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的分类
用于写论文: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专著、论文、论文和报告
【序号】委托人。文档的标题[文档类型标识]。出版地点:出版商,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第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负责人。文件标题[J]。出版物名称、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三,沉淀在论文集里的文学
【序号】沉淀文件的主要负责人。沉淀文档的标题[A]。原始文件的主要负责人(可选)。原始文件的标题[C]。出版地点:出版商,出版年份。沉淀文档的页码。
第四,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负责人。文件标题[N]。报纸名称、出版日期(版本)。
动词 (verb的缩写)国际和国家标准
[序列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不及物动词专利
【序列号】专利所有人。专利名称[P]。专利国家:专利号,出版日期。
七、电子文献
【序号】委托人。电子文档的标题[电子文档的标识和载体类型]。电子文档的来源或可访问地址、发布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可选)。
八、各种未定义的文学类型
【序号】主要负责人。文档的标题[Z]。出版地点:出版商,出版年份。示例:
布朗(1983: 231)认为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引文中有作者姓名,括号内信息为年份和页码。此处可省略页码信息)
2)引用博特(1977)的话,米尔罗伊(1980: 135)指出...(间接引语中引用了另一位作者)。
3)先前的报告(Blake,1977)指示了这种先验知识的重要性。(引文中未出现作者姓名,但应在括号中给出。)
4)一些研究者已经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Koo,1985;曼森,1961;Watkins,1979)(如果需要引用多位作者,但使用这种格式)
5)学生可能会混淆宾语相对模式和主语相对模式(Abbott,1969,引自Ponsonby 1990: 36)(间接引用另一作者,括号内提供作者信息)。
请注意,参考书目必须包括论文直接或间接引用的书籍或文章;此外,如果论文作者愿意,还可以列出作者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读过但未引用的书籍或文章。
3.如何引用附录中的例子?
我制定了我的项目时间表(请参见附录一)。
4.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
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中国姓氏按其汉语拼音字母)和中外文分别排列。目前条目不要标数字,第二行要缩进。外国文件在前,中国文件在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发表时间顺序排列。如果是同一作者同一年的文档,会在年份后用英文小写字母标注(例如1999a、1999b、1999c)。
引用格式:一般在文章的注释中提及或直接写在文章中,也可以引用(20字以内不需要)
根据引用地点是否明确,有明确引用和隐含引用之分;根据引用文本与原文的不同,有直接引用和有意引用;根据推导或主旨正确与否,有真引用和假引用之分。示例(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弟子不必像老师,老师也不必高人一等于弟子。示例(2):
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不要气馁。
示例(3):
稀粥稀而碗底重,鼻风吹浪,有时一浮面汤,野地无人渡舟。(沈《稀粥诗》)
(《无舟渡舟》引自魏的《西溪滁州》。)被使用也叫“正引用”,是指引用语对被引用的句子是肯定的,在引用语与原意一致时使用。正面引用一般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可以是显式引用,也可以是隐式引用。比如:
(1)本安公子是那少女的一般臣服,怎么突然如此亲热?.....何这段话出自精粹,是当时所谓儿女英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意;别人只说劝他慢慢转,他早就有个“九头牛拉不动”的想法,一句话把什么都抄了,谁说了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小说中,安公子的父亲因两次决堤河堤被革职,被指治理不善,被关在山阳县的监狱里。安公子急于救父亲,不顾从未出过远门,一改平时女孩的听话,决心带着几千两银子跋涉三千里到山阳县去救父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意思是:“富贵不能诱他,贫贱不能撼他,权奸不能使他屈服。”“九头牛拉不动”是一句引用的俗语。这两段引文都表明此时的安公子性格特别倔强,任何言语或人物都无法改变他营救父亲的决心,与原引句子的意思一致,所以是肯定的引文。这里没有注明出处,是暗引。
