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投资仍然是互联网公司的生命之源。
生产|项目融资
两会到了,来自各个科技界的代表委员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也引发了“科技投入”的热门话题。
《子弹财经》分析了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财报数据。2020年前两个季度各公司的R&D投资分别为:阿里巴巴328亿;腾讯179亿;百度、JD.COM、美团、拼多多分别为93亿、69亿、47亿、31亿。基本确定了阿里、腾讯、百度为前三的“R&D投资”席位。2021,互联网企业的研发会有新的方向。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面临的很多技术难题,根源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因此,在“十四五”计划中,我们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引导更多科学家开展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以突破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难题。”
不久前,国资委(SASAC)也表示将联合上下游产业和产学研的力量,组成创新联合体,集中最优秀的人才和最优质的资源进行联合研究,解决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由此可以预测,2021互联网的R&D投资可能更多的是在“卡脖子”领域。
在去年6月5438+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创新联合体试验。相对于传统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在芯片市场环境下,以BAT为主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也频频出现。
这些民营企业人脉广泛,客户众多,势必成为下一代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研发的排头兵。
起源于浙江的阿里达摩院,就是齐新这个“创新联合体”的科研实例。
达摩院的研究路径分为三层。第一层:与高校建立研究院,目前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建立实验室;第二,在世界各地建立研究中心,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第三个层面,产学研开放合作,让更多国内外高校的教授参与进来。
目前,达摩院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组建了14个实验室,在AI、量子、芯片、自动驾驶等领域获得60多项世界第一,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先后孵化了“平头哥”和“小人驴”两家科技公司。
就“卡脖子”严重的芯片领域而言,国内不少互联网公司其实已经开始布局:
以阿里为例,2019年,平头哥发布了业界性能最强的RISC-V处理器铁铉910,并公布了普惠芯片计划;发布SoC芯片平台“无剑”,为AIoT时代提供一站式芯片设计服务;用轻800推出全新云AI推理芯片,用轻800推出云服务器,为人工智能场景提供极致计算能力。
2020年,平头哥与国内最大的蓝牙芯片厂商中科蓝讯、国内最大的智能语音芯片厂商全志科技达成合作,推出基于搭载RISC-V架构的玄钢处理器的全新芯片设计,应用于无线蓝牙耳机、蓝牙音箱、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领域。
在R&D投资中排名第二的腾讯用“投资”来增加其核心。2016,腾讯投资芯片公司赤脚网络,后来被英特尔收购。2018,腾讯投资国内AI芯片创业公司随缘科技。截至目前,腾讯已经连续四轮投资。
百度还宣布其AI芯片昆仑1实现2万片量产,2021年将量产昆仑2。
可见,互联网公司对于克服我国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事实上,互联网在中国“卡脖子”领域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早在12年前,建就提出了将企业数据库带入云端的“IOE移除计划”。直到今年2月2日,阿里发布了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12成立后,忠实妻子阿里云首次扭亏为盈。
此外,业内华为云、腾讯云、百度AI云等厂商也都紧随其后。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虽未攻占全球,但在亚洲已所向披靡。
最后一个瓶颈问题解决后,未来十年的押注方向是芯片半导体领域。
据悉,在杭州“打样”成功后,达摩院也在建设第二个硬件实验室,提升量子芯片的制备和测试能力,缩短研发周期,拓展创新空间。如果达摩院的赌注成功,将为芯片、量子超导硬件、人工智能交互、人工智能衍生品的研发带来不小的收获。
不仅是阿里,各个互联网公司都在大力投入科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力光和热。而且,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侠客利国利民。在卡脖子领域,希望更多的企业、学者、科技工作者能够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而加入进来,为中国科技进步的下一个十年打好基础。
*本文图片来自:图片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