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汉阳门花园。

文/包小木

十年后回家,

我每天都想念我的家人,

每个家庭每天都在等我,

总有一天我能回家。

莲藕汤和莲子一起炖,

总是给我留一大碗,

晚饭后,在花园里,

等待她的孙子。

-冯翔?汉阳门花园

2016,52岁的民谣歌手冯翔,用武汉方言写了一首民谣《汉阳门花园》。在一个没有思想的年纪,“香叔”用他的旧吉他哭了无数人,音乐再一次跨越了时代和文化,直指人心。“家家”在武汉方言里是“奶奶”的意思。在我们这片千变万化的土地上,很多事情变得像翻书一样快,但很多人还是被奶奶和外婆带大的,更多人的最初成长都刻着这两位老人的印记。它们是我们童年的永恒记忆。这段记忆贴上了他们的标签,里面包含了我们当时的一切,家乡的云,儿时的伙伴,儿时的梦想,成年后的感情...有人说越长大越孤独,但很明显朋友圈里有无数红点在闪烁。有人说我们越成熟越坚强,但是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在听一首歌的时候泪流满面。有多少人在《香叔》的吉他声中感到失落?

有一个小镇叫云边。有一位名叫王莹莹的老妇人。这位老太太和一个名叫刘的男孩相依为命。刘的母亲在他两岁时就离家出走了。刘的父亲早跑了。奶奶和孙子一起住在一个小店里。庭前花开花落,满天浮云。一眨眼,就是一年..这是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店》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江南小城,自称奶奶“王莹莹”的刘十三在拼命地成长。在他的小书里,写着自己的“远大理想”。他想考清华北大,他想在大城市有所突破。在祖孙的日常斗智中,一个在老去,一个在渐行渐远。是的,就像张嘉佳说的,这本书是写给每个人心中的山海,写给离开我们的人,写给陪伴我们的人,写给生活在家乡的奶奶。

因此,对王莹莹奶奶的刻画无疑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因为张嘉佳不仅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倾注到了这位老人身上,更是将这位老人作为一个符号,指向了我们祖父母留下的柔软之处。王莹莹奶奶的形象充满了颠覆。一开始,奶奶出现了,但没有先听到她的声音。当刘十三颇有文化,感慨道:“我感觉有人在想我们”的时候,奶奶说:“有什么用,不给钱就是王八蛋”,就像一桶冰水向东流。这就是王莹莹的性格,相当直接、现实、犀利、强硬。这对老奶奶和孙子的设定,并不像一般的家庭小说那么温柔。张嘉佳的做法恰恰相反。而和刘一个人生活,他们就像一对亲密的朋友,总是斗嘴和打架,令人发笑。

从小没见过父母的刘十三,早熟敏感,营造出小资产阶级的氛围,而独自支撑一个家庭的王莹莹,坚强能干,营造出梁山好汉的硬汉气质。在那个叫云边的江南小镇,这个北方的英雄奶奶,一边拿着扫把追着孙子到处跑,心里对一切都充满了温柔和细心。奶奶年轻时有伤心的过去,中年时也有伤心的过去。她坎坷的一生,恰好在雾蒙蒙的江南孕育,她的爱,永远埋藏在心底。

在王莹莹和刘十三之间的那些日子里,有一些古龙的快乐英雄的味道。似乎戏弄和猥亵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四年级的时候,刘躲在一棵树上,以躲避她奶奶拿着菜刀追赶她。她说“王莹莹,我告诉你,你必须尊重我的梦想”,并发誓要“把离开王莹莹作为人生的目标”。但谁能想到,身无分文的刘真的考上了一所三流大学。当他离开城镇时,他会用刀在食堂的门板上刻上“王莹莹的便宜”,而晚上则偷偷在奶奶的枕头下放上500元。“他一走出院子,鼻子就酸酸的,心想王莹莹会活一万年。”而那个一直对孙子没好脸色,老是追着孙子不放的强硬老太太,会熬通宵,直到孙子出去了。“老太太抽着烟,淡蓝色的天渐渐亮了,于是她呆了很久,抹抹眼泪,开始做一个人的午饭。”

