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几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失败案例?
2004年,SAIC斥资5亿美元控股双龙汽车,这曾是一次被大肆宣传的合并。SAIC将此次并购视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主要步骤。根据SAIC的计划,通过此次收购,SAIC不仅可以将双龙的产品推广到中国,还可以利用双龙快速提升技术,增加在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急于走出国门的SAIC立即收购了韩国的双龙汽车。但由于整合不当,双方合作长达四年,最终以失败告终。SAIC花了5亿美元只是为了从跨国并购中吸取教训。
平安收购富通:冲动的惩罚
这笔起初让中国平安兴奋不已的海外投资,目前看来是一场噩梦。根据富通集团2008年2月2日公告+65438,拆分后,富通目前只有国际保险业务,结构化投资组合66%的股权以汽车融资的资产负债,富通将不再涉足任何银行业务。到2008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富通的报价仅为0.93欧元。
可以肯定的是,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随着从友好到敌对的演变,中国平安收购富通已经失败。这家试图通过海外并购扩张的保险公司,未来还会继续走国际化金融公司的道路吗?
TCL- Thomson并入TCL,背负着不可忽视的“专利市场有效期”。
2004年,刚刚完成合并的时候,李东生在媒体上公开阐述了合并的好处。他表示:“合并后仍将使用双方原有品牌,并将主要在亚洲和新兴市场推广TCL品牌,在欧洲主要推广汤姆逊品牌,在北美主要推广汤姆逊原有的RCA品牌。同时,合并后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可以利用汤姆逊的34000多项彩电专利;超过65,438+0,000名员工的R&D团队通过其全球六大R&D中心合理分配资源,从而增强核心技术的积累。”不过这种说法会让内部人士相当怀疑,因为虽然汤姆逊是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制造商,但专利授权是其四大主要业务方向之一。一个经营专利授权的企业,怎么会把很多专利拱手让人?
这个问题在2006年8月TCL公布2006年上半年年报时就明白了。
TCL指出:“集团在欧洲遭遇滑铁卢,主要是欧洲彩电市场环境剧变所致。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以液晶等离子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CRT电视,而TCL集团在平板电视方面的核心技术很少。”也就是说,TCL可以通过并购使用的34000多项彩电专利中,符合市场需求趋势、具有生命力的专利技术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