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

既然你的专业是“国际贸易”,那你得先知道什么是国际贸易。

“交易”一词的来源是“尚军书凯赛”,意思是两者表面上相似,但实际上是以差价换取好处,不可忽视。从商鞅的话中可以明显看出他不喜欢商人,但是这样一个对商人的批判后来被简称为“贸易”,失去了原来的贬义,成为了一个中性词。那当初为什么是贬义词?

更早的时候,孔子在《论语·先进》中说“归也平凡,空也。”如果你不给它,货殖将被重复。“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越来越不喜欢商人。“商人”的起源显然来自商朝。也许是因为春秋战国属于周朝,他们自然不喜欢一个被推翻的王朝的人做的事情,就像犹太人做生意一样,也不喜欢欧洲其他主流民族,尽管圣经是犹太人写的。

犹太人从小就要学习犹太习俗、语言、做生意。在《创世纪》中,雅各的儿子约瑟在埃及连续七个丰年囤积粮食,然后连续七个荒年卖掉,导致埃及成为奴隶国家。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当时中国处于商朝中早期。可以发现,商人与奴隶制的建立密切相关。主人自然是债务人,就像美国发国债,欠外债最多,奴隶是债权人,就像日本和中国。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它是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国家(或地区)之间互联互通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说,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

区分“对外贸易”概念的定义

一种观点:有专家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服务和要求的交换,国际贸易是各国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的相互经济存在。从国家角度来说,可以称之为对外贸易;从国际上看,可以称之为国际贸易。

另一种观点: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因此,当提到对外贸易时,我们应该指明具体的国家。比如中国的对外贸易;一些岛国,如英国和日本,也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根据商品运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以分为

1.进口贸易:将其他国家的商品或服务引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

2.出口贸易:将本国的商品或服务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市场进行销售。

3.转口贸易:A国的货物通过C国的领土运输到B国的市场,这是对C国的转口贸易..由于过境贸易阻碍国际贸易,世贸组织成员之间不从事过境贸易。

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每笔交易的双方来说都是出口贸易,对买方来说都是进口贸易。此外,当进口到该国的货物再出口时,它们就成为再出口;出口到国外的商品,进口到国内就叫再进口。

根据货物的形式,国际贸易可以分为

1.有形贸易:以实物形式进行的货物进出口。比如机器、设备、家具等。都是实物形态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进出口被称为有形贸易。

2.无形贸易: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专利使用权转让、旅游、金融保险企业提供的跨国服务等。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它们的进出口被称为无形贸易。

根据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是否有第三国参与)可以分为

1.直接贸易:指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不经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贸易的出口国叫直接出口,进口国叫直接进口。

2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指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在间接贸易中,生产者称为间接出口商,消费者称为间接进口商,而第三国是转口国,第三国从事转口贸易。

按照交易内容分为:

服务贸易、加工贸易、商品贸易和一般贸易。

根据交易参与者的数量,它分为:

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

1.双边贸易是指两国之间通过协议在双边结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中,双方以一方的出口支付另一方的进口,多在外汇管制国家实行。此外,双边贸易也指两国之间的贸易。

2.多边贸易也叫多角贸易,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通过协议在多边结算的基础上相互买卖的贸易。显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多边贸易更加普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叫“按地区划分的国际贸易”,用来表示世界上各大洲、国家或地区集团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仅可以计算各国进出口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还可以计算各国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因为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另一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所以把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别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对外贸易,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于弄清不同种类的商品在一国出口中的去向和不同种类的商品在其进口中的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货物贸易属于商品交换的范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没有区别,但由于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因此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货物贸易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带来的差异,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货物贸易一般数量多、金额大、运输距离长、履约时间长,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大于国内贸易。

3.国际货物贸易很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化、双边关系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4.除了双方,国际货物贸易还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配合与协作,过程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顾客的询问。

2.报价谈判。

3.签署命令。

4.发布生产通知。

5.检查。

6.准备基本文件:制作出口合同、出口商业发票、装箱单等文件。

7.办理商品检验。

(以下是发货流程)

8.租船和预订头寸:

9.安排拖运柜,并将货物运送到货代仓库。

10.委托报关:

11.获取运输文件:

12.准备其他文件:商业发票、正式原产地证书或一般原产地证书、装运通知和装箱单。

13.演示文稿:

