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的发展
鼠标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之一,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早些年,大多数用户只愿意在鼠标上花不到20元的投入。当然,这种情况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随着应用的进步,人们开始对鼠标提出更多的要求,包括操作手感舒适、移动灵活、定位准确、可靠性高、无需频繁清洗等。鼠标的美学设计和制造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是什么推动了鼠标技术的进步?有人说是CS之类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也有人说是电脑多媒体应用的影响。无论如何,是应用催生了技术的进步。在计算机中,鼠标的可控性往往起着关键作用,鼠标厂商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技术改进以迎合这一趋势,从机械到光学,从有线到无线,造型新颖、工艺精湛的高端产品不断涌现。今天,一个高端鼠标甚至需要高达500元人民币才能买到,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毫无疑问,一款优秀的鼠标产品会让电脑操作变得更加有趣,这也是鼠标领域技术不断创新、高端产品层出不穷的一大诱因。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对老鼠知之甚少,也许是因为它太普通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鼠标的整体技术情况,包括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从中你可以了解到鼠标家族的诞生、发展和今天的情况。当然,我们也会介绍高端鼠标引入的先进技术。Douglas博士和他的同事Bill English在1963年设计了鼠标的原始原型,并在1968 65438+2月9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只“鼠标”,利用鼠标移动引起的阻力变化实现了对光标的定位和控制。原来的鼠标结构比较简单,底部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片状圆轮(非球形),每个圆轮分别驱动一个机械变阻器,鼠标移动时会改变变阻器的电阻值。如果施加的电压是固定的,鼠标反馈的电信号强度会发生变化,利用这个变化的反馈信号参数,系统可以计算出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移,进而生成一组随鼠标移动而变化的动态坐标。这个动态坐标决定了鼠标在屏幕上的位置和移动,因此可以代替键盘的上、下、左、右键,让用户可以将光标定位在屏幕上的各个地方。因为原来鼠标的尾巴拖着一根数据线,看起来像一只小老鼠,后来人们干脆叫它“鼠标”,这就是“鼠标”这个名字的由来。1968 19年2月,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当初的鼠标确实看起来挺简单的。它采用全木质外壳,棱角分明,体积庞大,需要额外的电源才能正常工作,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再加上大量机械部件的使用,随着时间的积累,鼠标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磨损问题。另外,原装鼠标采用模拟技术,反应灵敏度和定位精度都不理想。各种弊端加起来,导致愿意用的人不多。但是作为一个新产品,我们不能对它要求太高。原始鼠标最大的意义在于,它的诞生意味着计算机输入设备有了更多的选择,它为操作系统采用图形界面技术奠定了基础。我们很难想象,如果用户只有键盘,他们如何操作Windows或Mac OS。
道格拉斯博士是当今所有老鼠的鼻祖。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于195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工作。1989年,道格拉斯博士和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在美国硅谷创立了Bootstrap研究所,并获得了1998年世界计算机领域最权威的奖项——图灵奖。道格拉斯博士的专业研究领域是计算机理论。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增强人类智慧》的文章,提出要把计算机作为人类智慧的放大器。在当时,这个观点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对他来说,鼠标的发明纯属偶然,在他所有的成就中似乎微不足道,但他提出的深奥的计算机理论远不如鼠标为人所知。最遗憾的是,道格拉斯博士显然失去了一个成为超级亿万富翁的机会。如果他当时记得及时为自己的创意申请专利的话,所有的鼠标制造商都要为今天生产的每一款鼠标支付专利费,不管是机械鼠标、光学鼠标还是光学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