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名胜古迹。预约越多。

市辖区:

吴中区(面积672平方公里,人口571851)。邮政编码215128)

(长桥街内)长桥街/越西街/郭巷街/横泾街/香山街/苏苑街/龙溪街/城南街/教职镇/木渎镇/胥口镇/胡林镇/东山镇/广福镇/西山镇

芗城区(面积416平方公里,人口361082)。邮政编码215131)

(元和街内)元和街/太平街/黄桥街/北桥街/王庭镇/黄埭镇/汤唯镇/阳澄湖镇

金阊区(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210832)。邮政编码215008)

(在石路街)石路街/柳园街/虎丘街/白杨湾街/蔡襄街

平江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32053人)。邮政编码215005)

(位于平江路街道)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进街道/娄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

沧浪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322922人)。邮政编码215006)

(位于双塔街)双塔街/南门街/胥江街/吴门桥街/丰门街/心有街

虎丘区(苏州高新区)面积258平方公里,人口349518。邮政编码215004)

(狮山街内)狮山街/横塘街/乔峰街/镇湖街/浒墅关镇/同安镇/东渚镇

工业园区:

人口:30471(娄葑镇内)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

县级市:

常熟市(在虞山镇)(面积1263平方公里,人口1061410)。邮政编码215500)苏州行政区划图。

玉山镇/梅李镇/于海镇/新港镇/古力镇/沙家浜镇/唐智镇/东浜镇/尚湖镇/新庄镇

昆山市(在玉山镇)(面积927平方公里,人口679846人)。邮政编码215300)

玉山镇/巴城镇/周氏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金溪镇

张家港市(杨舍镇)(面积813平方公里,人口893039人。邮政编码215600)

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金凤镇/于乐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吴江市(位于松陵镇)(面积1192平方公里,人口793172)。邮政编码215200)

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胡芬镇/王萍镇/横山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

太仓市(程响镇)(面积642平方公里,人口463825人)。邮政编码215400)

程响镇/沙溪镇/六合镇/浮桥镇/黄荆镇/双凤镇/陆渡镇

【编辑本段】二。自然环境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城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产棉花、蚕桑、水果,特产有碧螺春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也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里被中国著名的水稻产区环绕,农业发达,素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丝绸之都”、“花园城市”。因其小桥流水的水乡古镇特色,又被称为“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今天,苏州已成为“城中花园”、“园中之城”,山、水、城、林、园、镇融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古韵与现代完美结合,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成功举办。2006年,举办了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编辑本段】三。交通状况

自古以来,苏州就有京杭运河穿过。有京沪铁路、312、204等多条国道穿过苏州。苏州周边有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苏州在2007年正在修建轻轨。预计2012左右投入使用。其公路密度已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

【编辑本段】四。历史和文化

苏州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之父阖闾命楚国奸臣伍子胥修建阖闾,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它是吴国的首都,至今仍有许多关于史和伍子胥的历史遗迹。隋开帝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一直沿用至今。苏州建城较早,规模较大,水陆并行,河流街道相邻。古城还坐落在原址上,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苏州园林天下第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占了两席:拙政园和留园。吴中第一景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游览苏州的必游之地。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使古今中外的游客争相游览乔峰,聆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山、田萍山、天池山、洞庭山点缀在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苏州不仅有园林之美,更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文人骚客吟诗作赋,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苏州园林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园丁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擅长绘画。造园时多以绘画为主,以诗词为题材,通过挖塘、栽花种树,营造诗意的山水。它们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花园里游泳就像在欣赏诗歌和绘画。为了表达园主的品味、理想和追求,园林建筑和景观中有匾额、对联等诗词题跋,有淡雅的莲香比喻个人品格(拙政园中的“元香堂”),淡雅的香草比喻高贵气质(拙政园中的“香洲”), 以及对古人如行舟自由飘浮的景仰(怡园《画舫斋》)这些书卷气十足的诗词、题跋,与园中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使园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产生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以得到精神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宋(960 ~ 1278)、袁(1271 ~ 1368)、明(1368 ~ 168)。

