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己留种子违法吗?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自留种子的条件是什么?
我们知道,种子培育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的种子,才能培育出优质理想的种子。
在此期间,工作人员和科学家们辛勤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他们培育的优良品种也受到了种子法的保护,并获得了知识产权专利。
这样,农民在使用种子时,就必须尊重育种者的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在农村的农作物种子中,传统的原始种子已经很少见到了。
农民种粮的种子一般都是种子场培育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种子。
这样一来,种子就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农民兄弟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
1,拥有知识产权的种子
什么是具有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种子?其实就是农业专家和种子育种家在种子地里培育出来的种子,或者杂交技术培育出来的优质种子,种子申请专利后获得国家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
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获得的优良品种。
未经知识产权所有者许可,大规模转售或种植是非法的。农民一定要高度重视,尊重这些来之不易的优良品种的育种者。
近年来,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农村地区非法销售和使用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种子往往会引发纠纷,有的会诉诸法律解决。
为此,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在调解种子使用矛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种子法》的规定,农民保存具有知识产权的种子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不得随意保存、使用或者买卖具有知识产权的种子。只有满足两个条件,才属于合理合法使用具有知识产权的种子。
2.拥有原承包地的农民可以使用有知识产权的种子。
农民可以在他们的承包土地上使用具有知识产权的种子。
一般情况下,农民承包的土地不算太大。政府购买或发放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优良品种后,获得丰收,第二年可以继续使用自己的种子。但不得买卖种子或转让给其他种粮大户大规模使用。
如果买卖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种子以获取利益,会对受知识产权保护者的经济造成损失。
这是种子法明令禁止的行为。如果不通过正常渠道拥有具有知识产权的种子,就会扰乱国家的种子管理秩序,造成市场混乱,甚至造成良莠不齐的局面,不利于农民使用优质种子生产粮食。
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和坚决取缔这种非法行为。
3、只能留下自己使用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种子。
农民留下的种子是有知识产权的,必须用在自己承包的责任田里。有多少土地就留多少种子是违法的,也就是说不允许超过他们使用的种子或者倒卖种子。
可见,国家对具有知识产权的种子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每个农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决不能随意使用或倒卖具有知识产权的种子。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种粮大户和粮食公司。如果这些种粮大户不通过合法程序购买具有知识产权的种子。
势必给知识产权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种子市场秩序将会混乱。
因此,为了维护优质种子的使用权,形成种子市场的良性循环,必须严格遵守种子法,充分发挥种子的优质作用,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结论:
总之,农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种子,并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合法使用。他们绝不能非法转卖获取利益,只能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使用。如果违反了这两条基本规则,就严重违法,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请提高警惕,做守法公民,合理合法使用优质种子,让粮食生产年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