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目前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行政权力是配置资源的主导因素,一些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很容易获得科研项目;学术等级现象严重,一些有学术头衔的人在学术资源配置中处于强势地位;一些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申请和管理仍有自己的看法,优先考虑本系统内的高校和申请者。有的人手里有几百万、几千万的科研经费,日子好了也不上进。有些人甚至以金钱为目的,科研成了谋生的手段。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应强调项目而不是结果;申请项目时,科研人员要填写大量表格,谈科研思路,设计技术路线,构思创新成果。一旦申请到经费,就转给研究生运作,或者放在一边,等项目做完了,再把外地的“成果”搬过来搞一搞。据说他们没有资金活不下去。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存在着重利益轻尊严轻名誉的现象。
(二)科研经费滥用严重。
科研经费使用的“黑洞”有多大?山东省2006年度审计报告披露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单位的科研经费只有40%直接用于科研,其他都用于管理费用、人员费用、招待费,甚至本应由科研人员承担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维修费等。审计报告显示,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审计时安排的某项目费用中,实验资料仅占5.6%,而招待费、管理费、人工费、办公用品、电话费等占94.4%。山东大学两个科研项目14费用和9项费用,以“电脑耗材”“办公用品”等虚假名称发票报销。有研究人员透露,只要你跟着项目走,吃喝耶戈,甚至给孩子买支铅笔,都可以找借口在科研经费里报销。
(3)科研项目账目越来越多,不关账现象比较普遍。
科研项目不落户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高校对科研项目完成后的管理不够重视,财务账上总是有余额没有结算,不仅使得资金余额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使得很多固定资产没有清理,这也增加了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的难度。一直把资金挂在账上,也会造成年终会计报表中有大量高校未完成科研项目的资金,使会计报表中的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
(四)科研经费的核算不规范
有的高校设置独立账册核算科研经费的收支,但也有不少高校把科研经费和教育经费放在一个账册里,把主管部门通过预算收到的科研经费放在“科研经费拨款”和“科研经费支出”的账上;其余的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不论其性质和渠道来源,均在“代管经费”账户中核算,一般采用“三栏式”明细账,没有明细账户,因此费用归集很笼统,科研项目完成时填写的经费使用报告中的数据随意,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失真。由于高校科研经费的口径不同,核算数据不可比,也影响了相关核算指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高校评价机制和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的各类评估、硕士和博士学位申请,都要以科研项目的水平和科研经费的多少来衡量。科研项目和经费越多,高校的科研实力越强,学术水平和师资质量越高,它决定着高校的“排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也是拿科研经费到位的多少,发表著作或论文的数量,成果鉴定的数量,专利的数量,获奖的数量等等。作为衡量指标,并成为高校教师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这就造成了很多教师想尽办法争取项目,甚至“拉关系”、“走后门”、“跑项目”等不正常现象,容易造成“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身败名裂。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面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方式,转变管理观念,开拓管理思路。只有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措施有效,管理行为到位,才能保证科研经费的正常有效运行,实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一)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大对科研人员的财务法规培训力度,确保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的工作。要管理好科研经费,必须制定一套适应不同科研工作要求的经费管理办法。明确项目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各部门的职责;明确科研经费的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权限,建立审批制度,减少科研人员报销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项目完成时间和盈余资金的分配比例及激励措施,避免长期亏损;对弄虚作假、截留、挤占和挪用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处分。通过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科研、财务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遵守相关财务制度和规定,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完善科研资助体系。科研资助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体现“平等竞争”和“择优录取”的理念,同行评价发挥重要作用。专家评审组成员的遴选应以学术声望为主,主要是资深科学家、教授和学术带头人。资助方向更多的是在资助学科和申请人的优势上,扩大专家评审组专家的覆盖面,选择优秀的申请人进行资助,鼓励自由竞争。
3 .加强对科研人员财经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高校科研人员大多工作繁忙,很少学习财经法规知识,对科研和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法律制度了解不多,导致科研经费使用随意性大,招待费、通讯费、交通费、复印费、劳务费等占很大比重。有人开具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票据到财务部门报销,甚至有人以协作费、检测费套取现金。这些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科研工作秩序。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必须加强财经法规的宣传,使广大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财经制度。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互联网、窗口等形式进行宣传,让科研人员合理合法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规范科研经费核算,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
1.规范科研经费核算。高校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类: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和学校科研项目。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各种科研经费的核算规定不明确,使得高校科研经费核算中使用的会计科目不一致,影响了有关部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统计和比较。国家或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可操作的科研经费核算制度。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制度要求设置会计科目,根据不同的收入来源和支出内容设置总账和明细账,设立独立账户,有专人负责核算,专款专用。
2.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在学校局域网内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连接科技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科技部将科研项目名称、资助单位、研究周期、预算计划等信息记录到项目负责人名下;财务部负责记录每个科目的每一笔收入和每一笔支出;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密码在网上查询自己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结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各职能部门可以及时、快速地获得准确、完整的科研课题信息,实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透明、高效。
(三)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项目合同规定的时间开展研究工作,并在项目研究完成或通过验收后及时办理结题手续。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定期向财务部门通报项目的相关信息,财务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核对资金余额,如实填写资金使用报告。制定合理的项目结余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项目关闭时间和结余资金用途,避免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应关闭而长期不支付的现象。
(四)改变高校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师资力量、各种硬件设备的质量和数量、财力、就业率、往届毕业生的成绩和声誉、同行评价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只是其中之一。目前高校的评估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自己主持的。从长期和国外的经验来看,应该由公众、社会、学校、政府认可的权威评估机构进行,更能体现公平公正。
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的整个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既考虑科研经费的多少、项目的多少和水平,也注重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完成或验收后,是否能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否提高学校科研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是否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评价还要考虑学科、年级、教学风格、学生特点、教学背景,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基础和可能合理的发展方向。这些指标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作为教师晋升职务和职称的条件。
(五)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监管。
科研经费被滥用早已不是新闻,但在一系列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的措施出台后,问题依然频频发生,说明科研经费的监管并没有真正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确保科研经费的安全合理使用,审计、财政、科技和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和经费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防止科研经费使用违反预算管理规定,以协作费、劳务费等虚假名义拨付科研经费,形成科研经费资产损失。对违反科研管理规定,造成经济损失或损害学校声誉的,坚决予以惩处,对挪用、贪污、受贿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