(2)秦钟魂不肯去那里,想起家里没人管家务...于是他用各种方式恳求鬼魂的审判。不幸的是,这些鬼魂拒绝自私。反而骂秦钟说:“可惜你还是个书生。你不知道有句话叫‘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五更留人?’我们在阴间是无私的,在阴间比你们障碍多。"
(曹青雪芹《红楼梦》)
“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把人留在五更?”这句谚语的意思是:“阎王三更命你死,命鬼勾你魂。没人能让你活到第五更。”这句谚语在这里是正面引用。作者用鬼句来说,并在《死者》中对阴间的无情无私和封建政治制度下的关怀、徇私、黑暗腐败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说这段话的目的,就是要严厉鞭挞封建政权于死地。这是肯定的引语,也是明确的引语。
(3)《陆象山语录》有云:“今读而读之,不知而放,不为晚也。”接着,他引用了下面这首诗:
我急着学习,
游泳很有趣;
我还不如在我知道之前就放手,
你需要紧急考虑一下。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我说不是真的想看懂书,而是主张先放下难的地方,而不是执着。也许看完上下文,你就明白难的部分了;如果还是不明白,那就要等以后解释了。这个意思对我们现在的年轻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邓拓《燕山夜话·别秘之秘》)
这篇文章中有三段引文。第一个地方是作者引用陆九渊的《陆象山语录》说“现在你读书读书读平了,不知道在做什么也不必太晚。”第二位是引用陆九渊的一句诗“读书匆匆,游泳有趣;不知道的,不妨放下,需要急着想。”第三位是“读书不求甚解”。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引用了《晋代著名诗人五柳先生传》中的一句话“读得好,不求甚解”。作者肯定上面引用的句子和诗句,与本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说读书不用太固执,不用一直纠结这个问题,要想明白。有时候你没搞懂问题,时间却耽误了。所以你主张把难的地方暂时放在一边,以后慢慢想明白。这就是正面引用的技巧。为了不引起读者的误解,作者反复解释“不求甚解”,特别指出“对我们现在的年轻读者似乎特别有用”。第一名第二名指出出处,是明确的引用;第三处没有指出出处,是暗引。反用,又称“反引用”,是指对引用的句子进行引用判断,持否定态度,即使用的意义与原意相反,以达到独创性或起到讽刺作用。反用在形式上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记录原文,然后否定或纠正;第二种是直接改动原文,使本文所用的意思与原文相反;第三类是介绍原文的主旨,然后提出异议。比如:
(1)子曰:“唯女小人难养,近则低人一等,远则怨。”女方和小人是一类的,但不知道是否包括他的母亲。后来的道家君子,表面上终于尊重母亲了,但即便如此,在中国做母亲的女人,除了亲生儿子,还是被所有男人鄙视。
(鲁迅《南腔北调,关于妇女解放》)
“唯女贼子难养。如果他们很亲近,他们就会很自卑。如果他们离得远,他们就会抱怨。”这是孔子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相处的。如果你接近他们,他们会很粗鲁;如果你疏远他们,他们会反感。“作者对这句话持否定态度,先引用这句话,然后马上评判这句话,认为把女人和小人放在一起是对女人的极大蔑视。在要求妇女解放的时代,鲁迅先生反其道而行之,为妇女解放呐喊。
2“儿子进了祠堂,什么都问。”至今被传为美谈。但是进了船,最好不要什么都问。服务员怕麻烦和懒惰是他们的特点。你问他们,他们要么说不知道,要么就是故意跟你开玩笑。好在他们对客人不负责任,除了行李。
(朱自清《海上杂记》)
这段话中的引语出自《论语·八书》,意思是:“孔子每次进祠堂,都要事事过问。”作者引用这句话是说古人认为提问是一种美德,后来又指出现在在船上提问是不可能的。引用原话并改变其含义就是反引用。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直接记录原话然后否定或纠正,所以都属于第一类反用。
③方木不打皇冠,
巴斯·莫兰·一真。
避免过于干净,
最珍贵的是藏光。
(唐李白《浴子》)
《楚辞·渔父》中有一句“新浴者必打冠,新浴者必抖衣”。再看李白这首诗,很明显是把“将”直接改成了“莫”,意思相反,属于第二类反用。
哦,我的剑要睡觉了!
我不想像李将军那样轻佻,
用他的武器射杀老虎,
事实上,它只射出一块冰冻的石头。
哦,我的剑要睡觉了!
我不想向迂腐的李翰林学习,
拿着他的武器去切断流水,
一面墙在切割,另一面墙在流动。
哦,只要我的武器还藏着,
只要我的武器熟睡。
我的武器并不凶猛,
我知道背信弃义是一堆冰冻的岩石;
不要用悲伤切断我的武器,
我知道悲伤是源源不断的水。
哦,我完了!
让我的剑睡觉吧!
我是不是像滑头汉高祖,
用剑杀死一条白蛇,
所以制造一个谣言,
你欺骗了整个世界?
