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简介

目前,学院基础医学一级学科授权博士点1个,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两个学科博士点10个(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药理学、特种经济动物育种学等。),以及2个学科(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23个硕士点。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水产养殖学、课程与教学论以及上述10博士点所涵盖的学科)、4个博士点(医学神经生物学、胚胎生理学与围产期基础医学、医学生物化学、基因组医学)和2个硕士点(自设)此外,学院还设有1专业学位硕士点(农业推广硕士)。2012数据

学院承担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放射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基础课程200余门(约15000学时),全面负责法医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应用生物学)等专业建设,学院建设了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品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点2012数据

学院现设有法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两个五年制医学本科专业(方向),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大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应用生物学)、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六个四年制理科本科专业(方向)。学院作为基础医学和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临床医学(五年制和七年制及儿科医学、医学心理学方向)、法医学、放射医学、预防医学、核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药学等专业的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基础医学、药学、生物畜牧、水产等专业的博士生和研究生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任务。

学院现拥有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现代蚕业与丝绸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免疫学、特种经济动物育种),2个校级重点学科(药理学、免疫学);1国家重点建设实验室(基础生物学实验室)、1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干细胞研究实验室)、1苏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1专业(生物技术),国防科工委有1重点建设专业(生物技术[免疫学]),江苏省和苏州市有1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

学院推进学科交叉,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内涵,不断提升获批科研项目水平,重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科研成果不断丰富。承担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面上项目等。每年立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40余项。2011获纺织工业部1一等奖、1二等奖、教育部1二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2012,汪涵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生殖系统与发育中的生物钟调控机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