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资企业投资的分析与比较

各地区情况不同。以湖南为例。

湖南省外资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加入WTO后,全面评估湖南外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对于促进对外开放,更好地推动我省外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利用湖南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以下简称“Kipp数据”)、行业年报数据和相关调查,对湖南省外资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1.总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门类充分发展。“九五”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迅速,总规模不断扩大。根据Kipp的数据,2006年10月30日5438+0,165438,湖南* *共有外资企业994家,员工109700人。覆盖全省14个市州,横跨64个行业(类别)。实收资本654.38+072.97亿元,当年营业收入654.38+094.5438+0亿元。从我省外资企业的地域分布来看,长沙有421家,占全省的42.3%;湘潭91,占全省的9.1%;株洲85家,占全省的8.5%;郴州有81,占全省的8.1%;常德72家,占全省的7.2%;衡阳69个,占全省的6.9%;益阳44个,占全省的4.4%;岳阳42个,占全省的4.2%;永州24个,占全省的2.4%;张家界20家,占全省的2.0%;娄底14,占全省1.4%;怀化和邵阳都是12,分别占全省的1.2%;自治州7个,占全省的0.7%(见图1)。从我省外资企业涉及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业(73家)、纺织工业(29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7家)、医药制造业(23家)、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2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2家)、批发零售、餐饮业(765,438+0)和房地产业(66家)这十个行业的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55.1%、55

2.Kipp数据显示,从1991到2001,我省96%以上的外资企业成立。其中:90年代前开业的29家,占比3%;从91到95428家公司开业,占比43%;从1996年到2001,537家公司开业,占54%。到2001,11,90年代以前开业的外资企业29家,从业人员4279人,实收资本6.07元,分别占本行业全部从业人员和实收资本的3.9%和3.5%;1965438年至1995年开业外资企业428家,从业人员52898人,实收资本80.49亿元,分别占本行业全部从业人员和实收资本的48.2%和46.5%;从1996年到2001年,537家外资企业从业人员52491人,实收资本8641万元,分别占该行业全部从业人员和实收资本的47.9%和50%。

3.按实收资本分组的数据,2001 11 30,我省994家外资企业中,实收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有508家;500-10万元的公司有218家;有11000-2000万元;2000-3000万元的有60家;3000-5000万元的有37家;5000万元至654.38+0亿元的有27家;1-2亿元的有13家;2-6亿元的有13家;有1家,总投资1.5亿元。

4.2001年11.30天,我省994家外资企业中,工业企业555家。从外资工业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522家,占总数的94%;中型企业20家,占总数的3.6%;大型企业12家,仅占总数的2.1%;而且全省只有一家超大型企业。根据工业年报,到2002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生产单位已发展到266家。从业人员6.58万人,销售收入6543.8+062.64亿元,工业增加值5654.38+008亿元。

5.来自国外的数据显示,2006年10月30日,我省99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亚洲外商投资企业843家,实收资本12732万元,分别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和实收资本的84.8%和73.6%。非洲外商投资企业1家,实际到位资金500万元。来自欧洲的外商投资企业46家,实收资本30.87亿元,分别占外资企业总数和实收资本的4.6%和65.438+07.8%。来自拉美的外商投资企业有5家,实收资本39.65438亿元,分别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和实收资本的0.5%和2.3%。来自北美的外商投资企业91家,实收资本1025438+0亿元,分别占外资企业总数和实收资本的9.2%和5.9%。来自大洋洲的外商投资企业8家,实收资本0.61亿元,分别占外资企业总数和实收资本的0.8%和0.4%。亚洲投资了香港、台湾省、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澳门、韩国、菲律宾、黎巴嫩、阿联酋、缅甸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我省投资较多的香港,累计投资企业542家,投资额83.9亿元;台湾省投资186家企业,投资额1697万元;日本投资34家企业,投资额8.99亿元;马来西亚投资企业17家,投资额818万元;新加坡投资企业21家,投资额3.97亿元。非洲在南非投资1个国家,投资500万元的企业1家。欧洲投资了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挪威、瑞典、瑞士、白俄罗斯、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投资额较大的荷兰投资了6家企业,投资额为6543.8+0.592亿元;瑞典投资4家企业,投资额5.85亿元;德国投资5家企业,投资额4.07亿元;英国投资18企业,投资额2.67亿元。在我省投资的拉美国家有巴哈马群岛、开罗群岛、巴拿马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其中投资额最大的是开罗群岛。虽然只投资1家企业,但投资额为3.32亿元。北美在我省投资的有两个国家:美国和加拿大。美国投资企业78家,投资额8.65亿元。加拿大投资了13家企业,投资额为65438+5700万元。大洋洲在我省投资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萨摩亚。其中,澳大利亚投资了6家企业,投资额2000万元。

