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并于2002年8月12日生效。其中,第3.0.6、4.1.3、5.1.7、5.1.8、6.0.1、7.0.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 18-2003同时废止。1)焊接细晶粒热轧钢筋
细晶热轧钢筋是指在热轧过程中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形成的细晶热轧钢筋。其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加珠光体,不能有其他可能影响使用性能的组织(如基圆上的回火马氏体组织)。晶粒度不厚于9级。
冶金和建筑研究机构对细晶粒钢筋的焊接做了大量实验。在本标准的评审会上,专家考虑到钢筋气动焊接和电渣压力焊接的线能量较大,会对接头热影响区的金相组织和晶粒尺寸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表4.1.1中,这两种焊接方法没有包括含F的细晶粒热轧钢筋,专家同意将细晶粒热轧钢筋的适用范围限定为线能量相对较小的电弧焊和闪光对焊。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多加注意,区别对待;同时,希望在钢厂轧制钢材时,在细晶粒钢筋表面轧制出F亮痕。
2)钢筋电渣压力焊的钢筋直径下限从14毫米扩大到12毫米..
钢筋电渣压力焊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2009年以来,来自陕西、重庆、四川、河南等地的多家施工单位来信来电,有的还带来了检测数据。经分析比较,要求将JGJ 18-2003中规定的电渣压力焊钢筋的下限直径由14mm延长至12mm,用于钢筋混凝土柱和墙中,方便施工,节约钢材和人力。在本标准的修订中,进行了实验和试用,在效果良好的基础上,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如上规定。
3)“箍筋闪光对焊”单独分段。
箍筋闪光对焊最早始于贵州,十几年来在四川、陕西、广东、北京等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在本标准的修订中,将箍筋闪光对焊列在原“钢筋闪光对焊”中,补充了技术内容,提高了箍筋的刚度,节省了弯钩钢筋,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该技术更快更好的发展。
4)增加钢筋的CO2气体保护焊。
CO2气体保护焊具有很多优点,在钢结构制造中已经应用多年,但在钢筋工程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该技术被添加到本标准中以促进其应用。
5)增加钢筋半自动固态压力焊、钢筋用氧气液化石油气熔化压力焊新技术。
宁波从国外引进半自动钢筋固态气动焊接设备,并在梅山跨海大桥、杭州湾第二跨海大桥、象山港大桥等工程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2010年3月,技术论证会上,专家肯定了成绩,并提出了设备国产化的建议。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国产设备已经研制成功,试用效果良好。获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半自动钢筋固态气动焊接成套设备”和“一种钢筋常温直角切割刀片”。
2010年4月,贵州省科技厅在贵阳召开“钢氧液化石油气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据专家鉴定,采用上述工艺设备后,焊接成本明显降低,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贵阳,90%以上的钢筋采用该技术进行热连接,每年接头数量超过654.38+00万个。
6)钢筋的埋弧螺柱焊加。
将埋弧焊和螺柱焊很好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嵌入式T型接头埋弧焊螺柱焊新工艺。在北京鸟巢工程和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工程中应用于32mm钢筋,取得了非常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7)提高接头的外观质量。
钢筋各种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要求很多,其中有两点是相同的:①接头轴线偏差(偏心);②关节弯曲角度。本次标准修订对这两个项目的指标进行了修订:
(1)原规范JGJ18—2003规定钢筋焊接接头的轴线偏差不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大于2mm。根据新修订的JGJ 18-2012,接头的轴线偏差不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大于1 mm..与以上相比,1mm的差异增加了对焊工(尤其是焊工)的要求和难度;但是,这对于防止钢筋焊接接头在拉伸试验中发生脆性断裂是很有帮助的。如果画两张图,假设钢筋直径为20mm,一张图有两个中心偏心2mm的重叠圆,另一张图有两个中心偏心1 mm的重叠圆,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后者的两个圆的面积比前者大很多。
(2)原规定,接头弯曲角度不得大于3°。新修订的JGJ18-2012规定接头的弯曲角度不得大于2°,与上述规定类似。一度之差,增加了对焊工的要求和难度。但这对于防止焊接接头在拉伸试验中发生脆性断裂是很有帮助的。画两张图,假设钢筋直径为20mm,一张是接头处弯曲角度为2°,一张是弯曲角度为3°。可以看出,在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中,弯曲角度为3°的试样一侧提前达到屈服点后开裂。但是,弯曲角度为2°的样品两侧的应力更加均匀。
8)增加了“焊接安全”的规定。
在钢筋焊接施工现场,焊接火花飞溅,造成火灾事故和重大损失。本标准修订中增加了“焊接安全”一章,将焊接作业区域的消防安全作为强制性条文非常重要。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严密防范。
JGJ 18-2012第五章是“质量检查与验收”,这是施工检测、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非常关心的技术内容。
1)取消了1.1次的拨备。
JGJ 18-2003的注5.1.7中有1.1次的规定,在本规范修订中取消了。原因:钢筋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中,焊缝面积与钢筋截面积相同;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与增强的母材一致;此外,HRB400钢筋逐渐成为施工现场的主导钢筋,其实际抗拉强度并不比国标中540MPa的标准值高多少。所以焊接工程师问,如何使焊接接头获得钢母材标准抗拉强度的1.1倍?
2)翻修的核心是控制脆性断裂。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结构工程师要求钢筋的焊接接头尽可能避免在载荷下发生脆性破坏。因此,这次修订质量检验规程的指导思想是控制焊接接头的脆性断裂。虽然第5.1.72条列出了“另外两个试样为焊缝或热影响区脆性断裂”,但应进行复验,此处未规定脆性断裂试样的抗拉强度。看似复验的条件放宽了,但实际上规定复验结果为6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达到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4个或4个以上试件在母材中断裂,表现为韧性断裂,应评定为复验合格。反之,如果出现三处脆性断裂,无论多强,复检都会判定为不合格。这一要求相当严格,限制了标准中脆性断裂的发生。
3)关键是提高焊接操作技术。
要通过钢筋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或复验,关键是提高焊接操作技术,精心操作。首先是减少钢筋轴线的偏差(偏心),尽量减少两根钢筋的弯曲角度,最好完全在一条直线上。
除上述两项指标外,还应注意其他焊接缺陷的发生,如咬边、裂纹、夹渣、氧化膜、过卷等。我们应该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接头拉伸试验不合格。
钢材焊接接头首次抽样检验结果显示,3个试样均为焊缝处脆性断裂,L个试样的抗拉强度小于钢材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自然,本检验批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应评定为不合格。或者,如果复验结果显示6个试件中有1的抗拉强度未达到钢材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或者有3个试件发生脆性断裂,则该检验批焊接接头拉伸试验复验评定不合格。
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应组织焊工,在有经验的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加强技术培训,交流新老焊工技能,进行焊工考试,努力提高焊工的整体操作技术水平。
5)测试无效
在《规范》第5.1.7条的解释中,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如果一个试件在钢筋母材中断裂,它是脆性的;或试样在基材中断裂,其抗拉强度小于基材抗拉强度标准值,该试验应视为无效,应重新检测基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上两种情况并不是焊接工艺不好造成的,而是与钢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密切相关。因此,本次检测应视为无效,同时通知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检查钢厂出厂合格证上钢筋的品牌,是否误将HRBF钢筋作为HRB钢筋;仔细检查钢筋母材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如果钢材母材质量合格,应重新进行钢筋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