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供给侧改革有哪些效果?

煤价持续低迷,一场以消化过剩产能、提高有效供给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改革正在持续影响着这个行业。除了广受关注的去产能,煤炭的供给侧改革还能提供多少可能性?

煤价持续低迷,一场以消化过剩产能、提高有效供给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改革正在持续影响着这个行业。除了广受关注的去产能,煤炭的供给侧改革还能提供多少可能性?

记者近日在煤炭基地山西朔州采访了解到,当地点“煤”变黄金,日用品、工艺品、“千年建材”,甚至化妆品添加剂都是从“煤渣”中开发出来的。一位企业负责人直言:“煤炭到处都是宝藏,可以创造无限可能。”

重新认识煤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低热值煤,粉煤灰是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细灰。多年来,这些“煤渣”一直被当地人视为固体废物。现在,人们从它们身上淘出了备受追捧的珍宝。

在朔州市平鲁区循环工业园的一个实验室里,山西金坤矿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雅君向记者展示了几款面粉高岭土产品。他说这些都是窗外那堆黑色的煤矸石。“高岭土晶体经过研磨、煅烧等过程,可细至面粉颗粒的1/30,广泛用于涂料、造纸、电线电缆等。”

就连女生常用的美白防晒化妆品都少不了高岭土。“高岭土晶体是六角形片状结构,可以覆盖皮肤。这个形状比以前化妆品里的二氧化钛都好,成本降低了80%。”李雅君说。

更有可能产生飞灰。“你可以盖房子,全部用粉煤灰制品:从建筑用砖、地板、门窗、墙体保温板,到室内餐桌、茶几、柜子、床,再到碗、筷子、首饰盒、壁画等等。你可以背着包走进愿望”,山西润真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勇说,“没有什么意外,只有你做不到。”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崔说,加入粉煤灰的建筑材料可以达到岩石的硬度。

需要补齐科技短板

目前,朔州市正在从煤堆中不断创新,开发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创新“无中生有”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朔州脚下有420多亿吨煤炭,素有“煤海”之称,但短板在于缺乏煤炭综合利用的科技人才。朔州市外办主任石永杰说,为此,当地政府向科研院所“借智”,为企业提供免费的技术和服务支持。短短几年间,已建成4个R&D粉煤灰综合利用中心,与16国内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北京大学合作建立的固体废物资源化研究中心,现已成为国家级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示范研发基地。

加大对发明专利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朔州不仅将专利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还建立了专利激励机制,对产生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专利项目进行奖励。

朔州高新R&D中心获得国内专利13项,国际专利1项,其中从粉煤灰中提取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的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煤炭市场依然低迷,改革难度大。然而,记者走访多家煤基创新型企业后发现,这些企业受煤价下跌影响较小,公司利润连年上升,受益于技术创新。

朔州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园R&D中心负责人李国胜说,粉煤灰不仅可以制作透水系数高于国家标准1.5倍的透水板,满足“海绵城市”的需求,还可以建造室内装修的防渗地板,“不同的产品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胡勇直言,一吨煤才200-300元,很多煤企挖一吨就亏一吨,但用粉煤灰开发的门窗等建材,每吨利润可达11000元以上。“企业收入连续三年翻番,预计2016年达到5亿元”。

山西金坤矿产品有限公司也连续多年稳步增长,并进入国际市场。2015年出口创汇增速超过20%。“在煤炭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个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李雅君说。

朔州市经信委副主任高军说,目前,煤炭综合利用产业在朔州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2015年产值达到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成为这座产煤城市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