苏州发现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包括昭陵山遗址、邵青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昭陵山遗址1992被列为中国十大考古遗址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古都。曾是春秋时期吴国、战国时期越国、三国时期孙吴、元末时期张吴的都城,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被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和集大成者,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一座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如画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州园林,以及大量其他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4200年,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园林城市。它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座古城的历史遗迹密度位居中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Xi安。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经历了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水系和“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历史园林”的独特风貌。其中,苏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双遗产”。现在,已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进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苏州是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到目前为止,有九个花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虞山派代表之一的昆曲和古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拥有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和常熟)、三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交趾)和七座江苏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复、苏州木渎、吴江震泽)。

[编辑本段]五、名称的由来

相传,商朝末年,周君的古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钟勇,幼子李稷。有个儿子叫常,顾的父亲认为常有提拔的才能,想把皇位传给,然后传给于昌。泰伯和钟勇明白这一意图后,为了尊重父亲的意愿和避免王位,逃到了当时被称为满静之地的江南。并且入乡随俗,自己“割掉纹身”。说明他们是蛮人,回不了皇位。他们的义举,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赢得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李(今巫溪县梅村)立太伯为君主,国号“制服吴”(制服吴的“制服”在语中是一个读音词,没有实际意义,制服吴就是吴。由于笔误,连吴也被误写成)。

从他泊到寿孟即位为王(公元前585年),正是吴国开始的日期。随着吴国的崛起,梅里的都城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苏州,位于太湖东北岸,因其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于寿孟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迁都苏州。经过多年的持续经营,已具相当规模。然而,由于缺乏历史记录,该城遗址已不复存在。从此,当时的苏州被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城,呈双棋盘格局。从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演变至今。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武都市建立会稽郡和吴县。此后,当时的苏州一直被称为吴县,或有时被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因苏州西部姑苏山得名,故名苏州)。另一座姑苏山是以修建姑苏台的吴王阖闾命名的。现在山上还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将苏州确立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朝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这个名字就被固定为一个通称。1113年,苏州改为宋代平江府。综合历史变迁,苏州有很多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苏州因河流纵横交错,又被称为水都、水城、水乡。13世纪,马可·波罗的游记称赞苏州为东方的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神奇”。

【编辑本段】六。苏州方言

苏州话,吴语(英语Goetian)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苏胡家的小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话也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但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不大,苏州话比上海郊区的一些吴语更容易被上海人理解)。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的吴侬软语(侬作人谐)就是由此而来。昆曲和评弹都用的是苏州话,在整个吴语太湖片里都很流行。现代新苏州话有28个声母,43个韵母,7个声调,这个音韵系统也是吴语的概况。老苏州话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7个声调。苏州很多郊区都保留了舌尖的声母,所以部分地区有33个声母。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现代中国有四种方言:白静语、白芸语、白素语和白月语。苏白无疑是江南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展,更多的苏州人可以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一个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状元占所有状元的比例很大,明清达到五分之一。上流社会的精英大多也是苏州市民。苏白从江南的通俗语言变成了明代文人的通俗语言。苏白是越剧、昆曲、评弹中的标准音,甚至京剧一开始就用苏白。古人云:“要善于在海中上下进退的权利。苏人以为雅,则四面雅,俗则俗。”上流社会,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上流社会,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都用苏州话交流。相对于北京官方的“普通话”,当时苏州话在社会上的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

姑苏市被列为大明士绅、名士必游的世界五大都会之一。它以穿苏式衣服、学苏白、唱为荣,从后妃、朝臣、妻女到民间女子,甚至江湖艺人。尤其是对于各种妓女来说,衣服一定要化妆,言语一定要平淡,擅长吴歌成了必备技能,不足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是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用文言文和苏白写成,用苏州话对话是全书的鲜明特色。苏白的使用也是出现于19世纪的吴小说的* * *相同特征。

