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实力到底如何?

日本明治维新后,整个国家和社会进入资本主义体系。它的迅速成功在东亚产生了组织和实力的高度不平衡,最终导致了太平洋战争。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受影响国家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历史的教训让我们对种族优越感自负,或者无缘无故给人一种自卑感,这也有引发战争灾难的危险。而且,从日本进入资本主义体系的历史事实来看,前一段所说的三大发展,都有给予这一运动有利条件的趋势。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并发扬光大,是日本人民的成就。但这不足以支持种族优越论。我们把它归功于日本的地理环境,而不是称赞日本人的身体特长。这本书在回顾日本进入资本主义制度时采取了这样的立场。

日本进入资本主义体系可以是1868的分水岭。但是,形成现代资本主义的因素,几百年前就已经产生了。日本三井财务室最初的组织开始于17世纪初,中国明朝末年。从酝酿开始,到德川时代开始经营银行业,从1680开始,大约比英格兰银行成立早10年。之后在幕府做出纳汇款。变法期间,我参加了落幕运动,借钱给帝国新政府。与三菱、住友和安田一起,我是财阀的支柱。如果认为资本主义使私人资本在公共事业中占有特殊比重,日本财阀在明治维新前后充分发挥了这一特点;而且历史悠久,早就在历史上建立起来了,不用等外界论证。如果我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组织,一个运动,三井等日本财团不能说他们在幕后没有起到牵制作用,而伊藤博文、井上馨等杰出的改革者,他们都来自常州藩,被指在未来代表三井的利益。这样看来,如果资本主义能够“萌芽”,培育幼苗的温室理想上不在西欧,尤其是官僚主义堵塞的中国,而只在“锁国”的江户时代的日本。

日本的封建时代经历了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江户时代三个阶段。这三段之间还有一个过渡期,每一段都由一个家族继承为“征服外族的将军”。它的“幕府”是实际的中央政府。幕府的组织在不同的世纪是相似的,但是在这三个阶段日本社会有很大的不同。每个阶段持续了大约两个半世纪,也有像中国这样的朝代。这个时候的日本天皇驻扎在京都,不仅没有实权,生活也和他的官员一样艰苦。一位现代学者曾指出:“皇帝真是一个又穷又弱的小名。”(名字的含义很详细。)中国在明朝接受室町幕府的朝贡时,称其将军足利义光为“日王”。后来万历皇帝提出与丰臣秀吉媾和,也准备让他做“倭国之君”(但秀吉只称他“关白”,意为摄政王,而非将军),因为他是实际的政治首脑。

江户就是今天的东京,它的幕府创始人和首任将军是德川家康。继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之后,他用武力统一了日本。1603年被任命为外国将军,明治维新时15将军庆祝“大政府回归”,德川家族统治日本长达265年。

德川的封建组织与幕府一起直接控制了日本的中心,约占全国的1/5,是“天朝首领”,包括江户、京都、大饭、长崎等所有重要城市。其他地区被划分为“诸侯”,配给封建王侯。他们的工资是按中国生产的大米计算的。凡超过10000石者,称为“大明”,最大者名前田,疆域超过10000石。江户幕府成立时* * *(后来减少到265)有295名名士,名士的职位都是世袭的。幕府在其权力范围内,可以削减诸侯,增加新的名称,增减疆域,或者命令名称迁移,但这种情况只延伸到中央政府的诸侯。当德川家康统一全国时,一些著名的名字已经存在了。他们是环境所迫,不得不表示敬意,但他们的意图还是很遥远的。这些观望的诸侯被视为敌对,大多分布在遥远的边境地区。以后发起落幕运动,都在西南的常州、萨摩、飞前、土佐贡献最大。