由此可见,湖南作为中国的内陆省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外资企业总数少。截至2001,11.30,湖南* * *共有外资企业994家,与邻省湖北的1368家外资企业和广西的1227家外资企业明显不同,江苏诞生的15家外资企业发展速度可期。

2.发展不平衡,地区和企业差异明显,外资企业地域分布过于集中。总的来说,近年来我省外资企业发展形势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区差异明显。湖南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省会长沙,421,占全省的42.3%;其次是湘潭91,占全省的9.1%;自治州只有7个,占全省不到1%。二是企业之间的悬殊更大。根据2001的数据,小规模不到65438+万元,大规模已经超过15亿元。从营业收入来看,最少的不到65438+万元,最多的超过28亿元。

3.企业规模仍然较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缓慢,产业层次较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我省外商投资大幅增加,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大幅增加。但外资工业企业总体规模和水平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劳动密集型。2001,中小企业占全省外资工业企业的55%,规模以上企业占45%。大量中小企业和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分布在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如轻纺、服装、食品加工、塑料制品和零售餐饮业2001年生产单位数占全省外资企业总数的25.5%。外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仅为8%,完成营业收入占比仅为22.3%。这说明我省外资工业企业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企业规模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4.开放型经济规模小,利用外资十分有限,外资结构和流向不尽合理。2006年10月30日5438+0,165438,湖南实际利用外资近1000亿人民币,平均每个法人外资企业1006万人民币。从外资流入的行业来看,主要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而引进的外资(如房地产)量大增,而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外资流入量相对较少,特别是传统行业,利用外资水平长期徘徊下降。其他行业,特别是服务业中的许多领域(如金融保险、电动农业服务、教育、医疗等。)利用外资非常有限,目前开发程度还不高。例如,只有3家金融、保险类外资企业在湖南开展业务;邮电行业外资企业只有3家;农业服务业外资企业为0;教育类外资企业1家;医疗卫生服务业外资企业数为0。

三。对策和建议

在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我省加快外资企业发展壮大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完善政策、改善环境、优化服务等方面多下功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新格局。力争在“十五”期间实现我省外资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1.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全省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大发展”的良好氛围,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和外商投资激增、热情高涨的有利发展机遇,发挥本地优势,积极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

2.完善政策,改善环境,吸引投资更上一层楼。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努力营造符合国际惯例、适应高层次外资进入的高层次投资环境。在投资“软环境”方面,要努力实现优惠扶持政策向制度功能政策的转变,为外商创造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环境、良好的配套和服务环境、良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抓紧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选准主题招商引资,鼓励发展高科技项目,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产业特色。我们要继续改进和加强招商引资的策略、方法和措施。“商”要靠“招”,“资”要靠“引”。在招商引资方向上,注重引进主导产业和核心企业,一带一串;在营造投资环境时,不仅要服务到位,环境要优美,更重要的是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已成为投资者创业、安居的天堂和乐土。

3.培养人才,提供支持,加速企业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谁有人才谁就赢得了主动权”;今天,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人才,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级人才的竞争。同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取决于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人才的获得要靠培养和引进,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关键是要有好的政策和科学的激励奖惩机制。我省能否在新一轮的竞争和挑战中赢得主动和更好的发展,继续保持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缩小与发达省市的差距,是关键。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培养和造就大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持,以适应和满足外资企业发展对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4.关注问题,认真解决问题,促进健康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我省外资企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对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要加强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布局,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形成全省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增强外资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发展、科技兴企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促进我省外资企业持续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昂的斗志,抓住发展的新机遇,扬长避短,我省外资企业就一定能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省工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