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科技节案例的内容是什么?

顺德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科技教育活动个案研究

[活动的目的]

61通过活动激发职业院校师生对发明创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使师生了解专利发明的申请程序,学会撰写专利发明书,学会如何创造发明。

61为职业院校发掘一批能创造发明,促进学校教研改革,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

[活动内容]

一、发明创造的源泉

6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发明。

61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如何选择发明创造的题目。

61让学生知道如何构思和实现发明。

61使学生能够学习创造发明的技能。

二、专利文献基础与检索

61专利文献介绍。

2.专利文献出版物的类型和专利说明书的类型。

61介绍了国际专利分类。

61介绍专利文献检索的知识和方法(主要网络查询方法)。

三、专利申请及其审批程序

61发明专利申请审批流程。

2.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必要文件。

3.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的要求。

四、上缴的专利发明竞赛作品(专利发明书籍和实物、模型等。)

[活动对象]

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2003年3月至2003年6月。

[活动指南]

一、活动准备

1,校领导会议给师生发了通知,说明了本次大赛的意义和重要性。

2.我校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以高一、高二(本学期高三已去社会实践)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选择部分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的学生作为主要培养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选拔10名学生,由班主任推荐。

61以班级为单位,为10名学生选择两名专业教师作为导师,组织导师学习培训工作,学习专利发明要求,撰写申请。

61通过讲座和上课的方式培养每个班10的学生。

二、活动流程设计

1.作为这次比赛的导师,我积极响应校领导的安排,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辅导了2 (3)班的10名学生完成发明创造的过程:学生先把自己的具体想法交给老师,然后老师从中挑选创意,师生双方利用业余时间一起学习,利用专利网站查询资料,储备可行的创意作品。

2.在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学校邀请顺德专利协会领导进行授课,给师生上课,让导师和学生明确大赛目的,掌握操作方法,以最高的热情参与大赛设计。

3.学生4月20日完成专利申请,导师向负责人汇报近阶段的问题和成果;4月21-23日开放电子阅览室和机房,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网上专利检索;4月24日、25日,学校筛选出部分创意专利申请,提交给主办方。

奖励方案:对能被学校选送参加区内竞赛的作品,每人思想品德加10分;对于入围并在区内获奖的作品,除了区奖,学校还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每获奖一人加15-20分;另外,学校要肯定辅导老师的劳动成果,对辅导学生获得奖励的老师给予物质奖励。重要的是精神鼓励,比如发证书。

三。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1,让学生知道大赛的重要性,教给他们一些发明创造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造的广阔空间,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可以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的想法。

2.当学生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时,导师不应该嘲笑他们,而应该注意引导他们改进和改造,向发明创造过渡。对于可以付诸实践的想法,要立即同意采纳,师生共同完成专利申请的撰写。

[活动总结]

1,本次大赛,我校管理措施到位、科学,取得了全区第三名(高中组第二名)的好成绩。主要表现:1)领导高度重视。从头到尾,校长和主任都亲自指导,还特意安排了几个机房进行专项训练。2)四级管理,职责明确。第一关:副总裁为第一负责人,对外联系,收集大赛资料;二楼:培训办主任为第二负责人,负责活动的整体组织管理。第三层:两名有发明创造经验的老师为竞赛指导老师,负责培训师生,联系上级领导。第四层:导师、班主任,负责培训、辅导学生,做学生思想工作。

2.竞赛目的明确,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积极性高。截止到4月底,我校* * *共收到学生撰写的申请数百份,其中45份由学校遴选并最终进入区内竞赛,共收录专利15项。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导师细心耐心,明确自己的职责。个别学生不会写申请,老师有足够的耐心指导学生完成。

3.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学校的辅导老师可以做到为人师表,大公无私。这个比赛的主要对象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而不是老师。对于一些学生不完整、零散、但有创意的想法,导师不计较个人得失,毫无保留地辅导学生完成作品。对于有奇怪想法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导师不会嘲笑他们,而是当老师,让自己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

4.从这次大赛中发现,职业中学有一些‘奇怪’的人才。他们虽然文化课不怎么好,但创作潜力大,动手能力强。如果这些学生被发现,他们将是社会生产中的一批无形“资产”,为社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