江户幕府对日本历史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它维持了长久的和平。自1636实行“锁国政策”以来,日本人不得出航,海外日本人不得回国,违者判死刑。外国船只仅限于中国和荷兰(此时日本禁止基督教,荷兰人承诺不做传教工作),交易仅限于长崎。日本人在港湾内建造人工岛,称为“出岛”,荷兰人只允许留在岛上。葡萄牙人两次派员与幕府交涉,希望得到一点宽大处理,但使节团61成员随即被扣留斩首,据传只有几个人被遣返。

幕府建立后,诸侯不得擅自建城。从1635开始,实行所谓的“出勤告白”。所有诸侯都要去江户,参加将军附近的各种仪式,名义上承担防御工作。基本上名嘴分两组,每年轮流进驻江户,自带住所。所有的侍从、道路、器具、装备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封臣期满后,其家属仍留在江户,因此有史学家称之为人质制度。此外,还有一批名人被分配轮换半年,而远方领主稍有例外,轮换稀疏。从经济上讲,考勤制度将在未来的东京创造一个大规模的消费市场,集中财富,刺激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幕府规定,每个诸侯剩余的谷米只能在江户和大久出售,这有助于城市的繁荣。

由于江户政权是封建制度,诸侯财政自给自足。除了不定期、不定期的“贡献”之外,名将并不向幕府纳税,其内部费用也由诸侯自己承担。幕府军事行动或大规模建设期间,诸侯提供人员,担任后勤。平时,诸侯们负责国内安全和诉讼。德川幕府只颁布“武家之法”等法治通则,各诸侯颁布自己的“家法”,大概是模仿江户之令。这部法律带有儒家伦理的味道,比如奖励学习,禁止傲慢和淫乱。

“幕藩关系”至今未定论。理论上有高度的集权,实际上有相当程度的分权。世界历史上没有类似的例子可以相互印证。再比如诸侯内部管理,全国不统一。“封建主义”有一个“分统”。大名之下,真正的诸侯要层层牵制,各有各的fi6f(日本人称之为“知行”),土地不能买卖。封建制度和庄园制度是相互的。日本封建制度刚建立的时候,一般都维持这种形式。武士被称为“士”(士的中文读作武士,日本人也试图将其等同于“士、农、工、商”的“士”)。传统上,他的头发与众不同。他带着两把刀,长的那把在战斗,短的那把准备被打败杀掉。他被称为将军的下属和“大老”(副总理)。他们不得与普通人结婚,对普通人拥有无限的权威,可以“杀免”(kirisute gomun,一个反对生命的平民可以被屠杀,虽然他没有杀人罪),他们还配有土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一成不变的制度很难维持。即在德川统一全国之前,封建制度已经变质,逐渐有了官僚成分。江户幕府又移植了大名。名臣管辖下的随行大臣走马上任,所在的诸侯往往都有前代遗留下来的侍从。于是,武士阶层人员重叠,造成诸侯中侍从成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同。像Takamo和Tosa,服务员的数量都是极高的。因此,管理者不能采取同样的方法,而只能顺应各地的习惯法。

17世纪的趋势是,名臣废除诸侯大臣的封地,把他们调到诸侯领主的守城,给他们发薪水,派他们执行机动任务。从1800开始,90%的诸侯都废除了所有的下属封地。但是,这不是全面的现代化,而是一个流动的社会。中世纪以来的很多武士阶层都是以“乡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不仅是大地主,而且是特殊的地方权威主义者,他们可能通过继承掌握农村几个世纪的政治和经济权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土地税制度与中国有很大不同。幕府和大明都不是直接向全民征税,他们的税收都是集体给各村的,所以地方当局的力量不可忽视。日本的高土地税经常被历史学家提起。定期的土地税(“年税”)通常是收成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四税六人”或“五税五人”),还有其他的附加和杂税(“米为口”、“米为乏”、“小事为成”、“助乡务”)。而且德川中期,土地主权集中,大部分小农已经。一个农民怎么可能直接和间接承担这么重的负担?

