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系统的商业化只是新挑战的开始。

期待已久的鸿蒙系统系统终于在6月2日实现了商用,距离鸿蒙系统系统的首次发布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从1.0的概念到今天的商业版2.0,华为在美国极端制裁的险恶环境下,为我们带来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实在令人钦佩。然而,对鸿蒙系统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其挑战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外部的

-来自iOS和android

作为美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两大科技巨头:苹果和谷歌,不可能对鸿蒙系统系统的商业化无动于衷。作为一个新开发的系统,鸿蒙系统是一个基于微内核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适用于所有场景(办公、运动、社交和娱乐等)。)在万物互联的概念下,而Android是基于linux宏内核的主要用于手机的操作系统,苹果的iOS也是基于unix宏内核的系统。华为是最后来者,鸿蒙系统系统优势明显。

谷歌和苹果也意识到了他们当前系统的缺陷。近年来,谷歌一直在开发基于微内核的Fushia系统,苹果也在积极整合其基于M1芯片的各种终端的协同能力。鸿蒙系统其实是华为自己布局了很久的操作系统,但是来自美国的极度压力使得这个系统提前投入使用。美国政府的行为表明,竞争对手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华为的强大竞争压力,他们很无奈。他们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用流氓手段把华为打压到极致,企图一举将其扼杀,却不知华为是一个“不可战胜的萧蔷”。在过去三年的制裁中不但没有倒下,反而越来越有勇气。

既然美国政府没有杀任何人,那么谷歌和苹果可能会利用他们在移动系统的主导地位,迫使软件开发者选边站:即要求他们不要做基于harmonyOS的开发,否则会受到惩罚,等等。目的只有一个:企图把鸿蒙系统体系扼杀在摇篮里。此外,还可以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制造更多与鸿蒙系统系统不兼容的可能,让现有用户产生鸿蒙系统系统兼容性不好的印象(现在鸿蒙系统系统与android的兼容性很好,用户很容易不自觉地走向鸿蒙系统系统的使用阵营)。

面对来自鸿蒙系统的压力,谷歌和苹果也将加快自己系统的迭代,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基于物联网发展的新操作系统。与鸿蒙系统直接竞争,企图凭借现有的基本优势彻底击败鸿蒙系统体系。目前鸿蒙系统已经开始商用,谷歌的Fushia系统估计也快推出了。但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也担心现有android和iOS的巨大利益(如果引入新系统替代原有系统,一旦失去,就可能输掉游戏)。所以谷歌和苹果还在观望,但是鸿蒙系统已经迈出了这么大的一步,他们估计也有可能加快推进的步伐,未来基于物联网的系统之争会更加激烈。

来自网络

-来自芯片制造商

作为一家集生产、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手机终端、通信设备制造于一体的超大型企业,华为的实力让美国众多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不寒而栗。赫斯的步步紧逼让高通这个曾经可以“躺着赚钱”的大老板现在很不舒服。美国把华为打压到极限,目测高通“功不可没”。从表面上看,高通是一家芯片制造商。至于芯片上运行的是谁的系统,跟他关系不大。事实上,高通每年都从谷歌和苹果那里获得巨额专利费。所以在攻击华为的问题上,他们很容易达成前所未有的统一战略认识。如果华为倒下了,高通可以重新过上“双赢”的生活,苹果和谷歌可以像以前一样继续“挤牙膏”。所以对于美国高科技产业来说,华为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在高通接下来的销售合同中,很有可能会出现限制该系统使用的强制条款,以达到遏制鸿蒙系统大规模商用的险恶目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游说美国政府,要求联发科、三星等使用美国技术的公司不得使用鸿蒙系统系统,以进一步压缩华为的生存空间。这样的话,华为如果只能在自己的手机和移动终端上使用,只会动摇android和iOS的霸主地位。

-遭受知识产权的侵害

虽然华为声称鸿蒙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但鸿蒙系统要想顺利拓展国际市场,必然会面临国外同行的知识产权诉讼。可能有人会说,华为的律师团队在知识产权方面做得早,系统本身不可能有知识产权风险。我想说,是一回事吗?他起诉你不只是为了打赢官司。美国最擅长的就是利用所谓的法律武器,在法律诉讼中与竞争对手纠缠很久,以此来减缓或延缓你的业务推广效率,为他们赢得竞争时间。苹果之前对HTC的诉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可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准备。

