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共艺术何时才能真正“公共”?

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等前卫实验艺术.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特殊的名词,主要用于美术、视觉造型艺术领域。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龚* * *造型艺术”。公共艺术的概念近年来在中国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在中国,公共艺术不仅是一个名词的借用,也是环境艺术、景观艺术和城市雕塑的同义词。公共艺术应该有自己的规定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在西方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它在当代中国的出现和使用不是偶然的。它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开放性和民主化进程在公共空间的反映。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共性,只有具有公共性的艺术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公共* * *”这个概念是在西方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根据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研究,在英国,17世纪中叶开始使用“public * * *”一词,17世纪末英语中出现“public”一词。在德国,这个词直到18世纪才出现。公共性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对。公共性的前提是对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权利的肯定。《美国独立宣言》(1776)指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国1789《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写道:“自由交流思想和观点是最宝贵的人权之一。每个人都享有言论自由、写作自由和出版自由,但他要为滥用法律规定的这种自由负责。”“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认为他对公共的一切都有利害关系;有权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公共领域这一范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在古希腊,自由民的公共生活是在广场上进行的,其主要行为是语言交流。这就是阿伦特所谓的“阳光广场”——古希腊的城邦宣传。但是,在古希腊,是不可能真正公开的。阳光广场当时只对贵族和自由民开放,大量的奴隶阶层无法享有自由对话的权利。基于哈贝马斯等人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西方社会学概念的公共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它是市民社会的产物,没有封建专制社会制度的张扬和张扬;2.它是民主的、开放的,已经进入公共领域;它是私有的,封闭的;3.被公众广泛认可或者普遍关注;4.它是参与性的,特点是自由交流和相互讨论。目前普遍认为,公共艺术是一种存在于公共环境中,与环境相协调,以人为本,为大众所认可的历史相对悠久的造型艺术。龚* *艺术是龚* *造型艺术的简称。包括:雕塑、壁画、装置、环境艺术等。其中,环境艺术包括艺术建筑和建筑配饰、艺术景观园林和景观园林配饰。在细分中包括:走廊、亭台、架台、立柱、桥梁、人行道、门头装饰、窗边装饰、装饰角线、塔楼、梯子、护栏、墙面装饰、照明灯、景观长凳、车站、旗帜、地下出入口、通风口、书报亭、邮筒、报栏、井盖、路崖、树池等等。由此可见,公共艺术其实是城市形象的体现,所以我们给它一个主观抽象的定位:公共艺术是“城市的年轮”。公共艺术属于城市。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从古至今都注重城市面貌和地域文化的建设。每当他们进入一座城市,尤其是古城或名城,都会被她充满传统文脉和特色建筑的城市风貌所感动。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些著名的景点或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社会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们是城市提交给观众的一张名片,这种文化视觉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淀成了“城市的年轮”。中国的故宫、华表、石狮、戴宇桥;天坛、圆丘、回音壁;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悉尼的歌剧院,纽约的自由女神像;Xi安的皇陵,雅典的神庙,开封的古庙,罗马的斗兽场,都是这个“年轮”上引人注目的圆圈!对公共艺术的广义理解虽然目前关于公共艺术还没有统一的表述,但总的来说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广义的公共艺术是指公共空间和公共场所的艺术。比如这是目前台湾省对公共艺术的流行理解,台湾省流行的观点是“公共艺术是指设置在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书法、摄影、雕塑、工艺等手段和技法。对于公共艺术更广义的理解,除了造型艺术的手段之外,其他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大众发生广泛关系的艺术样式,如表演、歌舞等,都包含在公共艺术中,广义的公共艺术概念的价值在于,在与私人和个人艺术相对立的意义上,在能够与广泛的社会群体沟通的意义上,它具有一定的描述功能;此外,由于各个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场景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在实施公共艺术时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点,广义的公共艺术因其更大的覆盖面和最广泛意义上的相互认同而更便于使用。严格来说,对公共艺术的广义理解和使用,并没有明确表达公共艺术所代表的具体价值,也很难说是一个学术定义。我个人主张狭义的公共艺术概念。我认为,只有在明确定义的意义上使用公共艺术的概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为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和推广发挥作用。公共艺术的基础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公共艺术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不仅仅是空间和场所的表征。一些评论者忽略了龚* * *艺术的具体历史内涵,将其视为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形式,对龚* * *艺术的概念进行了无限泛化,比如有人认为原始时期的巨石文化是最早的龚* * *艺术,有人认为埃及金字塔是古代龚* * *艺术,还有人认为我国甘陵、昭陵的神道石刻也是龚* * *。在一个没有公共性的社会,这些艺术在内涵上只能说是神权王权的艺术,在空间形式上只能算是户外艺术,不具备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公共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在西方艺术史上,艺术与大众的关系在18世纪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8世纪出现了文化市场,艺术以一种商品的形式出现,成为一种可供讨论的文化;17世纪更广泛的大众阅读群体和剧场观众取代了宫廷贵族狭隘的阅读群体和观众;作家和艺术家的客户取代了传统的赞助人,承担了向市场销售作品的任务;艺术批评出现在18世纪,人们有权对艺术作品进行评判...正是各种历史因素使得公共艺术的出现成为可能。2.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市民社会的出现,使得公共艺术有了它的社会学基础。从社会的权力结构来看,公共性和公共性的概念反映了公民参与公共空间的权力要求和意向,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民主化进程密切相关。只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才能真正把握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什么是权力?“是个人或群体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西方社会学理论p202)。