实际情况可能与上面的表面描述略有不同。17世纪,日本的耕地增加了80%左右,水稻产量从18万石(每石通常一人一年消耗,大于中国)增加到2500万石,也是40%左右。但是一般税收的增加并不是按照这个比例。1700年后,没有再进行定期土地调查。农业技术日益进步。只是普通农民生活的艰辛和痛苦似乎无法估量。德川时代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这一时期前后发生了1600次农民暴动(“人打耳光”)。比如日本全国人口,1721年,将近3000万。将近一个半世纪后,也就是明治维新前夕,还是3200万左右。有学者认为,税收和地租是多重过剩,下层民众的生活困苦与总人口的兴衰有关。是日本进入资本主义体系的过程,普通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有了以上背景,我们可以想象,在明治维新之前,商业资本的积累和商业组织的发展是必然的。德川幕府创造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安排了巨大的生产力量。其政治和社会制度也为极其紧密的组织留有活动空间,这使得它们之间的物质支付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是强制性的。剩下的问题无非就是分配,也就是收集,交换,运输。其中要经过幕府直属地区,与当地200多个表面上合作实际上竞争的单位有关,只有商人才能办理。它所经办的机构成立后,为了提高效率,必然会进行内部调整。于是资本流动,剩余利润投入生产,服务型事业也灵活运用。日本之所以越来越大,是因为没有外来势力的干扰,海上交通便利。

江户的封建制度是按照农业、工业、商业的顺序来安排全民的。法律制度中的不平等对资本主义的滋生和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仆人可能不还债,但商人可能无缘无故受罚。还有几个例子记录了商人因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而被判死刑的情况。然而另一方面,这些苛刻的待遇也迫使商人努力工作,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服务。三井家族的成功包括这样的因素,可以顺便提一下:

三井最初来自藤原家族,而藤原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贵族。到16世纪末,三井仍以京都附近的小封建主身份出现,但战败后,他滞留在史燚酿酒。日本最初的资本积累只能从农产品开始。起初,两种主要商品是日本酒和酱油。家族企业发展到三井巴朗·魏兵,他是一位商业专家和商业天才。他广泛使用三井商标,使用广告,主张讲价不讲价,求实不信用。他还告诫子女不要借钱给服务员,从而避免高利贷引发的政治纠纷。三井兄弟之间的联系也为未来的日本资本主义制度打开了一扇窗,在这种制度中,强大的血缘关系和祖先的教导被继承人视为世界法则和目的。仆人的经理像仆人一样忠诚。

巴郎兵卫开设的“五福店”主要迎合了日本农产品专业化的趋势。它在京都江户的第二家店是现代百货商店中的第一家。最重要的是,他成立了一个“两房”,经营汇兑银行业务。江户三井商店收取的现金,经常运到京都、大阪进货,而江户幕府在西方收税,运到东方,徒劳无功。于是三井四郎向幕府建议,可以接受大九的钱,保证60天内付清江户的金银。其实他店里的货只需要从15到20从西向东运。因为他的名声,幕府允许三井汇款60天到150天。此时,他可以有选择地借钱给流通资金,由他组织的传递信息的机构为官方传递文件。这一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巴郎·秉伟的准确和谨慎,他活到73岁,并有机会将他的事业系统化。

企业与政府的一体化合作也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在现代法制发展之前,欧洲的王室经常欠商人的债。日本封建政权曾经以“善政”为名,将仆从借给商人的贷款一笔勾销。只是在江户时代,各种企业在政府中是不解之缘,在体制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幕府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希望受到商业的打击。所以在德川时代,“德治”只颁布过两次,范围极其狭窄。否则,初始资本的积累就会受挫。

上述三井企业只是一个特殊而明显的例子。当然,其业务的发展需要商家、朋友、店铺、代理商以及各种批发零售机构的相互支持,才能形成运动。事实上,这种组织在三井业务发展过程中也有组织。1721第一次进行人口普查时,江户有50多万人,加上著名幕府等侍从的家族,总人数超过80万,到18年底,可能已经越过1万大关。在这个尚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工业基础、海港和国际贸易的支持,如何生存?所以背后必然有一个庞大的运营机构,介入国家政治经济因素,作为物流业务。

