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的用途
美丽的寿山石艺术品不仅有助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文明,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心灵,延年益寿。如我国工艺美术大师郭公森以落旗石为素材创作的《曲水行云》,描述了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的兰亭盛况。正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赞:“雍和九岁,十岁丑。开春时,我会在会稽山的兰亭里修理东西。一群聪明人从不失手,但有几个又长又咸。这里有山有山,茂林有竹栽培;还有清晰的水流和湍急的水流,左右辉映。想当然地认为水是流动的,排在第二位。虽不及丝竹之弦繁华,但足以谈情说爱。天气晴朗,天空晴朗,风平浪静;仰望宇宙之大,俯视品类之盛;所以,极度娱乐化,相信可乐就够了。”作品布局合理,境界广阔,富有诗意。其他如高山石《竹林七贤》,也是郭公森的代表作。冯九鹤的高山石《鸟语花香》表现了春天的美好,鸟语花香,生机永恒。陈景祥的《求偶鸡》,用高山石制作,首创了寿山石雕(1956)中的镂空雕刻手法,一只母鸡在鸡笼中扑腾,笼外几只公鸡为爱而跳,实在可爱。林恒云用高山石打造的“海底世界”,广泛采用镂空雕刻的手法。不仅红、黄、赭石、白、黑、灰的艺术形象排列合理和谐,而且同色中有浓淡或浓淡,使作品显得别具一格。尤其是原本重达65公斤以上的山石,经过他的精心雕琢,只剩下不到20公斤。这样一来,作品在色彩和对比上更加鲜明;虚实结合,精妙绝伦。各种各样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玩得很开心。亚洲工艺美术大师江在勋,石刻而成,名叫孟佳,有着婀娜多姿的女人体态和表情,再加上象征春天的萌动,是隐忍,是坚韧,是希望,还是...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坚强不屈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态度。然而,越是有灵魂的东西,越少有人看得懂。但也显示出艺术作品区别于其他俗物的独特性。
那些颜色暗淡、质地较差的寿山石,不能作为石雕材料,但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如耐火材料、造纸、橡胶、塑料、涂料、油漆、陶瓷、水泥、化工等行业。寿山石雕刻成工艺品,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寿山石的原石,因其质地、色泽、纹路,本身就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
寿山石的收藏早在明初就开始了。因为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唐光启三年(887)修建的寿山广营院在大火中被烧毁。大火后,广营院旧址多有寿山石,后称“四平石”。故明、徐火伯《游寿山寺》诗写道:“草侵旧址留根基,雨洗空山拾珍贵。”“端砚”指的是“广瀛苑”的僧人收藏的“寿山石”。但当时收藏寿山石原石不是为了艺术欣赏,而是为了雕刻后制作器皿。
明末,曹发现并开始收藏田黄石。到了清代,“寿山石热”在全国如火如荼,于是在收藏寿山石雕刻的同时,也掀起了收藏寿山石的热潮。寿山石可以加工成价值连城的寿山石工艺品,其本身的质地、纹理、颜色以及衍生的文化都极具收藏价值。比如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就有“十倍易金”的价值。收藏一块田黄石是资产的“保险箱”,也可以说是财产多寡的象征。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数千买田黄”或“数千买田黄”的例子,但更多的收藏是为了艺术欣赏。现代寿山石藏家依然有很多热衷收藏原石的。1982美国有个教授“一万块钱买田黄”,也就是买了一块两个砝码的田黄元石。台湾省有一位收藏家,专门收藏寿山石中的“芙蓉石”。中国的画家齐白石有一个关于“一百石的亿万富翁”的精彩故事。他收藏了一千件,是中国“三印石”之一,绰号“千石王子”。
寿山石雕最早出现在南朝的石像上,但雕刻技艺粗糙,除石像外没有收藏的例子。梁克甲《三山记》说,寿山石在宋代开始大量开采,用于雕刻。精美的被作为贡品送往汴梁,成为宫廷玩物。大的为达官贵人陈列几案,小的则是文人手中的观赏品。宋代寿山的石雕艺术已经到了可以欣赏的程度。于是就有了“收藏”的历史。但大部分都被朝廷和达官贵人收藏。元末用寿山石刻字,导致了寿山石印钮艺术的出现,收藏寿山石印料和寿山石印钮成为当时文人的“专利”,并一直影响至今,成为一种历史性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