1)如采用信用证收汇,应在规定的提示时间内准备好所有单据,并仔细审核单据,确保无误后再提交银行议付。

2)如果采用电汇方式收汇,在取得提单后立即传真给客人付款,确认收到余款后再将提单正本等单据寄给客人。

3)如果T/T收汇,要求收全款做柜面,收完后再安排拖运柜面。你可以在拿到提单后马上把正本寄给客人。

14.企业登记:每笔出口业务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登记,包括电脑登记和书面登记,以便日后查询和统计。1,交易量和交易量

贸易额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额,贸易额是排除价格变动影响后的贸易额。通过贸易量可以比较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掌握。

(1)对外贸易的价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额的总和。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可以用世界通用货币表示;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以美元表示;各国统计有形货物时,出口按离岸价计算,进口按到岸价计算;无形商品不申报,海关没有统计。

(2)国际贸易额:(国际贸易价值)是世界各国以货币表示的对外贸易价值的综合,也称国际贸易价值。等于一定时期内按FOB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额之和。

(3)贸易额:贸易额是为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准确反映国际贸易或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而建立的指标。计算时,将报告期内的贸易额除以基于某一固定年份确定的价格指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个值称为报告期内的贸易额。

贸易额可分为国际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额以及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

2.贸易平衡

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1)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在国内也叫出口超过进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出口量超过进口量。

(2)贸易逆差,在中国也叫进口大于出口和逆差,是指一定时期内出口量小于进口量。

(3)贸易平衡:即一定时期内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一般认为贸易顺差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各国都追求贸易顺差。然而,大量的顺差往往会导致贸易争端。比如日美汽车贸易战。

3.国际贸易术语

国际贸易术语: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较关系,也称进口平价或汇率平价。表示出口一个单位的货物可以兑换多少单位的进口货物。显然,你拿回来的进口货越多越好。不同时期贸易条件的变化通常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设基期贸易条件指数为100)。

报告期内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有所改善。

报告期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更差。

4.贸易的商品结构

贸易的构成是各种商品在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这涉及到一个商品分类问题,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1)联合国秘书处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有形货物依次分为10大类,其中0-14大类称为初级货物,5-18大类称为制成品,第九大类为未分类的其他货物。进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和成品的比重,表明了贸易的商品结构。

(2)按生产一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和其他要素密集型商品。

5.贸易的地理方向

(1)外贸方向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进口商品的原产国和出口商品的消费国的分布,表示该国与世界各地区、各国的经贸联系程度。

例如,2003年,中国前十大进口来源地为日本、欧盟、台湾省、东盟、韩国、美国、香港、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2003年,中国前十大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香港、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2003年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按进出口总额计)是日本、美国、欧盟、香港、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2)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

它指的是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货物流动,即各个地区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或进口)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例来表示。

例如,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排名前八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2003年全球排名前八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和加拿大。

6.贸易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外向程度的基本指标。指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1.形式上,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以货物直接出口为主,而二战后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主流;

2.从内容上看,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有偶然的、简单的、片面的劳务输出或商品输出,参与贸易的商品多为工业制成品和初级原材料。二战后,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商品层次丰富,涵盖三大产业;

3.组织上,工业革命时期缺乏国际贸易组织,大部分出口都是业余的、偶然的。当时专门做贸易转换的公司很少,分工也不细。二战后,世贸组织成立,协调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制定贸易原则,跨国公司基本垄断国际贸易,分工精细。

4.从范围上看,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往往局限于殖民地、宗主国和资本主义国家,涉及的范围较窄(指人民)。二战后,全世界都受到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脱离国际贸易。

5.思想上,工业革命时期重商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圈占殖民地;二战后,虽然冷战,但两大阵营互不往来,基本实现了自由贸易。

原因:

1,生产力的进步和分工的细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国内后还有剩余出口;

2.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包括交通运输、制冷技术和重型货船,为长途贸易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两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殖民体系,建立了联合国和世贸组织,为各国自由竞争创造了条件。

4.人类思想的不断进步,包括经济学理论和人权理论。

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的基本内容

2.国际贸易的相关统计指标

3.人民币价值与进出口贸易

4.经典贸易理论

5.从古典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的转变。

6.现代贸易理论

7.新贸易理论

8.关税(1)

9.关税(2)

10,非关税措施

11,不公平交易

12、区域经济一体化(1)

13、区域经济一体化(2)

14,国际服务贸易

15,国际科技黄金交易

16,WTO的历史渊源

17

18,WTO(世界贸易组织)

19,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20.WTO与中国

21,中国入世的机遇与挑战

22.国际贸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