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07年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其实只要在网上搜一下就能找到。

浏阳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2-25 22:15:41文章来源:浏阳日报。

代表们: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我的工作,请大会审议,并请全体CPPCC委员和各位代表发表意见。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6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浏阳、富民浏阳”的总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是紧扣第一要务,注重运营质量,推进基础竞争力进入百强。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27亿元,增长15.9%;财政总收入18.11亿元,增长2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6亿元,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63亿元,增长265.438+0.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65438亿元,增长65.438+0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2229元和5436元,增长12.1%和16.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1.91亿元和72.32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加1.75亿元和1.1.75亿元;区域经济步入总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基础竞争力首次挺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第92位。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工业增加值10011亿元,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58亿元,增长33.6%,产值超亿元企业25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12家。鞭炮烟花、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多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烟花产业跻身全省重点扶持的50个优势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总额51亿元,税收7.4亿元,分别增长36%和16.35%。生物医药园升级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51.25亿元,财政收入21亿元,分别增长47.1%和40.9%。制造业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6543.8+3.84亿元,财政收入6543.8+2.5亿元,分别增长35.6%和55.7%。工业社区发展态势良好,实现工业总产值23.56亿元,财税收入654.38+0.39亿元。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烤烟、花木、蔬菜、水果等特色种植业和生猪、黑山羊、蜜蜂等重点养殖业全面提质增效,粮食生产稳定。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主要平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实现总产值654.38+0.32亿元,增长465.438+0.38%。农业总产值48.86亿元,增长6.3%。三产富市初见成效。开展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盟、“十万人游浏阳河”等旅游营销活动。第一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尹田酒店盛装开业,浩博农场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全年,* * *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业收入11亿元。城市商贸进一步繁荣,农村“千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新建或改建“农家店”60家。房地产、交通运输、邮政、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都健康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5317亿元,增长65.438+04.8%。

二、围绕重点难点,有效突破,行政执行力得到检验。

新农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同级争取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编制10个乡镇总体规划和50个村级规划,改建县乡公路138公里,硬化村道711公里,改建水渠192公里,设置水库保安58个,疏浚扩建水塘980个。2000户改水,1460个厕所,1600个厨房,1500户人畜分离,新建沼气池3119个。29个示范村初步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在全省率先依法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年流转耕地141万亩,流转林地61.9万亩。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771元,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重点工程和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61个,完成项目208个,投资94亿元。长柳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株树桥引水工程全线铺开,涪陵水库大坝工程正式启动,城市防洪堤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永安22万伏、关口、金港11万伏变电站建设和农网改造三期工程顺利推进。改造了梅花一街等6条背街小巷,建设了与世纪大道等城市道路和氮肥厂等居住区配套的地下管网,推进了环境监测站和安置区建设,开发了东方新天地、威尼斯、天马新城等一批精品地产项目,对提升城市品位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浏阳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国家卫生城市的地位得到巩固。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取得成效。湖南浏阳(香港)投资贸易推介会、首届烟花机械展、首届金桔节、第二届房地产交易会等会展活动成功举办,浏阳通过积极参加伦敦交易会、首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活动,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2001年引进项目298个,资金45.8亿元,其中外资4665438+90万美元。浏阳河葡萄酒生产基地的建立及其品牌的回归,为浏阳的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外贸出口克服了霞宁、三水等港口暂停烟花装卸业务的较大影响,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企业直接投资出口交货值3.57亿美元,增长16.8%,浏阳跻身全省十大出口基地和国家生物医药出口基地。宏观调控措施是有效的。有效突破融资、用地等瓶颈制约,在货币政策从紧的形势下,重点抓好银行融资信用体系建设、民间资本吸收渠道创新和市场融资有效方式探索,确保预算支出、偿债资金和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土地规划管理和集约利用得到加强,新批建设用地10026亩,保障了重大项目用地需求。逐步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规范减免税,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进一步增强可用财力。

