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研究项目“罪与罚理论专题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证券犯罪研究”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邪教活动的法律控制”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应对研究”

上海市教委的重点课题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研究”和“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研究”

美国政府资助的项目“打击人口贩运犯罪的法律对策”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证券期货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研究、涉信用卡犯罪研究(1)、刑法学名师讲座、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版。

(2)《中国刑法讲义》,专著,人民出版社,2011版。

(3)《金融犯罪刑法专论》,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

(4)《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刑法学专著》,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6)《证券期货犯罪理论与实务》,专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

(7)《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英文版),专著,荷兰Elomus大学出版社,2003年。

(8)《金融犯罪理论专题研究》,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9)《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理论与实践》,合著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刑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法律对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2)《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中国刑法年会论文集(2005)》第二卷:实务问题研究(第一、二卷),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4)《刑法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刑法研究》(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

(17)《刑法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8)《刑法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9)《刑法研究》(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0)《刑法研究》(第6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21)《刑法研究》(第7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2)《刑法研究》(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版。

(23)《刑法研究》(第9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4)《刑法研究》(第10卷),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2013。

(25)《刑法研究》(第1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6)《刑法研究》(第1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7)《金融犯罪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2011版。

(28)《证券期货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9)《中国刑法讲义》(第二版),专著,人民出版社,2012版。

(30)《信用卡犯罪的刑法理论与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主要学术论文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辩证论,中国法学,第1号,2010。

(2)《罪数形态理论》,《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

(3)《对我国金融犯罪刑法分类的质疑》,载《法律评论》2007年第4期,独载。

(4)《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疑难问题的刑法分析》,发表于《政法论坛》2008年第2期,单行本。

(5)《中国日报& lt刑法> 13条但书条款司法适用相关问题研究,现代法律,第6期,2011。

(6)“受雇控制被害人行为的“职业手绑”的定性研究”,载《政治与法律》第2期,2012。

(7)《中国日报& lt《刑法修正案(六)草案征求意见稿》,载《法学》2006年第2期。

(8)《对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反思》,载《法律》2005年第5期,独刊。

(9)《证券期货犯罪* * *疑难问题探讨》,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独载。

(10)《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完善》,载《法学》2004年第5期,独刊。

(11)我国洗钱罪刑事立法的完善,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6期,第一作者。

(12)《假冒专利罪客观行为的界定与刑法完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一作者。

(13)《我国洗钱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6期。

(14)《和谐社会突发威胁应对机制建立的法律轨迹》,载《法治研究》2005年第4期。

(15)《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额认定探析》,载《法学》2005年第6期。

(16)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刑法适用与完善,发表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

(17)《刑法中“银广夏事件”的反思》,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独载。

(18)对我国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的再思考,载《法学》2002年第2期,独载。

(19)《中国刑法理论中的牵连犯研究》,发表于《政法论坛》第1期,独。

(20)中国刑法学研究会2001年会纪要,发表于《法学》2001第11期,单独。

(21)《绑架罪、绑架罪定性若干问题研究》,发表于《法学》2001第9期,单本。

(22)《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金融诈骗》,载于《法学》2001第7期,独。

(23)《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刑法分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独载。

(24)《论中国新刑法中的共同犯罪人》,载《法学》2000年第8期,独载。

(25)“给‘婚内强奸’下定义是不合适的”,载于《法律》,2000年第3期,单行本。

(26)《完善证券期货犯罪刑事立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6年2月,独刊。

(27)《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解读》,载《法与商研究》2005年第1期,单篇。

(28)《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3期,独载。

(29)“性贿赂罪不足”,载《法治论坛》2003年第2期。

(30)《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案件对民事合同效力的影响研究——以非法集资案件中的合同效力为视角》,发表于《政法》13期,第一作者。

(31)《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解释规则的构建与适用》,发表于《中外法学》第6期,2013,为独唱作品。

(3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刑法适用的影响》,载《法律》第12期,2013。

(33)中国金融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载于《立命馆法》(第1,2013号)。

(34)《刑事法治视角下的虐童处理方式》,发表于《少年犯罪》2013期第1期,第一作者。

(35)《减少错案应遵循的三个原则》,载《法学》第5期,2013,独。

(36)《论刑法中法律拟制的设立规则》,载《中国刑法杂志》第9期,2013,第一作者。

(37)《关于刑法惩治非法集资的思考》,载《法律与商业研究》第4期,2012,独载。

(38)《关于内幕交易犯罪的最新司法解释及法律适用》,《法学家》第5期,2012,独。

(39)《论限制或废除死刑与增加死刑刑期的关系》,发表于《政法论坛》第3期,2012,为单行本。

(40)《刑法中信用卡“养卡”与“套现”的定性分析》,载《法学》第7期,2012,独。

(41)小贷公司骗贷定性研究,发表于《中国刑法杂志》第9期2012,第一作者。

(42)《盗窃罪新司法解释若干疑难问题解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第6期,2013,独。

(43)《论我国金融犯罪的刑罚配置》,载《政治与法律》第1期,独载。

(44)《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的停止形态研究》,载《法学杂志》第4期,2012,第一作者。

(45)《中国司法解释时间效力规定评析》,发表于《法学杂志》第8期,2011,第一作者。

(46)《涉信用卡犯罪对象的评价与认定》,载《法学》第1期,2014,独。

(47)《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两面性》,载《法学家》第5期,2014,独载。

(48)《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解释规则的构建与适用——抢帽子交易的刑法属性辨析》,载《中外法学》第6期,2013,独。

(49)《自贸区建设中刑法适用的“四大关系”》,载《政法论坛》第5期,2014。

(50)《论互联网金融的行政监管与刑法规制》,发表于《法学》第6期,2014,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