地缘政治风险

此前,华为的5G设备受到美国的强烈打压,许多西方国家基于所谓的地缘政治风险放弃了华为的5G设备。这种风险在鸿蒙系统的国际化道路上也同样存在。日前,丹麦协助美国窃听欧盟领导人电话事件,再次让信息安全成为世界焦点话题。美国和欧盟是盟友,这样的窃听丑闻屡屡发生。当然,我们对来自中国的设备和系统更加怀疑。再加上英美在宣传领域的巨大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鸿蒙系统的市场势必会遇到更大的地缘政治风险,这很可能会很难,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来自网络

里面的

-国内同行之间的关系

6月2日,鸿蒙系统系统今天发布。除了魅族宣布加入鸿蒙系统生态(据说只是加入鸿蒙系统生态做小电子产品,手机还是用安卓系统),前魅族高管李楠登上“大会上赤裸裸抄袭苹果……”等评论热搜,其他同行集体保持沉默。这种表现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什么。诚然,业务上彼此存在竞争关系,对于竞争对手的新品发布,确实很难置评。作为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不考虑业务关系,单从行业本身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不祝贺。这个举动本身就有太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全球70%的手机产自中国。其中国产手机品牌占据半壁江山,市场霸主地位其实很明显。除了华为,其他手机品牌真的很担心自主性。以自诩构建了自己完整产业生态的小米为例。2020年,小米全年营收2459亿元,科技投入仅93亿元。华为全年营收891.4亿元,R&D投资1.41.893亿元。按照这个R&D投资比例,小米真的能靠自己构建一个真正完整的产业生态吗?还有两个兄弟,oppo和vivo。广告支出估计远高于实际研发支出。作为业内同行,面对兄弟公司的技术突破,我不在乎,甚至希望对方最好失败,这样也不可悲。

目前,宣布加入鸿蒙系统生态的大多是传统家电企业,而手机、通讯、互联网行业的头部企业则集体保持沉默。可能他们知道这件事很严重,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惹出大麻烦。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抱着“酸葡萄”的心态,甚至是等着华为鸿蒙系统“不吃饭”的那一天跳出来发表“建一个系统不难,但是不用任何人都可以建。有什么意义?”。他们不会做锦上添花的事,但会毫不犹豫地向他们扔石头。

亲美派的诽谤

日前有消息称,中美高层正在接触谈判。中美关系似乎有缓和的迹象。一旦美国发现“大棒”不管用,开始使用“胡萝卜”加策略,那么那些停了很久的亲美派可能就要出来推销他们的“全球产业链”的“陈词滥调”了。时至今日,中国仍有不少“美色崇拜者”对美国抱有幻想。近年来,中美贸易战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像把脖子套在别人的“陷阱”里,对方一不高兴就会拉你一把,让你喘不过气来,甚至杀了你。所以在高科技领域,一定要靠自己。

华为的鸿蒙系统系统意味着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已经触及美国的核心产业。势必会受到新一轮更大的压力。然而,自去年美国迫使台积电不与华为签约以来,目前剩下的手段不多。但有可能反过来对中国“示好”,让中国那些“知名”的人为他们“传道”,从而延缓鸿蒙系统商业化的步伐,这是不得不防的。

来自网络

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消除潜在合作伙伴对利益分配的担忧

同龄人对鸿蒙系统的态度是复杂的。好消息是在操作系统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在系统选择的谈判权上有了更多的议价权。担心是对鸿蒙系统体系的恐惧。毕竟,一旦鸿蒙系统系统真的成功实现愿景,将深入到我们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会出现一种情况:华为的影响力无处不在,那么其他竞争对手将很难在所谓的万物互联生态中与华为抗衡。

一旦鸿蒙系统成功,它可能成为下一个苹果,甚至比苹果更有影响力。第一,鸿蒙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比苹果的封闭系统更受欢迎;其次,适用于所有智能设备,从手机、pad、耳机,到汽车、无人机等。它真的无处不在,并将深刻影响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愿景虽好,但确实很难实现,所以成败尚不得而知,很多人此时选择观望;第三,华为从硬件到软件都有布局。这种优势一旦形成,其他从业者恐怕以后就没立足之地了。

