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下,穿刺引流跟我所说的不一样吗?我说的就是由脑部放了条管子伸到肚子里,帮助排积水
我说的穿刺引流和你说的不一样的。你说的是在头部打个1cm左右的孔,往里植入一根软的管子。然后把积水排出。我说的是在头部打个3mm的孔然后植入一根空心的穿刺针。两个都是微创治疗的方法,但是有很大的区别。你说的是软通道技术而我所说的是硬通道技术
硬通道技术与软通道技术的比较
1硬通道技术 2 软通道技术
新技术——90年代末在全国兴起并迅速推广。 旧技术——五、六十年代就有应用,直到近年也无实质性改变。
置管省力,迅速。利用颅骨自锁技术不易脱落,患者活动不受限。 人工锥颅,置管费力,耗时。需缝合,易脱落,患者活动受限。
电钻为动力,快速打透颅骨和硬脑膜,不易造成颅骨和硬脑膜间的撕裂(穿刺时有限位器固定穿刺的深度)。 手锥力量小、速度慢,容易造成颅骨和硬脑膜间的撕裂,形成新的血肿。
进针过程:塑料针芯插入三通内,前端形成圆钝型头部,进针过程不切割神经及血管,患者仅受一次性针道损伤,对脑组织损伤轻微。 进针过程:由于钻孔孔径与软管外径不匹配,不能起到固定软管的作用,在进针过程中软管在脑组织中来回往复摆动,对脑组织产生较大的损伤。
血肿清除过程:靶点固定,针体无摆动,不切割血管和脑组织,血肿清除过程对脑组织没有附加的损害。 血肿清除过程:靶点不固定,软管可随患者头部摆动而移动,且随脑组织的波动而移动,对脑组织损伤大,血肿清除过程对脑组织有附加的损害。
密闭性好,针周围无间隙,利于血肿引流。无渗漏,不易感染。 密闭性差,软管周围有间隙,不利于血肿引流。易渗漏,易感染。
双通道设计。冲洗、引流同步进行,从而保持颅内压平稳,不易引发再出血。 单通道进出。引流、冲洗交替进行,使颅内压忽高忽低,颅压不易控,引发再出血。
再次冲洗时,不会将引流管中的陈旧性液体反冲入颅内,不会造成颅内感染。 再次冲洗时,将引流管中的陈旧液体反冲入颅内,易造成颅内感染。
再出血时,在注入止血药和冲洗液的同时又引流出血液和液体,既可以阻止再出血又不会造成颅内高压。 再出血时无法处理。
可用于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无法用于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还可用于治疗颅内脓肿,囊肿等;肿瘤瘤体内后装机放疗;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取活检等。 用途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