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占全国的比重

2010年末,民族自治地方年末总人口65438+8500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814万人,比上年增长1.1%,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6%。

(一)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9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占全国各地区生产总值的8.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198亿元,比上年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654.38+0.8809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54.38+0.3982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2%。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060元。五个自治区中,内蒙古自治区GDP增速达到15%,居五个自治区之首。五个自治区的人均GDP都超过了2500美元。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74亿元,比上年增长7.6%。

种植结构调整继续推进。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911.16000公顷。油料播种面积达到226.2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达到6543.8+0.46.7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830791万吨;棉花产量248.47万吨;石油产量422.4万吨;烟叶产量为10438万吨;糖产量为91183000吨。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10年末,存栏大牲畜、猪、羊分别为6067.84万头、81412200头和148852300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1%、28%和56544头。肉类总产量达到1461000吨,其中牛肉206万吨,羊肉207万吨,猪肉801000吨。牛羊奶产量1376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截至2010年末,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323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0%;全年农村用电量3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65438+65438+56万公顷。

民族自治地方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2010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8公斤,比上年略有增加;棉花人均占有量13.4438+0公斤,比上年略有下降;人均拥有石油23公斤,比上年略有增加。

(三)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建筑业快速增长。

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475家,工业总产值38473.86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4605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654.38+065.438+008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2708亿元。

民族自治地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机制纸和纸板385万吨,比上年下降23%;成品糖产量906.89万吨,比上年减少13%;原煤产量1.4亿吨,比上年增长25%;原油产量3059万吨,比上年增长2.8%;发电量673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粗钢产量4005万吨,比上年增长15%;生铁产量4447万吨,比上年增长65.438+03%;水泥产量21653万吨,比上年增长1%。

工业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279亿元,增长59.8%。亏损企业亏损额248亿元,同比减少64亿元。

建筑业发展迅速。全年建筑业总产值5203亿元。房屋竣工面积15418500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高速增长。

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927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949亿元;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6543.8+02046亿元,比上年增长28%。从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3033亿元,国内贷款4486亿元,利用外资6543.8+083亿元,自筹资金6543.8+066.5438+05亿元。

(五)消费品市场销售快速发展。

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为10076亿元,餐饮业为1454亿元。

(六)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3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365438亿美元,进口额为202亿美元。年末,民族自治地方外商投资企业12919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7.9亿美元。

(7)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

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国有铁路营业里程21.2万公里。公路线路里程达到91万公里。民族自治地方铁路、公路完成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074.5亿吨,旅客运输周转量2500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2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固定电话用户26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728万户,比上年增长17.4%;网民规模达到2482万人,比上年增长1.83倍。

(八)旅游资源丰富,国际国内旅游收入稳步增长。

截止2010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有世界自然遗产5项、文化遗产3项、口头和非物质遗产2项。61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分别有17个、25个、1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3处;有12个国家旅游区,180个国家旅游区,146个国家旅游区,212个国家旅游区,43个国家旅游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21,面积8142万公顷。

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共有旅行社2392家。国内旅游人数4.9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1%;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434亿元。全年国际旅游人数94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9.8亿美元。

(九)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健康稳定。

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地方财政支出1051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末余额46622亿元,比年初增加952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54.38+053.8亿元,比年初增加3452亿元。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0579亿元,比年初增加6085亿元。

(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6元,比上年增长1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11231元,比上年增长10%。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持续改善。民族自治地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32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3282元,比上年增长1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发展

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

截止2010年末,民族自治地方共有研究开发机构和情报文献机构683个,从业人员4.3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万人。科技活动收入51.7亿元,支出48亿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继续提高。有效发明专利448件;专利申请量551件,比上年增加164件;授权专利304件,比上年增加119件。发表科学论文8225篇;发表科技著作242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截至2010年末,包头、南宁、桂林、乌鲁木齐等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10家,从业人员32.7万人。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2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总产值2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出口总额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3%。

(二)教育稳步发展。

截至2010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有高等学校209所,比上年增加13所;在校生49万人,在校生65438+56300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0.5%和8.9%。普通中学11063,在校生444.8万人,在校生12486万人。普通小学49367所,在校生2531万人,在校生1.5363万人。

(三)文化事业继续推进。

截至2010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06个,公共图书馆636个,文化馆776个,博物馆344个。全年出版报纸6543.8+0.75亿份,各类杂志8276万份,图书4.3亿册。* * *有564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46个广播电台和56个电视台。在民族自治地方,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2.7%,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5%。

(四)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

截至2010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有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门诊部、疗养院、专业防治站、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4.5万个,床位59.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865438+万人。民族自治地方卫生机构有价值50万元以下设备28.6万台,价值50万元至654.38+0万元设备71台,价值654.38+0万元以上设备5153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