从本质上说,公共艺术是社会权力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写一部关于空间的历史——也就是权力的历史”(福特《权力的眼睛》P152) (1)在市民社会出现之前,文学艺术是宫廷的专利。(2)随着公民社会的出现,出现了文化权力的转移。有了真正的公共图书馆,就有了“真正的受众”。市民的艺术才成为社会的主流。(3)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社会的阶段和阶级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比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颇具影响力的“第三条道路”理论,主张建立合作包容的新型社会关系,让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参与到社会中来,培养团结参与公共事务的精神。P382)这些理论对公共艺术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社会机制和社会政策的变化往往成为公共艺术发展的直接动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和艺术精英主义的消失,公共空间的发展受到许多西方政府的重视,对公共政策进行了许多调整, 如国家艺术基金会的“百分比艺术计划”和“公共场所艺术计划”,将公共艺术建设纳入了体制的轨道。 正是有了这些社会政策的支持,公共艺术才有了自身发展资金的保障。3.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公共艺术是当代文化的一种形式。虽然公共性的概念是在18世纪提出的,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兴起,公共性艺术本身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开始从美学向文化转型。(1)大众文化的兴起引起了艺术方式的变化: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艺术生活化的趋势。艺术已经更多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大众的日常生活问题。艺术家的话语风格发生了变化,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个人主义、精英主义、话语风格被生活化、通俗化、大众化所取代。艺术的作用方式也从过去的神圣感、宫廷感、经典感转变为追求有效的表达和传播,艺术与大众的关系成为一种互动的双向交流关系。(2)当代社会问题,公众关注的问题。当代艺术从审美到文化的转型使得社会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民族问题、性别问题、生态问题、绿色环保问题、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问题等等,这些都成为公共艺术关注的焦点。关注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中的地区和社区问题。地域性和社区性的问题得到了强调,艺术家和公众更加注重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社区和区域问题进行交流,艺术社区的属性和地域性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公共艺术的特点(1)方法论意识从事公共艺术的与其说是艺术家,不如说是社会工作者,因为公共艺术家必须有明确的方法论意识,受过社会学方法论的训练。他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如何完成。男艺人不再像过去那样把自己当成全知全能的创作者,躲在家里一支笔就能决定一切。他必须通过有效的方法确保男性艺术项目的实施。从事公共艺术,必须了解社会,了解社会艺术政策,了解与公共事务相关的工作程序,了解各种制度,善于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解释和陈述,以获得支持。从事公共艺术,必须明确公众参与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程序和标准;必须掌握听取民意的具体方法,如调查、统计、陈述、听取政治会议、媒体讨论、公众投票等。总之,人们基本上可以从一个公共艺术项目的方法论来判断它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以及它目前的水平。(2)参与式公共艺术与非公共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参与性。它必须是开放和民主的,它必须尊重参与者的社会权利,公平对待每一个参与者的意见。公众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公共艺术的参与不仅表现为公众对作品结果的参与,还表现为过程中正义的参与,促进了作品的进步。(三)互动公共艺术的互动表现为艺术、艺术家和公众之间良性的相互交流、沟通、选择和影响。这种互动的主体是平行的,大众的意志和意见甚至可以修改甚至推翻艺术家的想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作品的公共性。互动是作品的延伸,也是作品的组成部分。比如观众对作品的反馈,就成为了检验龚* *艺术成就的重要指标。互动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公共艺术的结果是开放的,它的测试方法是在互动中完成的。公共艺术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在消费之前是可以评估的。也不同于传统对一些精神产品的评价,如传统绘画,画家过去的名气、作品的技术指标、批评家的介入都会对作品的评价产生重要影响;公共艺术不一样。其成功的结论是公开的,公众是作品成功的最终评判者。只有在与观众的互动和接触中,作品的意义和评价才能最终完成。(4)过程艺术是过程的艺术,是艺术家与大众互动的产物。它关注的是工作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龚* * *艺术可能往往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有时间过程的社会事件,它会在时间的过程中不断呈现新的意义。如果只是一个静态的结果,对龚* * *艺术来说意义不大,一个公共艺术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这个很长的时间里,可能会出现很多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因为过程让公共艺术更加丰富。(5)问题导向公共艺术总是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问题,了解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哈贝马斯指出,存在“批判的公共性”。还有“操纵的公开性”。深入的公共艺术充分展示其价值立场,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体现社会正义和道德。只有以问题为导向的公共艺术才具有公共价值,这将有助于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警觉,有助于改善社会状况。(6)观念性的公共艺术是计划的艺术,从计划的层面来说,一个好的想法、一个合适的主张和一个明智的出发点是公共艺术成功的关键..公共艺术的概念还表现在,它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艺术,它不再是简单地给公共空间强加一种个性化的造型,也不仅仅是创造一种视觉上能与公共环境和谐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是一种思想的体现,它追求社会意义,希望在大众的参与下进入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公共艺术的概念还表现在手艺的退役;艺术的技巧、技术和工艺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大众所推崇。工艺是为表达思想服务的,材料、工艺、风格都不是公共艺术的目的(七)多样性公共艺术的多样性表现在:就场所的意义而言,公共艺术不能视为室外艺术,公共空间也不能仅仅理解为室外空间。只要具有公共艺术的特征,即使存在于室内空间,也可以视为公共艺术。就作品形式而言,公共艺术的多样性可以通过以下艺术形式来实现: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景观艺术、影像艺术、高科技艺术等等。(八)地域性公共艺术面临着社会与公众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总是体现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地域,公共艺术需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回应。社会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所以地区和社区往往存在与自身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的特殊问题。正是由于对地域性的强调,公共艺术成为特定地区或社区的一种积极参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