江户时代持续时间很长,大名实际上成了各地区农业生产的负责人。他们一般会在大阪指定一个业务经理,叫“藏院”,它的栈叫“藏宅店”。最高峰时,有500多家藏家店铺,他们每年出售的米粒达到400万石,还有木材、纸张、糖和亚麻等其他土特产。除了供应江户和京都的需要,还有部分产品发往长崎进行对外贸易。总的来说,日本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综合市场。

批发商经营的店铺叫“房问”,一般是一家一户,自己经营。一开始我问房子只是帮卖家卖货,有提成。经营久了,他们也包销大量商品,主动经营。行业协会的组织称为“中间室”或“中间室”,因为每个会员单位就是一个“植物”,这个权利归一家所有,可以世袭,不能私自转让。诸中不同于传统的“座”座是半官方机构,重要业务都有涉及,比如黄金座、银座。幕府禁止专利的时候,中介是以秘密社会的形式形成的,也就是洗浴大厅,街头小贩,还有一些中介。后来,官员们逐渐承认了它的存在,他们还向幕府支付了每年的法令(“冥加黄金”)作为代价。诸中除了履行一般行业协会的职能外,还有互助的义务。商业中介可以授权会员提前买卖,调解会员之间的纠纷。幕府甚至让议事厅和中间室组成“团”。江户十组房,大版二十四组房。

银行业不是从三井开始的。大皈依商人Hirochi Shinliu也是从酿酒起家,后来成为幕府在大贩的代理,还管理着32个名牌的财务。洪池在1663年任命幕府“十人二代”时,已经有22个银行团,从事金银兑换和借贷业务,汇票早在他们之间流通。大约20年后,当三井开始远距离接受幕府的公款时,幕府形成了另一个“三人组”。大名鼎鼎的产品一直存放在藏民的房子里,税米一直源源不断地进出。藏元本人是商人,和银行家有往来,所以买空卖空。投机被幕府禁止,仍然照常运行。普通商人借钱给大明和石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除了贷款的即期消费,其资金进入藩市扩大生产也是必然趋势。鸿池刘欣投资殖民地。此外,商业资本对渔业、工矿业、手工业和家庭工业的投资,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逐步多元化。

日本的道路交通网络被称为“五街”,包括京都和江户之间的山路,以及沿海道路,向北到达仙台和青森,支线到达甲府和日兴,是主要诸侯上朝和祭神的通道。只不过幕府把重点放在军事上,不想把战略要点放在四通八达的宽敞道路网上,而是故意把路线延伸到悬崖渡口易守难攻的地方。陆路运输成本高,在日本很难进行汽车运输。一般少量货物采用打包运输,大宗货物采用海运。早在1624年,光就回到船上,在江户和大阪之间举行定期的商业运输。但由于海上漂浮的损耗,效率并不高。1694之后,大阪和江户需要海运的房间各自组成“团”,实行租船,浮亏由船员分摊,相当于一种海上保险。17世纪,船的载重量也从200到400石增加到1000石。1772年,光回到船上,与它的竞争对手(专门搬运酒瓶)合并。* * *有266艘,每年公布其标准脚费。迄今为止,定期海上运输已有近150年的历史。至于“东行路线”涵盖荒地和谢平,而“西行路线”涵盖下关大部分北海岸,是17世纪末期由瑞贤川村在幕府指导下规划的。此人出身苦力,最终成为日本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交通专家。