(闻一多《剑盒》)
这首诗有三句语录:“李广射石”,“翰林断水”,“高祖斩蛇”。“李广射石”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广猎时,见草中有石,射之为虎。草中之石不箭,所见之石也。”意思是:“李将军去打猎,看见草丛中有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就用箭射中,箭杆没有陷进去。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翰林无水”是指李白在宣州谢眺山庄送别大臣舒云时所作的“水虽仍流,刀虽斩,酒虽愁还”。“汉高祖斩蛇”源于《史记·汉高祖》。刘邦在泽喝醉了酒,途中遇到一条大蛇,于是拔剑把蛇砍成两截,后来作为得到“天助”造反夺天下的宣言。这里,诗人引用了原文的主旨,然后提出异议,“我不要学轻佻的李将军”,“我不要学迂腐的”,“我像华而不实的汉高祖”,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意图。
(5)宣传室求贤访臣,
贾就更加语无伦次了。
可怜的午夜前座空空如也,
不问人,问鬼神。
(唐·李商隐《贾生》)
汉代的贾谊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政治家,曾经被大臣们排斥。这里的前两句意思是汉文帝在宣传室召见被流放的贾谊,这在封建文人眼里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这个机会简直是千载难逢,暗示人才可以发挥。第三句意思是汉文帝虚心倾听,使两人非常亲近。第四句是感叹汉文帝如此全神贯注的听,不是问天下大事,而是问虚无缥缈的鬼神故事。第三句和第四句本来说的是温蒂爱才,诗人在这里做了一个反转的文章,用来讽刺温蒂不是真的爱才,以此来感觉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满足。
上面的例子④和⑤都是引用原文的主旨,然后提出异议,属于第三类反用。借款有两种。一种,也叫“改编”,是指原意和要表达的意思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有一定的联系。它能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产生幽默效果,也能引起读者对故事的联想,增强生动性。还有一种是借用数学中的符号,组合成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从而达到简洁直观的艺术效果的目的。比如:
1.古今一项伟业的成功,大学提问者必经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我独上高楼,望天涯”。“腰带越来越宽,我不后悔。我为伊拉克消瘦。”这第二个环境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一转身,只见那人一片昏黄。”这个第三名也是。
(王庆·国威《人间词话》)
“昨夜西风凋碧树,我独登高楼,望天涯”出自宋代颜姝《蝶恋花》。原来是写在荒凉的深秋独自爬上高楼往下看。这里用它作为第一位,就是追求理想。“我腰带越来越宽,却不后悔,为伊憔悴”出自宋代柳永《梁祝》。原意是因为思念爱人而逐渐憔悴,表示相思之苦。这里用的是第二个地方,意思是艰苦的追求和探索。“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看不见他。”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玉案》。原意是写偶然发现对的人的惊喜心情,这里用在第三处,就是表达成功和理想实现的喜悦。这三段语录都是闺阁情怀,作者用它们的关联来比喻治学的三种境界,只是延伸了语录的本意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并无深意,是一种借用的方法。
炎热的天气里,富人还在忙着社交,挥汗如雨,穷人却在路上铺上一张破凉席,脱光衣服,沐浴在凉爽的风中,被称为“横扫天下”。
(鲁迅《平安幸福法》)
“横扫天下”出自汉代贾谊的《论秦》。原意是说秦孝公想吞并世界。这里是故意曲解,以引起读者联想,提升文章形象。用来表示穷人卷起席子,睡在空地上。
③小B:“泡!”
妈妈:“小荠,快点,找个小盆!”"
爸爸:“等等,小B,先别撒!”“我和肖基佐快步走,在床下和椅子下,分别找了一个小盆。我紧张得大叫一声就走了:“小盆呢?“只有在这个房子里,我怎么能告诉,通过所有这些云?,无论如何,找不到小盆。妈妈把萧艺拖到风中,去了厕所,风暴平息了。
(老舍的文学副产品)
“只有在这个房子里,我怎么能告诉,穿过所有这些云?”出自唐代贾岛《遗书》:“当我在一棵松树下问你的学生时,”他回答说,“我的老师去采药了”。但是,穿过这些云,我怎么能知道是朝着山的哪个角落呢?. "作者借用最后两句话,将“山”字改为“屋”,描写小孩想尿尿,全家人出去找小便池,小便池不见了的情景,与诗的本意不一样,也不相对。只是基于不知道在家里哪里可以找到一个小便池和不知道在山上哪里可以找到大师是有关联的,所以才引用的。这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感,使文字变得有趣,这是一种借用的手法。
以上三个例子都属于第一种借用手法,即借用与原文有一定的相关性来增强文本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产生幽默效果。
(4)如果非要的话,我觉得还是带点动物性比较好。如果符合以下公式就没什么意思了:人+牲畜=某类人。
(鲁迅《论中国人的面子》)
人和牲畜等同于某一类人。乍一看,我们根本没见过,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理论或公式。在作者看来,具有“畜”的温驯性格的“某类人”,其实无异于消灭了“兽性”,一个没有反抗精神的人,对自己“毫无益处”,只是让牧羊人喜欢而已。作者借用数学中的符号“+”、“=”组成一个完整的加法公式,巧妙地、形象地表达了他反抗的严肃主题,因为驯服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只是让外国人喜欢而已。这个描述简洁明快。
⑤作者认为胡适因为只注意到了其不可分割的一面,所以得出了石头=贾宝玉=作者(曹雪芹)的结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传说。
(马丽《从叙事手法看《石头记》)
《红楼梦》中的角色)
胡适曾经片面地认为《红楼梦》的叙述者(石头)、主人公(贾宝玉)和作者(曹雪芹)其实是同一个人。为了说明“他只注意其不可分的一面”这一观点,本文作者借用了两个“=”符号,简明直观地表达了胡适的错误观点,为文章增添了生动性和幽默感。
6天才=2%的灵感+98%的汗水。
(爱迪生的名言)
这句话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我们今天也经常用它来证明天才不是靠懒惰得来的,而是靠努力和汗水得来的。这个公式形象地说明了天才、灵感和勤奋之间的辩证关系。总之,简单明了,却涵盖了一切。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用数学符号来表达某种意图,某种思想感情,言简意赅,能产生直观的艺术效果。这属于第二种借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