因此,鸿蒙系统体系的关键问题是向潜在的参与者展示他们自己的利益所在。比如今天的智能汽车,华为宣布“华为不造车。”那就是向合作方宣布,他们的利润率是“制造车载系统和相关技术支持”,不参与制造成品车。这就让那些传统汽车公司没有被抢饭碗的后顾之忧,可以安心与华为合作,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鸿蒙系统系统的商业化也要理清这个“利润空间”的问题,让合作方知道他和你合作的好处在哪里。你们之间的合作不仅不会导致利益的竞争,反而会促进其商业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参与者真诚地参与到鸿蒙系统的生态建设中来。

-如何扭转消费者对国内系统的偏见

长期以来,国内对“国产”产品存在一定的偏见,尤其是在操作系统领域,我们是新进入者。如何扭转国内消费者对国产移动系统的偏见,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以苹果手机为例。作为一名资深的iphone用户,多年的iOS系统使用经验让我对安卓手机产生了深深的偏见。其实不是偏见。之前用安卓手机的时候,系统的各种问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体验。换成Mac后,经过对比,我们会发现iOS系统的各种优点,所以我们已经对手机系统产生了依赖。

鸿蒙系统作为后来者,必然会将其与android和iOS相提并论。很多国内消费者对国外的东西的容忍度要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很多。也就是说,如果在某个指标上,如果安卓得分70,iOS得分80,鸿蒙系统要想得到同样的用户体验评价,可能就要得分90。这意味着在商业推广过程中,鸿蒙系统将面临国内用户的苛刻选择。在这个问题上,华为只有以看得见的优势超越前两者,才能真正扭转国内消费者对国产系统的偏见,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和持久的技术创新。

-如何构建自己的系统生态系统

在如何构建自己的系统生态圈这个问题上,android和iOS曾经是两种模式。android推出之初,为了鼓励app开发者,没有抽中(现在google play需要抽中),而iOS是抽中的。如果套用android和iOS的现有路线,显然对开发者的吸引力不够。因此,需要在互利共赢的模式上进行创新,让更多的app开发者受益,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系统开发者参与到鸿蒙系统的生态建设中来。这取决于华为对鸿蒙系统生态未来盈利模式的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华为打造的方舟编译器发布已经快两年了,但是在业界的影响力还是相当有限的。编译器是构建系统生态的关键环节。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编译器的市场影响力,对于鸿蒙系统生态的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华为在方舟编译器上的宣传和营销力度还不够。随着在鸿蒙系统的正式业务,它应该加大推广力度。

还有一点,鸿蒙系统生态的建立离不开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参与。商业合作,说到底是利益分配的问题。目前BAT、TOP10等国内互联网巨头对华为的鸿蒙系统系统讳莫如深。个人感觉华为在与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中可以输送更多的利益,以换取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构建尽可能多样的制度生态,从而更快地实现市场化。没有这些头部企业的参与,没有一些中小开发者的推动,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做出相应的取舍。否则,他们很难主动加入鸿蒙系统。

来自网络

未来前景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博弈让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高科技是买不来的。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只有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美国用极限压力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让大家意识到了自己的“软肋”。鸿蒙系统的出现是中国科技自主的象征性产物。不仅在硬件上,在软件上,我们也需要做到自控。

这些天,新华社和其他主流媒体转载了鸿蒙系统系统会议,表明了国家对这一系统的明确立场。在可预见的未来,越来越多的设备将使用鸿蒙系统系统(一个是为了安全,另一个是为了支持国内生产)。全国人民也热切期待鸿蒙系统系统的公测。更新包发布当天,因为下载太多,系统一度瘫痪。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普通用户第一时间发布视频,分享自己使用鸿蒙系统系统的用户体验。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全都聚集在一起,只等鸿蒙系统腾飞。如《西游记释厄》载:“混沌不分天地,无人见。自从盘古破了鸿蒙系统,就从这里开辟了一条清浊之分。要想有大作为,就要有创造世界的勇气和魄力。当鸿蒙系统成功的时候,或者当他“清晰明了”的时候,我希望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