日本历史上的“鲁园时代”(1688-1703)与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的时期(1689-1702)大致重叠。这一时期,上述商业组织均已成熟,幕府还铸造金银币,开采矿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进入资本主义的程序方面,日本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从现代西方的角度来看,上述表现无疑是巨大的成功,但日本没有欧洲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来衬托物质生活在精神生活上的进步。法律体系中没有私有财产权和人身自由不可侵犯的概念。缺乏与西方国家接触的机会,无法理解紧凑的经济结构能立刻增加国力。从儒家的观点来看,如果你过着奢侈的生活,你就会被侵蚀。商高于农,僧重于官。在如此离奇的背景下,它看不到新鲜制度的来临,只认为是现有组织的腐败和失控的政策,无法用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完全取代金融经济中的法制缺失。这个时候江户最大的软肋就是缺乏全面的对外贸易。仅仅依靠幕府及其随行大臣的消费市场,生产技术无法在突破中提升,使得发展无法继续。

从65438年到050年,江户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拉锯战时期。名声和仆从都欠了商人的债,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物价的涨跌也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对复古感兴趣的人,不可能完全推翻商业活动,回归理想稳定的社会。另一方面,商业资本虽然得势,却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所以我只能在两个极端重复。传统史家是按照儒家思想来写的,通常称为“民治”,其次是“恶政”。大概,所谓的民政,总是离不开赞美传统道德,崇尚节约,鼓励财政和通货紧缩,让物价下降,而不好的行政,通常是相反的。新时代的历史学家对此持相反观点。他们指出:所谓民政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所谓的坏政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对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有不同的历史观,也有两种不同的政治哲学。

1769-1786年主持“恶政”的谷垣征四郎,被很多学者研究过。他的生活和政策反映了18世纪后期(相当于中国乾隆时期)江户幕府的状态。塔努马并没有放弃重视农业的传统政策,他还主持开垦新的土地。然而,他的计划侧重于扩大幕府工商业的收入。在他的领导下,政府控制的采矿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特别重视铜产量的增加,以便在生产海产品的同时加强与中国的国际贸易。他发行了新的银币,铸造了大量的铜币和铁币,促使货币贬值。在他的监管下,诸仲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只要每年向幕府缴纳条例。塔努马还大规模向商人授予专利。他希望利用商人的资本,通过幕府以缺现金为名放贷。

谭沼的经历表明,“士”的社会阶层仍然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他将作为一个低级仆人(600石)而出名,他将被提升到宰相的位置。结果他在政治场合失败,几乎倾家荡产。可见,江户时代的封建主义本身已经无法保持静止的姿态。塔努马的政策表明,他在处理城市经济方面充满活力,这是中国传统经济无法比拟的。中国的清政府也无法控制幕府的金融工具。但是,只要封建制度不消灭,低级机构的各种东西就不能公平自由地交换。私有财产权无法得到确切的保障。而且民间资本在公共事业中占有特殊的比重,只是若隐若现,缺乏法制的支撑。这种长时间的无知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到19世纪,矛盾无法消除,城市经济继续发展。只有让幕府和大明的地位更加艰难,以农村和大米为基础的组织才无法在财政上应对金融经济控制的社会。1830到1843中国吸取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教训,被日本称为“天然林保护时代”。天灾堆积,饥馑横行,不仅村民暴动,城里的穷人也在破坏巨旗商人的仓库。除了镇压,政府也在寻求经济对策,首先是巩固财政地位。这一系列政策被称为“天然林保护改革”。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在天然林保护改革过程中,“幕”和“藩”采取的态度完全不同。水野彩香被任命为江户“旧中第一”,他主持的改革一般都离不开传统的“文治”风格,比如奖励勤政,遣返进城的农民,禁止奢侈品和娱乐,强制压低物价,限制工资,制定存款和铜币汇率,实行货币改革等。大明在藩市颁布的政策,也被称为天然林保护改革,采取更积极的步骤。有些政策遵循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并不逆势而行,如实行均田制、减税、清理债务、扩大公卖等。常州会对税收进行公平调整,对诸侯的债务进行长期贷款安排。美图人将部分专营权改为诸侯的俱乐部,萨摩人大量种植甘蔗,并以糖股为担保发行票据买卖贷款。诸侯债改为250年无利债,另筹备用金支付利息。结果,“幕布”改革无效,因为其政策已经过时,本组织缺乏灵活性。诸侯的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这次改革后,日本的中央政府变得更加虚弱,“男性附庸崛起”。重组政治体系的需要更加迫切。