第三,关注民生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得到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五险扩大到25615人,社会保险费金额提高12.5个百分点。城市低保14928人,城市低保1383万人;农村低保571 41,农村低保2062万元。向3507户特困家庭提供医疗救助,发放补助400万元。新建、扩建、改建百福养老院9所,全市入住养老院老人1.435人,发放五保供养金1.054万元。启动精神病人药物救助,成立慈善基金会,全面开展慈善教育、住房救助、医疗救助、爱心超市等活动。新增城镇从业人员10014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86543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54人,外派劳务人员469人,成为全省首个外派劳务人员县(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申请专利255项,创湖南省著名商标12件,名牌产品7件。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首批7个烟花科研项目中有2个通过验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省专利工作先进县(市)等称号。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投资2726万元推进“三改一强”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浏阳三中成为我市第三所省级示范高中,我市高考学生突破6000人。新农村之歌、激情广场月乐、送戏下乡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长沙首届农民运动会金牌总数排名第一。浏阳的花炮制作工艺和菊花石雕技艺分别被列入国家和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浏阳获得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和中国楹联文化名城称号。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乡镇卫生院改造如期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控机制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5.87万农民获得医疗补助3429万元。计划生育工作的基层基础得到巩固,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经验在全省推广,重新进入全省计划生育服务优秀先进县(市)行列。审计、监察、统计、物价、林业、广播电视、农机、供销、人防、人事编制、新闻出版、人民武装、民族宗教、检验检疫、公路、药监、气象、盐务、石油、老龄、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总体社会形势保持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浏阳”创建。侦破刑事案件2904起,发案率下降65438±0.7%;侦破经济犯罪案件36起,挽回经济损失13万元。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183件,维稳工作得到加强,信访总量明显下降;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的工作将继续保持“30”指数。扎实开展烟花爆竹、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交通等安全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一年来,市人民政府自觉接受CPPCC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办理NPC议案1件,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542件,满意率100%。承办CPPCC主席提案2件,CPPCC委员提案242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为99.5%。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完成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实施“五五”普法,完善和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治市水平不断提高,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称号。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301许可项目实施目录管理,清费、治乱、流程再造取得成效,荣获全省政务公开先进单位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新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654.38+34万浏阳人民的真诚团结和艰苦奋斗,归功于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全力支持,归功于CPPCC、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和真诚帮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CPPCC委员,向广大基层干部,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浏阳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海内外投资者,向一切关心和支持浏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志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7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

2007年是我市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从外部形势看,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加快,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深入开展,我国经济稳步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中部崛起机遇难得,长株潭一体化深入推进,长沙东部经济走廊战略全面实施,我市加快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再看市场情况,经过多年改革发展,积累了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区位条件、体制机制、人文环境、自然禀赋等比较优势正在凸显。各种有利条件正在汇聚,思维丰富、奋发向上的氛围正在被激活。我市新一轮经济增长蓄势待发。但要清醒地看到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优,后劲不足,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二是宏观调控强化了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对新一年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可用财力有限与刚性支出上升的矛盾突出,地方财力亟待加强;四是政府机构的作风和行政效能还不适应加快发展的形势,经济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五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较多,部分公共产品短缺,城乡低收入居民收入较弱,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面对挑战和压力,只要我们善于在宏观调控、激烈竞争、国家重大部署中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为实现“两个富裕”打下坚实基础,开创浏阳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241.8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21亿元,增长1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2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亿元,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3%;到位投资资金53.8亿元,增长1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3.6%。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新型工业化的引领作用,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努力建设浏阳工业新城。整合生物医药园和制造业产业基地,以战略思维、国际视野、专业水准做好产业新城产业发展规划。同时,依托长柳高速涌动的经济龙脉,向两翼拓展发展空间,科学布局覆盖永安、东阳、北盛、蛟溪等镇的100平方公里区域,控制区域内土地利用,加快产业新城与浏阳市区对接融合,使产业新城成为融入长株潭产业体系、对接湘鄂赣的核心增长极。建立多元化融资和全新管理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新城基础设施,拉动路网基本骨架,配套建成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聚集人气,提升商业氛围。以非凡的勇气、非凡的举措组织招商,力争引进项目40个,开工28个,投产25个。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促进入驻企业达产,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实现园区产业内涵式增长。帮扶骨干企业率先发展,以刘阳河酒业、博大科技、思齐药业、昭山水泥为排头兵,带动产业新城发展,确保产业新城项目投资达到29.8亿元,工业产值达到8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2亿元。

全力推进烟花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烟花是浏阳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优势产业。我们要抓住浏阳花炮列入省“十一五”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并给予重点扶持的机遇,以及北京等大中城市解禁花炮的商机,全面实施“提质扩容”并重的发展战略,深化花炮产业“三次革命”,推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巩固全球霸主地位。注重科技创新,建设长沙浏阳花炮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环保安全原辅材料研发力度,努力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观赏价值的花炮新产品开发上取得新突破。注重品牌培育,组建浏阳花炮集团,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扩大品牌张力,体现品牌价值。坚决兑现支持花炮产业集群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畅通合法稳定的花炮出口和内销渠道,加快华阳、苏福仓库堆场建设,确保浏阳花炮流通顺畅、运输便捷。加强烟花产品标准、产品包装和产品检验,支持企业建立海外直销公司,举办中国浏阳烟花奥运会,举办中国第八届浏阳国际烟花节,做好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烟花汇演的准备工作,塑造更具市场影响力的浏阳烟花品牌形象。充分发挥烟花商会的作用,规范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力争2007年烟花产业集群实现产值70亿元,打造亿元烟花企业方阵,为2008年形成百亿元产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

大力支持工业社区的发展。完善规划布局和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促进印染包装、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工业社区将被建设成一个特色工业区,在地理上与新工业城相呼应,在工业上与主导产业相补充。

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整体水平。策划、包装、储备和推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以优质资源和特色产业吸引战略投资者,力争引进亿元以上企业10家、5亿元以上企业2家落户,完成企业进出口交货值3.95亿美元。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拓宽与友好城市的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