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货,我有理由!

日本的出口是高附加值的,我们的出口是低利润的基本必需品的原材料。

同样的钱,一天比一天赚得多。

抵制是一把双刃剑

但唤起国民爱国主义和支持国产品牌意识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

一个强大的国家,各行各业都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不抵制日货,保钓没有意义。

作者:午夜星1968/应县张

2012,12年8月5日,中国大陆和香港渔民成功登上钓鱼岛,全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一片欢腾:香港同胞宣示了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登陆钓鱼岛可以宣示主权。这个话题还是值得商榷的:中国渔民一登岛就被日本军警逮捕,随后被日本以“非法入境”为由“驱逐出境”。

由于是中国领土,中国人被日本军警逮捕,并以“非法入境”被驱逐出境。这样的事件只能给人一种印象,钓鱼岛不是中国的领土,而是日本的领土。

中国人经常在没有日本签证的情况下登陆东京,有时甚至可以在那里长期居住,但一被日本入国管理局发现就会被驱逐出境。这说明东京是日本领土,与中国领土无关。既然长期居住在东京的中国人不能说明东京与中国的领土有任何关系,而且中国人登陆钓鱼岛后立即被逮捕,又如何宣示中国的主权?

我们反过来看这件事:如果登岛的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国人,中国的执法人员逮捕了这些日本人。没等日本政府提出抗议,中国就没必要把这些日本人带回大陆拘留,中国直接宣布驱逐这些日本人。显然,这样的事件只能很好地宣示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而不能宣示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事实正好相反。

虽然说登岛捕鱼对宣示主权没有影响,但并不代表什么。登岛保钓的唯一意义就是可以提醒中国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是被外国侵略者占领的。作为中国人,他们有责任驱逐侵略者,夺回这片领土的主权!

在岛上钓鱼只具有宣传意义。如果中国人不采取其他行动,就意味着中国人每天都可以登陆钓鱼岛。就是这样。当海枯石烂的时候,他们能收回钓鱼岛的主权吗?如何拿回钓鱼岛主权?只有三种方式:经济手段,战争手段,外交手段。

经济手段就是抵制日货。中国亲日派反对抵制日货。他们的理由是:

1.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和日本的经济严重依赖。日货的一部分在中国生产,日货的一部分生产基地在中国,中国甚至是一些日企的股东。抵制日货必然伤害中国经济。

抵制日货伤害中国经济,可能没有错。但一切都与利益息息相关,只有有益无害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辩证法。抵制日货对中日两国都是有害的。关键是要分清谁主谁次。

中国最能从日货中获益的是中日合资企业。这些中日合资企业大多使用日本专利,企业需要向日本缴纳大部分利润作为专利费,剩下的可以按股份分配。

几年前,媒体有一个调查。国内的工厂生产一张DVD,中国在国外要交20多美元的专利费,而国内的企业只能拿到一块钱的利润。如果这是一家中日合资工厂,中日双方各占50%的股份,要生产一台DVD,首先我们要向日本支付20美元的专利费,只有那一美元的利润才能按照股份分配给中国。这样中国只能获得0.5美元的利润,而日本人可以获得20.5美元的利润。

中国微薄的利润如何掩盖日本人在中国嗜血的利润?

2.亲日派给出的第二个理由是,抵制日货会让日本工人失业。比如日系车,很多都是中国生产的,抵制日货,中国的工人就会失业。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则谬误。中国人不买日本车,就买中国车。如果中国汽车的销量增加,中国工厂将扩大生产,这将吸引更多的工人找到工作。

3.亲日派给出的第三个理由是,日本有技术优势,中国不能像婴儿一样断奶。中国早就有了门类齐全的工业。虽然技术不是很强,但也绝不是婴儿。众所周知,婴儿要想长大就必须断奶。目前中国很多部门没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原因是不断奶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不是中国不能断奶,而是有些人不能“心理断奶”。

4.亲日派给出的第四个理由是国货不强。总的来说,国货在技术和质量上不如日货。但爱国不能只是一句空话,爱国需要付出代价。1940年,印度国父甘地号召印度人民自己纺纱织布,抵制英国纺织品。手工编织的土布穿起来不舒服,而英国的“洋布”明明物美价廉,印度人却克服困难,坚决抵制英国纺织品。印度人坚决“抵制英国货”,使英国屈服,印度获得独立。印度人没有国货能抵制英国货吗,中国没有国货就不能抵制日本货吗?

夺回钓鱼岛的第二个有效手段是军事手段。但战争更加残酷,不仅是以经济为代价,更是以人命为代价,但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付出代价是必然的。军事手段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经济手段。如果不愿意付出“抵制日货”的小代价,战争手段的残酷代价就无从谈起。

有人说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把钓鱼岛夺回来,但外交只能是经济和军事手段的延续。没有经济和军事手段,外交手段就会成为空谈。

没有抵制日货的勇气,军事手段更无从谈起,外交手段也失去了作用。这样,中国就永远不可能收回钓鱼岛,保钓运动也就没有意义了。(午夜星1968/应县张)

欢迎原创作品转载,转载时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