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设计为什么能在战后崛起?它启发了我们什么?

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工业设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十年经济衰退后,工业设计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还需要努力提高工业设计水平。日本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包括:第一,政府应发挥积极的干预和引导作用,促进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第二,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推动工业设计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第三,我国高等教育中工业设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要大幅度提高。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根本策略和有效手段,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在国际市场上,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竞争转向工业设计竞争。深入研究日本工业设计从无到有的发展及其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中国工业设计的水平和调整。

一,工业设计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所谓工业设计,广义上是指“从构思到确立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以明确的手段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包括“以现代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全部设计过程”。从狭义上讲,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主要指那些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相关的产品。

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迅速赶超许多发达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大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日本取得了如此显著的进步,其中,工业设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十年经济衰退后,工业设计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阶段

二战前,日本的民用工业和工业设计并不发达,贸易以代加工为主,设计则直接模仿欧美样品。这个时候日本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产业特色和贸易规则。“价廉物美”是日本在对外贸易中给人最直接的印象。

(一)日本工业设计发展的萌芽阶段

1945-1952时期是日本工业的复苏期,也是日本工业设计的萌芽期。战争结束后,由于战争造成的严重破坏,该行业的大部分设备都无法使用,其余设备陈旧,总产值仅为战前的30%。这一时期,日本的工业设计和对外贸易还处于启蒙阶段。优秀的产品不多。很多产品都是由工程师而不是专业设计师来设计的,产品的功能需求考虑的比较多,外观、色彩、材质考虑的比较少。“日本制造”在世界贸易中基本没有位置。

此时,日本政府深刻认识到,要发展经济,必须重视工业设计。一方面,有必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全民的工业设计意识,另一方面,有必要向优秀的设计师学习,借鉴优秀设计国家的设计理念。2008+0951年,日本正式将工业设计引入高等教育,成立了千叶大学工业设计系,并在日本艺术大学开设了工业设计课程,从而提高了工业设计的质量。1952年,日本成立了工业设计协会(JIDA),其研究方向从一开始就紧跟形势和趋势,紧密结合日本设计界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1951年,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师雷蒙德·洛伊(raymond loewy)访问日本。作为第一位访问日本的设计师,雷蒙德·洛伊不仅将工业设计课程带到了日本,还介绍了当时世界上最新的工业设计理论、技术和设计情况,并亲自为日本企业设计了著名的“和平”牌香烟的包装。洛对日本的访问极大地促进了日本设计工业的发展。

(二)日本工业设计的初始阶段

1953-1960时期是日本工业设计的起步阶段,工业设计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政府和商业财团提供资金支持,每年派学生去美国和西欧学习工业设计,收集欧美的设计经验。并带回最先进的设计理念。这一时期日本工业设计注重生产线设计的批量化和标准化,使得电视机、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产量激增。到1960年,日本电视机产量已达257万台,居世界第二。摩托车654.38+0.49万辆,世界第一。此时的“日本制造”虽然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却通过低廉的价格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对外贸易额大增,使日本成为贸易大国。

50年代末,世界设计大会的召开成为日本工业设计全面发展的契机,日本工业设计进入全盛时期。1957,日本通产省在优秀产品证书上建立了“良好设计评选制度”和“G级”标志,以保护良好的设计,防止发明被假冒和专利被侵犯。随后,日本通商产业省发表了《时代的变迁对设计政策的影响》一文,可见政府在这个非常时期对设计的重视。成立日本GK(日本设计奖)工业设计机构;加入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日本许多大公司积极配合政府的行动,纷纷成立自己的设计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的工业设计,从原来的模仿为主转变为自主创造和特色为主。他们不仅将日本民族文化运用到工业设计中,融入到高科技产品中,还非常重视欧美等工业设计国家经常忽视的地方。一丝不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了日本现代设计、现代制造、现代贸易的一大特色,成功提升了日本产品的贸易形象。日本产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日本成为贸易强国。

(三)日本的工业设计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工业设计师推出的节能、节约资源的设计和实用、合理的产品设计,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设计师大会于1948+0972年在日本召开。标志着日本设计的地位得到了国际认可。这一时期,日本逐渐转变为以重化工业、节能高附加值加工组装、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日本制造”享誉全球。许多工业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它已经从一个贸易小国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出口大国。有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可见工业设计和出口已经成为日本经济发展链条中经济增长的关键。根据国际相关权威机构的研究,在1973-1985期间,日本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2%。相比较而言,这个时期的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除了德国,指数都差不多。意大利和法国都是24%;美国是19%;在英国只有9%,无处不在的工业设计是推动日本产品国际化和出口激增的主要力量。

(四)日本的工业设计已经进入世界一流的发展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工业设计进入世界一流发展水平。1989年世界设计大会暨设计博览会在日本举办,进一步开阔了日本设计师的视野。1993年,日本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再次发表了《时间变化对设计政策的影响》一文,要求设计师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设计理念和方向。为推动日本经济转型升级,日本设计师及时调整设计理念,将无障碍设计、绿色设计、通用设计等国际通行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工业设计中,为推动日本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逐步走出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日本工业设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工业设计之所以能对日本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原因在于政府的干预。日本政府直接支持企业派遣设计师到欧美学习,邀请外国设计专家到日本讲学,帮助企业培养设计人才。为加强工业设计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政府还制定了《出口商品条例》、《优秀产品评选制度》等一系列相关设计法规。树立设计就是“创新”的理念,引导企业设计与时俱进,让工业设计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日本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需要努力提高工业设计水平。

首先,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干预和引导作用,促进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鼓励和引导工业设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促进我国工业设计水平的提高。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交流活动和相关国际组织,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国外设计人才和设计理念,在国内推广设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以促进工业设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服务;积极支持中小企业金融发展工业设计,促进其创新发展。

二是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推动工业设计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国际展览和研讨会,积极探索中国工业设计与时俱进的战略,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建言献策;行业协会也要成为中国工业设计力量的整合平台、宣传平台、设计活动平台。

第三,我国高等教育中工业设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要大幅度提高。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高校开设工业设计课程,工业设计还是一个“冷”专业。同时,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一些正统的工业设计理论和方法还没有完全进入我国的设计教育领域,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鉴于此,应建立设计研发中心,培养高层次的设计人才,提高我国工业设计的水平和实用性。通过聘请外国专家和派遣海外学生深造,提高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