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机构设置
下设:资源建设部、信息教育与情报研究部、办公室、读者服务部、系统与网络信息服务部、现代信息服务中心等部门。
科技分馆的前身是原重庆大学图书馆。建于1930,图书馆委员会成立于1932。自1951起,拥有3300平方米的独立图书馆,并于1978迁入7600平方米的新馆。1992是邵逸夫先生资助的,学校本身也投入了大量资金。1994年底新建一栋建筑(逸夫楼),面积10380平方米。新老建筑被一座立交桥连接成一体,在校园中心形成一个宏伟的建筑群。建筑总面积为17980平方米。楼内有两个流通台和13阅览室,* * *提供1400多个阅读座位。逸夫楼还拥有1现代化多功能学术会议厅。
目前,图书馆馆藏机械、电气、计算机、电力、冶金、咨询、环境、生物、管理工程、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书刊654.38+0.68万余册,配备了缩微、光盘、音像等信息载体,基本形成了适合我校专业设置、能满足社会多方需求的文献体系。此外,还有近3000种有线古籍和4000多种抗日书刊,极具参考价值。
图书馆内有国家教委国外教材中心(机械),国家教委高校科技项目咨询和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提供文献借阅、阅读、复印、检索、专利代理、科技查新等服务。
图书馆全面实现业务管理自动化,并与校园网和互联网连接,提供在线书目查询等功能。楼宇科成立于6月1952,6月10。由重庆大学、川北大学、西南理工学院、成都艺术学院等西南地区8所高校的10土木建筑类院系(学科)合并而成。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建筑工程学院,1978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在建校的同时,集中了上述院校中与土木、建筑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并建立了图书馆。
2007年,大楼分馆完成书库改造工程,在借阅处实行全开架服务,延长开放时间。主要阅览室有中国建筑图书阅览室、外国建筑图书阅览室和综合阅览室。建筑分馆收藏的书刊都是建筑学科,建筑分馆是西南地区建筑学科的图书文献中心。应用技术分馆成立于1978,建筑面积5538平方米。新馆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文献工作的状况,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分馆均为开架借阅,设有新书借阅处、图书借阅处、期刊阅览室、专业阅览室、特藏阅览室、建筑艺术阅览室等。
该图书馆拥有420,000册藏书,每年订阅超过65,438+0,000种期刊。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图书馆的藏书以自然科学为主,占总藏书的65%,其中以建筑科学为主,占自然科学藏书的70%。图书馆已经完全实现了业务管理的自动化。随着重庆大学法学院恢复挂牌,2003年2月,法学院正式成立。法学分馆,位于重庆大学B区法学院三楼,馆藏文献:中外文图书16510,中文过刊9100,中文期刊148,港台外文期刊20种。
同时,数字图书馆购买了三种国内外法律专用数字资源和多种通用数字资源。专门的数字资源包括:Lexis Nexis、中国法律顾问数据库和中国信息库。一般数字资源包括:学者之家有4439种法学电子书,cnki和VIP收录了上百种法学电子期刊;PQDD、ABI和Kluwer都有法律资源。数字图书馆24小时开放,特色数字资源和通用数字资源涵盖领域广泛,能够充分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湖西分馆位于重庆大学湖西校区综合楼内,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藏书654.38+万余册,阅览座位600多个。分馆实行借阅一体化,每周94小时开放。
重庆大学虎溪图书馆新馆已竣工,并于2065438年6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初期图书馆藏书约42万册,新馆的最终目标是按照人均654.38+0.000册的标准,藏书654.38+0.5万册。
新楼造价2亿多元,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共12层。一楼主要有现刊阅览室、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咖啡厅。二楼和三楼分别是社科阅览室和自然科学阅览室;四楼是校友作品和出版物专用收藏室;五楼及以上设有自习室、专门室、讨论室,供大家安心学习。这些地方会配备多媒体设备,供大家更好地学习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