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的个人成就
(1)国内首创的“料浆浓缩制磷铵新工艺”。
——磷铵是一种优质、高效、高浓度的氮磷复合肥,是现代复合肥工业的主要品种,能极大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早在1970s,发达国家磷铵产量占磷肥总量的60%以上,而我国直到1980s还不到磷肥总量的1%。虽然我国磷资源丰富,但90%以上是低品位胶磷矿,杂质含量高。国内外长期采用的“浓磷酸”传统工艺生产磷铵,其核心设备——浓缩加热器易结垢、难拆卸,造成了我国磷铵生产长期工业化,国家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磷铵以满足农业需求。
——为了开发适合国内低品位矿石生产磷铵的新工艺,钟课题组开展了磷铵生产过程中不同磷矿产品的相组成、物理化学性质、两种尺度和结构机理的研究。领先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传统的“浓磷酸”工艺不适用于国内低品位矿石生产磷铵的根本原因,提出并论证了“浓磷铵料浆”替代“浓磷酸”的可行性,为“料浆法生产磷铵”奠定了基础
——课题组与四川银山磷肥厂合作开发研究“料浆浓缩磷铵”,历时十年完成实验室研究、中试和3万吨/年工业试验,其模型装置被国家选为全国小磷肥厂产品升级技术予以推广。1990年代,我国建成74套3万吨/年装置,年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结束了国内低品位磷矿不能生产磷铵的历史,为我国磷铵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鉴于钟对该项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和对农业增产增收的重大应用价值,钟获得1984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发明专利。
(二)完成“料浆浓缩法生产磷铵”装置的大型化、国产化技术研究和成套技术推广。
为实现成套技术大型化、国产化和现代化的新目标,钟总经理提出的“6万吨/年料浆磷铵国产化装置”和“65438+50万吨/年料浆磷铵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分别被列入“八五”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八五”期间,四川大学牵头组织国家有关单位完成了7个子项目,其中“磷酸废水闭路循环处理技术”、“一体化中和浓缩技术”、“内返料喷雾造粒技术”、“外循环氨化反应器技术”分别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般项目于1995通过国家验收,由原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授牌。她的成果在1995中排名第一,获得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首届亿利达科学技术奖,被原国家计委列为“八五”五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九五”期间,钟主持完成了14个重点子项目,建成了技术完整的山东鲁北化工厂和涪陵化工厂65438+50万吨/年和65438+20万吨/年料浆法磷铵装置,使全国近一半的3万吨/年装置改扩建为6-24万吨/年。到2000年,我国料浆磷铵年生产能力近300万吨,占磷铵总量的60%,占磷肥总量的20%以上。为表彰科技成果的大规模推广,荣获200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三)通过技术改造引进五大磷肥项目“料浆磷铵”联产,并取得重大技术进步。
——为尽快改变磷复肥的落后局面,国家在“浓磷酸”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斥资6543.8+082亿元引进了五大磷肥项目及一批技术和设备。由于种种原因,一家公司投产后停产,其他四家公司全年亏损6543.8+05亿元。
——基于对两种磷铵生产工艺的深入了解和对五大磷肥项目的广泛调研,课题组提出的用“料浆磷铵法”改造传统工艺的联产技术,先后对五大磷肥项目中的四个项目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改造(附件4)。在传统的磷酸二铵生产中,污泥磷酸和尾气洗涤液只能返回各自的相关系统进行消化,造成产能和能源的损失。将其作为配套料浆法磷酸一铵(MAP)联产装置的原料,可以小投入大幅度提高传统DAP装置的生产能力和运行稳定性,降低消耗,增加优质MAP。2002年,四川大学在贵州宏福公司建设了60万吨/年DAP和20万吨/年粉状MAP联产示范装置。不到2000万元,鸿福公司57亿资产产值增长27%,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经过25年的发展和完善,“料浆磷铵”已成为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工业发展的主导技术路线。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其成果以“大型料浆磷铵国产化装置”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项研究)。
(四)开辟磷化工与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领域。
——将磷化工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成功开发出生活垃圾处理与磷肥一体化生产有机磷肥新工艺,获得两项发明专利。2001完成国家经贸委下达的65438万吨/年的工业性试验。该工艺显著缩短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发酵时间,制备的有机过磷酸钙肥料物理性能好,肥效高,为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该成果在四川、湖北成功推广,并于2002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领先国内开发成功湿法磷酸净化技术。
——生产食品和工业级磷酸盐的热法磷酸原料黄磷,是一种高耗能、污染严重的产品,吨电耗高达14000度。为此,许多国家开发了多种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并完成了产业化。2004年,课题组与贵州宏福公司合作完成了1000吨/年的中试,并通过了教育部鉴定,为30000吨/年的工业试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