【编辑本段】七。苏剧

苏州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不仅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为引人注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苏州是昆曲和苏剧的故乡。被视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瑰宝的昆曲,兴起于元末明初的昆山太仓。从明隆庆万历之交到清康熙嘉庆年间,昆曲因其创新而迅速繁荣。当时,在苏州的城镇和乡村,人们对昆曲着迷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组织业余俱乐部,举行歌咏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音乐节,甚至“全城全家”。昆曲全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几乎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称霸剧坛200多年。随着昆曲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和著名的编剧,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著名的传奇剧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方针的指引下,苏州戏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抢救和传承昆曲,发展苏剧,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就高度重视苏州和昆曲工作。全国重大的昆曲活动也在苏州举行,极大地促进了苏剧艺术的发展。一些新剧的创作和演出,如昆曲《窦娥袁》、苏剧《醉归》、的《送儿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演员。半个世纪以来,苏州戏曲艺术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苏剧历史悠久。历史上无数的剧作家、作曲家、演员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地方志中却鲜有记载。比如很多演员的表演和艺术成就已经失传,或者只在一些笔记里看到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片段;很多剧只保留名字或者残歌。再比如近代昆剧工作室的一些史实,“付之一炬”。因为时间久远,即使当事人回忆,也很难达成一致;许多上演名剧的舞台很难找到。可见戏曲编年史的编纂在一定程度上是开拓性的抢救性的。

[编辑本段]八。综合经济

2008年,全市经济继续实现高平台稳定增长,产业发展更加协调,结构升级调整得到优化,发展方式得到有效转变。经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三产业比重为1.6: 62.0: 36.4,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照现在的汇率,人均GDP超过654.38美元+0万。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68.96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6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210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15.3%。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565438+7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1%。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800亿元和6580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6543.8+0328亿元和770亿元。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5%。商品房施工面积703691万平方米,增长15.4%;竣工面积14812400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面积1007.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30.26万平方米,下降49.8%。全年商品房销售额573.42亿元,下降465.438+0.8%,其中住宅销售额459.38亿元,下降44.5%。

市区二手房交易面积187.2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0.1.9万平方米。全市拍卖、招标、挂牌交易土地3200+03公顷。

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接待境外游客2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旅游外汇收入9.78亿美元,增长10%;接待国内游客5270万人次,同比增长10%。

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出口总额1.3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

全市新注册外资654.38+06.3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54.38+065.438+0%。实际利用外资8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1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680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市出生人口47772人,出生率7.62‰,人口自然增长率0.96‰,户籍人口出生婴儿性别比104.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29.75万人,比上年增加5.32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23821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

【编辑本段】九。科技教育

科学与技术

2006年,全市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2项,省级项目216项。127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江苏省奖13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2874件,比上年增长89.9%,其中发明专利2002件,占比15.6%;专利授权量4855件,比上年增长46.5%,其中发明专利180件,占比3.7%。大力推进产学研和区域科技合作,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新建和扩建了6个科技创业园,科技创业孵化器总数达到26个,创业孵化面积超过654.38+0万平方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016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2%。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87项,累计2126。当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2家,年末累计844家,新增国家认定软件企业48家。人才发展环境得到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市引进人才124000人,留学回国人员352人。

教育

2006年,苏州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全市初中毕业生入学率97.5%,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高,高考录取率84.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2.3%。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4年。全市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小学351.5万人,初中21.25万人,普通高中1.1.21.00万人。职业教育实现了有质量、有规模,职业中学在校生2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2.89万人,毕业生6000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8.27万人,毕业生1.65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130600人,毕业生22700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有38,500名学生和0,530名毕业生。全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0个,双语教育实验学校120所。超过65438+万师生落户独墅湖高教区和国际教育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