也许,这就是我们真正的感情。那不是偶像剧,也不是琼瑶剧中的尖叫。家庭只是无数个平凡日子里的琐碎,被对方的目光绊倒,但他们心中最重要最柔软的地方,早已被对方默默占据。这种风格也延续到了刘十三的喜爱。如果说故乡和外婆是一种象征,如果说汉阳门花园指的是我们18岁出门远行之前的一切,那么它自然涵盖了我们爱情的种子和初恋的辛酸。《云边有个食堂》有江南水乡的韵味,但在人物和故事上,却有一种倔强的京味小说的味道,是幽默中散发出的浪漫写意,荒诞中透露出的冷酷现实。

在这里,张嘉佳用两位女性人物完成了一幅“青春化”的爱情映射。程爽是注重叙事和正面描写的那一个,牡丹则更多的是象征和符号化。张嘉佳真的很擅长写青春。他写的是小学生刘十三年少无知,在暑假遇到了来学校“体验生活”的程爽。程爽用月经罗老师的话说:“我侄女,某重点小学前三名,吓死你了”。于是,来自大城市的程爽走进了刘十三的生活,张嘉佳在《江南小镇云边》中用王朔的风格打开了我们的回忆:

程爽走进教室,“兴高采烈地看着一群土鳖同学”,“大家好,我叫程爽”,她的声音“啪的一声,像一个结了冰果的西瓜,清脆凉凉,从大家的耳朵里滴下来”,“刘稚嫩的心揪了一下,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紧张”,同桌牛大田擦着口水喊道:“赵...赵雅芝...看啊!我娶了她就是乾隆!”

是的,当我们第一次意识到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以及彼此的美丽或帅气时,总会有一个人是我们第一次暗恋的对象,那就是我们会铭记一生的爱情种子。然而,程爽和刘的故事更像是对爱情理想的诠释。程爽是一个身患绝症的漂亮女孩。她终于用假小子的性格征服了刘,但她改变不了她的生活。当骑着自行车载着程爽走在镇上土路上的刘得知真相时,《云边有个食堂》里最浪漫的一句话跃然眼前,不是成年人的滚滚红尘,而是两个小学生第一次在讨论生死:

刘没有回答,因为他的背是湿的。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少年的后背被女孩的悲伤烫伤了,这种悲伤贯穿了他的内心。无数个季节的风穿过这条通道,一只萤火虫在风中翩翩起舞,忽明忽暗。

刘停下车,号啕大哭。

程爽也哭着说:“你怎么哭了?”

刘十三说:“我怕死!”

程爽哭着说:“我也害怕!”

刘抽泣着,“我要请你吃一顿非常好的饭!”"

程爽擦了擦眼泪:“你是个好人。如果我能活下来,我就做你的女朋友。”

当你,我的爱人,骑着竹马,小跑转圈,抛青梅。我们住在清坎的一条巷子里,我们都很年轻,都很快乐。最让我们缺席的心跳,其实被埋在了成长的黄土里,之后的生活里只剩下男女关系。这在刘十三与牡丹的爱情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准确地说,这是刘十三的初恋,但不一定是爱情。在这个故事中,把刘十三置于现实的残酷之中。在大学里,刘十三和牡丹是恋人。刘十三对牡丹体贴入微,牡丹却总是敷衍了事,对他漠不关心。最后牡丹一个人转到了南京。说到初恋,很多人总会谈到初恋的酸甜苦辣,也会谈到根本不懂爱情。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在初恋的时候就开始明白人内心的复杂。刘和牡丹在车站分开的那座桥,应该说是一座标准的废弃备胎的桥,让人心酸:

刘十三缩回手,拿着背包:“那就在南京定居,把地址发给我,我给你寄过去。”

牡丹说:“再说吧。”

刘十三还是不甘心:“好吧,我给你充话费,300块钱。不用担心流量,跟我视频就行……”

"当我去南京时,我必须更换我的新号码."

