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排名
这座21世纪中国最受喜爱的城市,其巨大的经济活力令人惊叹。上海被誉为中国经济再次腾飞的领头羊,或者说是箭在弦上。人们希望它能引领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航船。
上海有中国最好的地方政府,最便利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有一批中国素质最高的白领。上海是经理人的完美诞生地。一个标准的上海造经理人,应该是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或者哈佛大学毕业,在跨国公司美国总部待过,在麦肯锡等咨询公司工作过,然后回国当总经理或者是第一代跨国公司在华人员。
虽然上海的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吸纳能力略逊于北京,但其在整体商业和人文环境上的优势,使其在争夺优秀人才方面独树一帜。人才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上海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和亚太地区总部的新选择,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浦江东岸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成为中国知识最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其崛起速度同样惊人。
总人口:1341.8万人。
学院和大学数量:57
科研人才数量:3.5万人
科研成果: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508项。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916。
技术交易:全年签订技术交易合同2.73万份;合同金额6543.8+042.78亿元。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2374件。
全市生产总值:616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1.8%
著名高校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
科技活动支出:6543.8+023亿。
2.北京
北京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传统居住地。在这座城市里,有着中国最密集的大学集群和科研院所。只有一个北大,一个清华,证明了这座城市非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传统。在大陆人眼里,北京代表了一个城市可以拥有的宽广胸怀和气度。尽管北京的户籍制度改革落后于上海和广州,但这并不妨碍307.6万内地人在2003年选择在这里生活和创业。
所有繁华的大城市都有一些不适合居住的特点,比如拥挤、噪音、污染、交通不便;北京在这些方面尤为不满。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重视政府关系和商业环境的跨国公司仍然坚持将总部设在中国。所以北京在人才竞争能力上还是表现出让其他城市闻风丧胆的特点。
总人口:14564000。
学院和大学情况:73
科研人才数量:27.4万人
技术交易:登记技术合同32173份,总成交额265.4亿元,技术交易额226.6亿元。
专利: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为17003。
全市生产总值:3611.9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0.5%
著名大学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科技活动支出:457.5亿元
3.广州
一定程度上,广州的繁荣得益于毗邻香港的特殊位置。在吸引港资和弥补三者的同时,大量资本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快速流动。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活跃的民营经济使广州成为改革开放最先受益的地区。然而,商业贸易的发展和低级制造业的繁荣并未能支撑广州的进一步发展,在争夺高级人才的能力上,广州明显不如上海和北京,甚至不如深圳。
总人口:994.3万
大学数量:44所
科研人才数量:1790。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70家
技术交易:广州市认定技术合同4324项,合同金额365438+6440万元。
全市生产总值:34666.3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5%
知名高校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
科技活动支出:6543.8+0.4亿元。
4.深圳
深圳曾被誉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城市,从一开始就按照现代化的城市模式建设。一张小小的边防证,以其“特区”的身份,让所有进出这座城市的人印象深刻。这座移民城市曾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灵活的政策和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使其成为新企业创业的首选。
然而今天,深圳却面临着找不到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定位困惑。城市整体营商环境的先发优势被超越,金融城的地位受到上海的威胁,深圳的人才竞争力被大大削弱。
总人口:55741万。
高校数量:42所(含深圳高校)
科研人才数量:全年,* * *引进注册人才30000余人,引进留学人员1200余人。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673家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2361件。
全市生产总值:2860.51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7.3%
著名大学有:深圳大学等。
科技活动支出:318万元。
5.苏州
苏州,一座悠闲美丽的花园城市,因为中新共建的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新聚集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开发区建设最成功的范例。这里有中国最优质的产业工人,他们成为苏南最耀眼的城市明星。
总人口:590.97万人。
大学数量:17。
科研成果:全市组织实施科技项目437项,147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55家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543.8+0.86亿元。
全市生产总值:2802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8.0%
著名大学有:苏州大学等。
6.杭州
首先,杭州是中国最佳居住城市的典范。江南人才的经济创造力可以集中在这个城市。自南宋以来,浙江一直是全国最稳定的财税来源,富庶美丽。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杭州成为该地区经济活动的天然中心。虽然离上海很近,但还是没有伪装。
总人口:642.78万人
学院和大学数量:35
科研成果:2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06家
技术交易:签订技术合同32286项,成交额42.75亿元。
专利:申请了3400项专利。
全市生产总值:2090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5%
著名大学有:浙江大学等。
7.天津
天津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比北京便宜得多的劳动力,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更早形成了集聚优势。一个摩托罗拉成就了天津卫之前10多年的辉煌,现在又是三星电子。但是天津的光芒还是有些被北京遮蔽了。毫无疑问,一个区域最多只能有一个“区域中心”。天津因为靠近北京,甚至不敌深圳、苏州、东莞等二线城市。
总人口:10113000。
学院和大学数量:37
科研人才数量:481万
科研成果:全年获得市级科技成果1203项,国际领先水平59项。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000家
技术交易:签订技术合同7278项,合同成交额42亿元。
全市生产总值:23869.4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4.5%
著名的大学有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
8.成都
成都盛开在四川盆地。自从李冰建都都江堰后,它就成了中国西南部的一座历史名城。四川人才济济,成都以重庆、昆明、贵阳为荣。成为跨国公司考虑西部据点时的首选。不过现代断裂感在成都也比较明显。与长江流域的龙头上海相比,成都似乎差了一年。
总人口:10443000。
学院和大学数量:60
科研成果:全年新增科技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6项,省部级项目95项。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65
专利:申请专利4169件。
全市生产总值:1870.8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3.0%
著名大学有:四川大学等。
科技投入:117亿元。
9.武汉
与郑州、长沙相比,武汉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而且现代工商业发展也起步较早,大学集中,经济活动相对发达。然而,武汉的整体商业环境与中国一线城市的差距使得这座人才城市在人才吸收、竞争和人才创造方面表现不佳。
总人口:781.1.9万。
学院和大学数量:48
科研成果:260项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751。
技术交易:全年技术市场成交技术合同2963份,合同成交额3054.38+0亿元。
全市生产总值:6543.8+0.68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1%
著名高校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
科技投入:2.43亿元。
10.东莞
东莞的奇怪之处在于,这座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关系的城市,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制造能力,并没有因为中国多经济中心的出现而衰落。与人们想象中的血汗工厂不同,东莞的城市综合薪酬竞争力位居前列,在被调查的城市中排名第五,值得称道。
但东莞要成为中国的“潜在之都”,还必须考虑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培育本土名牌企业的途径。
总人口:1589600。
高校情况:5
科研人才数量:124900。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5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0亿元
技术贸易:全年签订技术贸易合同58项,技术合同额700万元,技术贸易额680万元。
专利:2858件
全市生产总值:947.53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5%
科技投入:用于科技活动的资金总额为3.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