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针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药物?
骨科医生每天都要和疼痛的病人打交道。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肌劳损、棘上韧带损伤、棘间韧带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各种滑囊炎都很常见。它们的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但也有相同的病理变化,即软组织损伤和无菌性炎症。对于这一点,医生往往选择封闭疗法,即“堵针”。
但有些患者一听说“关针”,就眉头紧锁,连连摆手,拒绝接受。原因是他们听说“堵针”只能暂时缓解疾病的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另外,我怕自己打了“封闭针”之后,从现在开始就要一直打下去,却又止不住。另外,我担心副作用。
这些病人并不少见。他们的担忧有道理吗?我们不妨从头开始。
所谓封闭疗法,通常是在病变区域注射一定浓度和数量的泼尼松龙注射液和盐酸普鲁卡因。肌肉、关节、筋膜、肌腱甚至椎管都可以封闭注射。使用的泼尼松龙,以及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类似药物,都属于激素。
激素是人体内分泌器官制造的活性物质,能产生生理效应。激素有很多种,比如性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但是,医生之间似乎有一种不成文的约定和默契。如果没有特别指出××激素,激素是指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松类物质(也称皮质激素)。其人工仿制产品具有类似的功能,也是这样称呼的。它们的发现和临床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医学上应用广泛。它们是各种过敏的克星;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它们受到临床医学各专业医生的青睐。
骨科医生看重它们治疗上面提到的各种疼痛疾病,主要是利用它们的抗炎作用。它们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同时,普鲁卡因(又名奴佛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剂,用于拔牙和小手术时的局部麻醉。可以缓解疼痛,增强效果。有时也使用其类似物利多卡因,效果相似。
打针后一定要一直打“封闭针”吗?我们知道这些激素不会上瘾。但长期应用会产生习惯性和依赖性。习惯性的就是长时间反复使用激素来缓解症状,形成条件反射。停药后感觉不舒服或者害怕。此时,给予少量激素后,症状很快消失。依赖是指某些疾病的症状经激素治疗后完全控制或部分缓解,而突然停用激素或迅速减少剂量时,原有疾病又复发或加重的所谓“反弹”现象。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在长期、高剂量和重复应用激素后发生。骨科采用封闭疗法,一般根据病情封闭一次或多次。每次间隔时间为7 ~ 10天,一般连续不超过3 ~ 4次。如果需要继续注射,间隔时间很长,用的剂量很小。所以这种处理方式实行以来,很少出现“一直打”的现象。
打针时疼痛明显,是患者不愿意接受的主要原因;且1 ~ 2天后,局部疼痛可能略有加重,与药物刺激和局部压力增大有关,很快会消失。
皮质类固醇和所有其他药物一样,都有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体型改变、皮肤多毛,甚至女性患者长胡子;还会导致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减缓伤口愈合速度;还可加重胃肠溃疡,诱发高血压、精神病、骨质疏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但这种现象只有在长期大剂量反复应用后才会出现。一般短期局部封闭治疗不会引起这些反应。为了安全起见,医生对患有严重高血压、胃肠溃疡、糖尿病、精神疾病等的患者总是慎用。为防止感染,应在医疗单位进行密闭注射。封口前用肥皂和水清洗皮肤,严格消毒。注射后观察15分钟,防止过敏反应等反应。封口后3天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污染。
当然,和其他药物一样,激素也不是传说中的“灵丹妙药”。在某些情况下,效果可能很差。必要时可配合牵引、按摩、理疗、戴腰围、内外用药等其他方法。,必要时转手术。
顺便说一句,一些医疗单位或医疗行为不正的执业医师,在一般的“封闭针”中加入一些其他药物,如维生素B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或使用不常见的同义词,自称“秘方”、“特效药”、“进口药”、“专利”,将价格提高十倍甚至几十倍,牟取高额利润。因为他们没有明确告诉患者这种注射的本质是“封闭”的,所以一次次诱导患者去那里治疗,结果出现了不应有的反应,这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