“微信号不一定要改。”

“捆绑式的,换起来更方便。事实上,手机卡...已经被朋友买给我了,我把号码写给你。”

故事后来,我在焦急地看了刘半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让他日夜思念的号码,发现竟然是个空号...而故事的顺利衔接比后来的故事更加残酷。当再次来看刘的时候,程爽和刘唯一的朋友芝哥陪着他连夜打车一百六十公里赶到了小南的学校。在那个下雨的早晨,刘十三看到天真无邪的少女,一朵对自己“冷淡”的牡丹,顶着已经参加工作的平头回到宿舍...对峙中,平头狂妄地嘲笑刘十三:“你在开玩笑吗?你是什么样的男朋友?她上大一时,我就认识她了。她每晚都和我一起睡。你算什么?”

其实跳出刘十三和牡丹本身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云边有个食堂》已经把剧情从这段所谓的初恋引向了现实的深处。奶奶王莹莹的云边镇在书的中间开始被刻意模糊,而刘十三从小向往的水泥森林开始显出狰狞——人不可能永远活在童年,人总是要长大的,总会遇到现实的落差和伤害。而这种隔阂和伤害,比爱还多。我妈走的时候,我给刘十三留言,让他好好学习,考清华北大,在大城市幸福生活。刘十三从小就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列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虽然调皮,学习也很努力,但现实是“牛大田逃学辍学,没有学习的余地。结果他没考上重点高中。刘十三预习复习,努力顽强,也没考上高中”。后来,“高考得分后,刘十三明白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道理:原来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有计划有毅力就能做到的。”

去大学报到的路上,刘翻开了泛黄的笔记本。其实他从初中开始就已经渐渐觉得笔记本上的计划渐渐难了,代表完成的勾也渐渐消失了。大学期间除了照顾牡丹,刘十三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努力学习上,但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反复补考才勉强拿到了学位证。当刘十三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补考试卷上,用正楷横七竖八地写下:“加油!我会顺利通过考试的!我去找份工作!有前途!”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鼻子一酸,不禁想起周星驰喊“努力!”《喜剧之王》里的面朝大海。奋斗!“桥梁部分。很多人甚至可能伤害到自己的生命,想到每天像沙丁鱼一样挤在公交地铁里,为自己的生命四处奔波。

《云边有个食堂》也因此彻底摆脱了青春文学的柔软和干脆,进一步超越了职场文学的虚荣和矫情。按照无数鸡汤和干货的理论逻辑,刘十三之所以失败,无非是两个原因,要么是不够努力,要么是方向不对。刘十三一直坚持这个逻辑。甚至在被准“古惑仔”围攻的关键时刻,他想到了“问问自己,你尽力了吗?”尽力了就没有遗憾。就是这样一个“有志青年”,刘,毕业后找工作一路碰壁,最后好不容易挤进一家保险公司卖保险。结果他遇到了无尽的苦难,生意失败,同事任意排挤,戏弄。平头,从大一开始每晚都和牡丹睡觉,甚至成了公司的经理...张嘉佳本不该想到让他变得才华横溢,激发他的灵感。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嘉佳的“云边有个食堂”似乎有点冒险。这本书写家乡,写亲人,写最初的玩伴,写后来的朋友,写无猜的无知,写初恋失败的辛酸,写童年的远大梦想,写年度现实的无奈...如果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文本,会发现这类文本创作的成败关键在于“真”和“情”两个字。写出来就像汉阳门花园。它在寂静的地方听雷声,直指人心。一不小心就成了老生常谈,整部小说的人物和主题都会被剧情破坏。然而,我们看到,离开《你的世界》五年的张嘉佳回来了。这位经历了诸多争议和波折的青年作家,在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终于选择了回归人生的99%。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样的“丧”刘十三能代表“99%的真实”吗?当然,这只是一个类比,但至少从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来看,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不是做几个加班灵感的蒙太奇镜头就能做到的。那句话很好:“成年人的生活中没有容易的词。”有没有二十出头就能身价上亿的青年才俊?肯定有,而且不止一个。但是更多的人在哪里?它们就在我们周围。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在小隔间里,他们被客户的无理要求压得喘不过气来,被同事的勾心斗角搞得筋疲力尽,又因为领导的傲慢而满腹委屈,但为了妻子、孩子和老人稍微好一点的生活,他们只能忍受一切...在这些人中,包括你和我。

