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块上涨:硅料和晶圆报价大幅下跌,催生了装机量预期。

今日光伏产业链个股集体上涨。截至发稿,海友新材涨17.09%,东方日升、中信博、名冠新材、固德威涨超10%,君达股份、爱旭股份、鲁山新材等多只个股涨停。

图|部分光伏股的市场表现65438+10月6日

消息面上,近期硅材料和硅片报价大幅下跌,价格博弈日趋激烈。降价潮已经迅速蔓延到电池芯片和组件。随着上游价格下降带来的产业链成本降低,不少机构认为光伏装机需求可能爆发。

硅科近期报价显示,本周国内单晶补料成交均价为178200元/吨;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176200元/吨,整体价格较2021年高点下跌超过40%。市场成交清淡,实际订单签约企业只有2-3家。大部分一线上下游企业仍因市场价格下跌和下跌速度远超预期而处于胶着状态。

硅片价格持续下跌。M6单晶硅片成交均价降至3.5元/片;M10单晶硅片成交均价降至3.74元/片;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降至4.9元/片,M6与G12单晶硅片周对比跌幅超过20%。

硅材料和硅片的降价正在加速向下游电池芯片和组件传导。硅业分公司最新数据显示,主流电池价格在0.8-0.85元/W,环比下降26%;元器件方面,前期签订的元器件订单基本都在1.6元/W以上。

年底将至,终端项目进入收尾阶段,需求阶段疲软。集邦新能源网认为,上下游价格博弈加剧,硅料库存压力叠加,各环节价格下跌趋势难改。

随着整个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下游电站投资成本降低。长城郭蕊证券指出,上游材料价格下跌最终将导致组件价格下降,进而导致装机容量需求增加。据统计,2022年6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65.71-11 GW,长城郭蕊证券全年光伏装机容量预计超过80GW,2023年将超过100GW。

财新证券也指出,2023年国内外光伏成本同步下降,组件价格达到1.8元/W后,全球光伏市场新需求将启动。对于明年国内光伏装机量,财新证券也看多了100GW。

“硅为王”时代结束,光伏产业链竞争格局将被重塑,行业将从供需错配导致的价格弹性转向技术变革的发展时长。在此背景下,不少机构建议关注电池芯片的盈利修复、电池技术迭代、光伏材料缺口。

长城郭蕊证券指出,电池是产业链中的短板环节,2023年产能建设将全面提速。N型电池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先进电池产能差距较大。华鑫证券认为,新型电池技术将成为行业竞争的制高点,预计2023年,拓普康将进入红利释放期。就盈利能力而言,财新预测电池板块盈利能力将迎来强势修复,毛利率可达20%左右,回到2019的水平。

中信证券看好受益于N型电池技术迭代过程带来的增量逻辑和供需结构趋紧的三个光伏材料环节,包括焊带、POE膜和银浆。华新还指出,POE薄膜性能优异,N型组件产业化的加速和双玻组件透过率的提高将带动光伏POE颗粒的需求。建议关注布局POE颗粒和薄膜的企业。

相关报道:光伏耗材需求向好,相关概念股强势,海友新材、明冠新材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