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中上市公司的专利排名

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北京“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目前,北京已经在数字经济领域建立了先发优势。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加速发展,智能社会治理面临诸多乱象。如何进一步严惩网络犯罪,加强隐私保护,控制大数据杀戮,完善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在5日开幕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来自科技界的北京市政协委员、齐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提出,北京应聚焦智能社会的乱象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实现“全方位引领”,打造“全球标杆”。为此,齐向东提交了4份提案,分别是《关于加强隐私保护、加大打击网络诈骗力度的提案》、《关于加强弹窗广告和大数据查杀治理的提案》、《关于完善北京数字经济安全体系的提案》、《关于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提案》。

开始互联网混乱:保护隐私和打击网络犯罪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新型网络犯罪的温床。目前个人隐私泄露屡见不鲜,导致隐私贩卖黑市,使得网络诈骗屡屡得逞。据统计,70%以上的网络诈骗与个人隐私泄露或信息窃取有关。隐私泄露和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与每个网民息息相关的互联网乱象之一。

齐向东建议,北京应加强隐私保护,加大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推进“第三方数据监管平台”和“跨行业反诈骗大数据平台”建设,压实数据保护和打击网络诈骗的主体责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根除智能社会“牛皮癣”:控制弹窗,惩罚大数据杀涟漪。

当前,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弹窗广告、大数据杀熟等网络乱象,如同智能社会的“牛皮癣”一样,屡禁不止。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众多网民成为这些“牛皮癣”的直接受害者。

加强数字治理,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是“十五”期间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弹窗广告和大数据杀熟的法律法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3月1日实施。明确指出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传播违法信息。

顶层设计已逐步完善,政策的落地措施有待进一步明确。为此,齐向东建议:加大对涉事企业平台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发挥政策的威慑力。处罚金额与涉事企业平台年总收入挂钩,后果越严重,罚款越高,且无上限;对屡教不改的企业,必要时可以采取限制经营、下架整顿等强制措施。

安全发展:完善数字经济的安全体系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已基本健全,但仍缺乏具体的落地措施。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对违规行为处罚过轻、漏报、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

因此,齐向东在提案中建议,北京应加快制定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细则,强化网络安全工作一把手责任,明确网络安全投入比例不低于10%,并将网络安全产业列为北京高精尖产业集群之首,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激活原始创新: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

“十三五”期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加快,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和任务相继落地。北京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已经确立了绝对的先发优势。在《自然》杂志评选的科研城市排名中,北京的科研产出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仍面临一些不足:原始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数据资产潜在价值有待进一步激活,数字经济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齐向东建议北京突破关键基础信息技术,打造新一代全球信息技术创新高地。一方面要“补短板”,重点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核心电子元器件、高性能数据库等核心关键技术,真正掌握发展主动权;另一方面,“建长板”,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更重要的是,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活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将数据安全的法律要求转化为可操作、可检测的技术要求,鼓励利用创新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脱敏,实现“数据不动,数据可得,数据不可见”。

齐向东认为,完善数字经济网络安全体系,将极大推动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北京的网络安全行业起步早,基础厚,存量好。建议将网络安全纳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完善网络安全体系,明确网络安全投入比例不低于10%,有效保护重要系统的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