杜康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人。现在,也许这只能是日韩男性在职场上的专利。我们很感激能按时下班。赶紧挤公交地铁才是王道。家里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但是当我们一个人在阳台上发呆,或者坐在楼下的小石墩上,渐渐习惯了万里闲庭,思绪万千。刘十三不是失败者,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就像镜子里的我们一样。我们善良但也懦弱。我们雄心勃勃,但却是绿色的。我们不一定从小就是尖子生,但一定是好孩子。我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听父母的话。我们的邻居总是称赞我们有礼貌,我们的朋友也说我们可靠。但就像刘十三一样,我们“听到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了好日子”。其实我们是刘十三,就是智哥在酒吧里演的刘十三:

我有一个朋友叫刘。

他的生活非常乏味。

刘十三成绩不好,

爱情被埋没了。

刘努力工作,

你在吃什么?它闻起来不太好。

……

不是张嘉佳非凡的写作天赋,甚至不是他对真爱和职场的现实主义,而是刘十三的回乡。在失业和失恋的双重打击下,刘十三被在老家喝米酒的奶奶发现。七十岁的奶奶拖着身患绝症的身体走了半年,甚至拖着满身伤痕的孙子在城里转。她只是开着那辆破拖拉机在杂货店里运货一整夜...还是那个熟悉的小镇,还是那个大家眼中“没有出息”的故乡。大城市没有花,没有创新创业的激情,没有。

什么是友谊?但即使成为“小镇牛浩南”的牛大田张牙舞爪,在他内心的最深处,依然带着童年的点点滴滴。即使中间有波折,有过节,最后还是能在一起吹牛放屁,但这和“相逢一笑泯恩仇”无关。但即使在水泥森林的酒吧里,即使他的梦想依然遥远,生活依然艰难,他依然思念着远方的刘,为兄弟们写歌、唱歌。

什么是爱程爽,即使知道自己快死了,还是偷偷从新加坡来到小镇,和奶奶打成一片,让无数奶奶发自内心的爱她。但是有一天会有人哭着对你说:“可是我走了你怎么办?谁给你带吃的来?”谁会帮你找资料?你真没用没用,你发誓,你对我发誓,你有好饭吃...是的,你很坏,你很俗很没用,该死的,我怎么会喜欢你,可我就是喜欢你,从小就喜欢。"

什么是亲属关系?是王莹莹,他有一张尖刻的嘴和一颗残忍的心。这位强悍的老人总是掀开被子,拖着刘去吃早饭,还总是提着扫帚满镇跑去杀孙子。就是云边食堂搬箱子边擦汗的老人,等孙子回家,等了一年。是老奶奶半夜开着破拖拉机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她抱着喝得醉醺醺、哭哭啼啼的孙子,像哄孩子一样哄着她:“别哭,奶奶来了。”

“别哭别哭,奶奶来了。”

如此普通的一句话,甚至没有任何修辞,让我们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早已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汉阳门花园,那是我们渐行渐远的故乡和亲人,那是我们念念不忘的云边食堂。我们学会了很多让自己坚强的方法,做了很多面具来隐藏自己,穿了很久的盔甲,渐渐忘记了自己也有哭泣的权利。其实这是因为最爱我们的人走了。我们长大了,毕业了,工作了,为人父母了。没有人能摸着我们的头说:“别哭,奶奶来了。”

十年后回家,

我每天都想念我的家人,

每个家庭每天都在等我,

总有一天我能回家。

莲藕汤和莲子一起炖,

总是给我留一大碗,

晚饭后,在花园里,

等待她的孙子。

-冯翔?汉阳门花园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