以上的发展很容易引起读者的想象,如果没有外界的压力,日本的未来会是怎样的?会不会又是一场长期内战,就像16世纪小田和丰臣秀吉出现之前一样,最后出现一个和城市经济互为外部的军政府?或者,像中国一样,阿明太祖式的领导人出现在农民中,并推动国民经济的组织以适应他的政治制度?虽然这个猜想很有趣,但这不是研究历史的正确方法。当时事实的发展,是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给日本有识之士的一大教训。所谓的樊雄一直在鼓吹“富裕的强兵”。此外,在马修·派瑞准将要求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英国和法国舰队已经驶往琉球,荷兰船只已经进入长崎。在北方,早在塔努马时代,它就已经提出与俄罗斯进行贸易。世界历史的发展要求日本历史和西方文化的融合。

把明治维新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一直是日本史学界颇有争议的话题。本书无意揣测意识形态,仅从技术角度来看,德川幕府后期形成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则,如资本流通、雇佣管理者、支持企业带服务等,大体上都已存在。而且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将上述原则更加具体化,使全国都能管号。这个时候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一个法律体系来合理的支持这样的组织和运动。幕府,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价值,又无力做出180度的改变,就把天皇推出来主持这样的组织和运动,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在过去,皇室没有权力和影响力,但它摆脱了羁绊,满足了新制度的需要。况且皇帝也有潜伏的威望。(“皇帝”原是唐朝皇帝的称号,李治、武则天并称皇帝。所以称之为“王政复古”、“明治维新”或“尊王拒洋”,都有促进这样一种变化的作用。

明治维新可视为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的转折点,因为流动性的私有财产权日益巩固。

今天我们回忆100多年前明治时代改革的成功,真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1860和1870时期,改革者不得不取消占全国人口6%的特权阶层的特权,包括他们自己,废除200多个地方政府,抛弃传统习惯,创建一个现代化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工作还没开始,新国家就被外国列强的不平等条约束缚住了。除了煤炭和铜,日本缺乏工业原料,导致建国后外贸巨额顺差。上面反复提到的财阀,从一开始就没有雄厚的财力,能马上满足新政府的需要。三井在德川末期濒临破产,他铤而走险参加了落幕运动,处境十分危急。三菱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在改革前夕开始出现在土佐。所以日本进入资本主义体系不是因为财阀挟持了政府,而是因为政府极力扶植私人资本。新政府不愿意接受外国投资,所以不得不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需求。当时农民的沉重负担使一些历史学家强调他们缴纳的土地税供给了政府的国家资本;他们支付的地租为企业家提供了私人资本。

我们所说的日本之所以容易进入资本主义制度,是因为与其他国家相比,其历史背景中有许多有利于这一制度发展的因素。即使它的功能可能不符合新时代的需要,它的一般组织原则仍然可以容纳和适用。也就是说,农村能够承受“原始积累资本”的负担,也是改革长期遵循的封建制度。普通农民也是被欺负的,也不认为顶层改头换面应该会对他们的生活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外部压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平等条约无非是关税自治和治外法权的羁绊。日本在试图摆脱这些束缚时,只是尽力使自己的民法和刑法现代化,因此加速了对西方法律观念和法庭程序的接受。有了这些新体系的组织,加上传统习惯和纪律的加入,明治维新造成了历史上的奇迹。

日本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也是外国军国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日子。新体制是因为外部压力而诞生的,此后一直无法避免功利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影响。很多党看不到历史上的因果关系,总认为明治维新的成就是因为领袖们的优越品行和道德尊严。此外,资本主义的效率很容易与日本的传统优势混淆。所以很多人总是认为,把日本的领导权强加给周边国家,不难造成* * *生存* *荣耀的局面。这也是大东亚和大东亚荣耀圈各种想法的动力。所以从长远来看,江户开户、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都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