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龙为皇族的滕是哪位皇帝?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凤配似乎是婚姻最美满的状态。我很怀疑,因为龙归龙,凤归凤,明显是不同的种族。我不知道是谁想当然地强迫不合群的人。

“龙凤配”源于皇室。龙凤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天下的皇帝都是“龙子”,他们自称是龙的化身,而凤则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于是,龙凤成了皇权的象征。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皇帝和皇后有权使用该专利。谁敢冒犯亵渎,杀无赦?皇帝的衣服叫龙袍,皇后的帽子叫凤冠,皇帝的私家车叫龙驾,皇后的坐骑叫凤辇...龙凤的神秘感和权威性被无限放大,连皇帝都可以“斩龙袍”来支付一件衣服的费用。就这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一件破旧的旧袍把玩,足以成为民族英雄,被后人称颂。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细究龙的起源,可以发现在古代神话中,龙虽然能发号施令,能冒烟,但却是名副其实的“蓝领”,并没有非常显赫的背景。据我所知,龙最早的出现应该是在商代晚期。《封神演义》中被哪吒剥皮加筋的三王子,仿佛是龙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序幕。因为之前无论是姚舜禹还是夏杰商汤,都没有关于龙出场的记载(可能有,但肯定不是主角,找不到,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时候发生的)。早前有可能撞倒舟山的水神就是龙的祖先。从画像来看,这家伙好像是个半身人,也是掌管天下水利的。也许是他灾后羞于见人,长期躲在海里,特征逐渐消失,从而演变成蛇身、鱼鳞、鹰爪、鹿角、马脸、牛嘴的龙形象。

古时候管水务的是龙,其实就是三公绑山神和土地。只是他们可能计算出当时地球表面70%都是水,龙的势力范围真的相当大,所以给了他们“王”的称号。所以说到龙,难免都被当成“龙王”。最著名的是东西南北四大海龙王。但是有一个题外话需要研究。首先海里有海龙王,这是肯定的。西游记里还说井里有个井龙王。原则上河里应该有河龙王。但在著名的《矮化》中,记载了河伯在河中,海里还有另一个海神。都是人,西门豹也印证了这一点。龙王呢?他们也有“同治”之说吗?好在这种说法的支持率并不高。相对于众多关于龙王的传说,只能算是“野史”,了解一下就好。

在同一个等级森严的神话世界里,龙的阶级地位并不是很高,这一点从著名的东海龙王的两次抱怨就可以看出来。儿子惨死,婴儿被抢。哪怕只是一个小孩子和一只大猴子在龙宫里大吵大闹,他也只能偷偷跑到天上去求玉帝做决定。西海龙王的亲太子刚刚灭了一颗夜明珠,他即将化为白马赎罪。他历尽千辛万苦得到真经,只被封为八股龙。这听起来不错,但它实际上是盘绕在凌霄大厅的柱子上。而且最重要的是,龙王们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阴雨连绵,要按照“计划经济”听天由命,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其直接领导还有什么雷公电母,风婆婆雨丫头。真的不是大神。

天下皇帝把自己和龙联系在一起,仔细算算也不会太久。不用说,在先秦时期,顶多是当时的“天子”。对秦来说根本不可能。天还黑着,乌鸦遍地,自大的始皇帝不会是小“龙”的后代。后来的汉代、两晋、南北朝,似乎都没有在皇帝身上发现龙的痕迹。隋唐时期,黄色开始被推崇,直到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二龙戏珠”终于出现在宋朝皇帝的皇冠上。但是“真龙天子”的称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无能为力。皇帝为什么把龙作为自己的象征,与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国家的经济命脉都在老百姓的一亩三分地上。不要说古代的刀耕火种,就算是在科技相当发达的今天,粮食收成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赶上一个好的“天上风景”。“天景”无非是旱、涝、虫、冻。显然,似乎可以直接控制有利天气的龙王,必然会成为与国计民生最有关系的“神”而受到崇拜。这一点从大大小小的龙王庙就可以看出来,几乎无处不在,不分富贵。龙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头号图腾。皇帝们利用了人民对龙的极度崇敬,称自己为龙的化身,将自己的统治合理化,将自己的身份神圣化。

凤凰就是凤凰,传说中的神鸟。它最美丽的传说是可以浴火涅槃,从而成为吉祥的象征。凤凰也是鸟中之王,百鸟朝凤是每年的必修课。我认为凤凰的原型应该是孔雀。两者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凤凰披着金色的羽毛,亮闪闪的。于是,冯以其母性、高贵、大气的气质和惊心动魄的美貌成为皇后。

然而,龙凤配最大的乌龙出现在这里。人们通常认为龙威武,雄,凤柔媚,雌,所以分男女,代表皇帝和皇后。但事实上,龙不仅是雄性,也是雌性。龙母,海龙王的妻子,是一条雌龙。而凤凰和孔雀一样,是最美的一只,凤凰是母的。否则就没有“凤凰乞凤”了。凤凰凤凰总是在一起,说明人家其实是一对甜蜜的情侣。皇帝们不仅拆散了两对好夫妻,还固执地把两个同性同学放在一起。他们怎么会幸福呢?难怪皇帝都是三宫六院,皇后总是苦大仇深。生活不和谐,但不可能甜蜜。另一方面,历史上有那么多关于诸侯血统的谜团,也不无道理。那对牵强附会的情侣这么多年都在凑合,还不如早点把鸳鸯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