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是学生的求知欲给了我们力量,是领导关心的话语给了我们鼓励,是同事的笑容给了我们信心,是家长的信任给了我们支持。让我们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理解教育生活的真谛。“在实验室里,在科技开发项目攻关现场,总能看到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努力学习的身影。他就是2013年度“四川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我院航空电子工程系教授——曾伟一师。曾伟,教师,自2002年2月1982至今一直在成都航空航天学院任教。匆匆而过,已经31年了。在一线教学岗位上,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把自己的爱奉献给每一位学生,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中,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办公室主任和专业负责人,其团队参与了多项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承担了多项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成果。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中,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孟兵,航空制造工程系教师,工学博士。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8篇被SCI、EI收录,获国家专利5项。同时,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他不断拓展自己的技能,先后考取了PRO/E三维建模与模具设计工程师和moldflow应用工程师。他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无论教师职业有多苦、多累、多孤独,我都能忍受这种辛酸和孤独,把我的一切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用热情对待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
来自航空电子工程系的任菊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她总是倾注全部的情感,坚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都要把学生当孩子、当亲人,用爱洒向他们,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投资教育就是爱,我们可以成就大事。”她跟记者分享了一个她和学生之间的小故事:有一次上课前,班上一个学生提前到了,她叫了他的名字。他能帮我搬设备吗?同学很惊讶,说:“老师,你知道我的名字!”从那以后,这个同学每次上课都很活跃,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是班里有名的逃课大王。“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刻,尽我所能做一个同学们能记住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学而不厌的君子,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建筑工程系的李勇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他经常问自己“三问”:目前的能力能否培养出企业喜欢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学生喜欢我的教学风格吗?通过这“三问”,他学会了如何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如何深入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情况,如何因材施教。
有些人只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但管理工程系的何晓玲老师却把当好老师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只有把教师工作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来热爱、珍惜和投入,才能看到光明的前景,才能感受到这项事业的光荣和欣慰。”她经常放弃休息,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意见和愿望,征求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建议或要求,耐心解答,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都航空航天学院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汽车工程系的刘巧嫣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她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承担了“汽车四轮定位教学仪器”等多项技术研究和教具开发项目,改善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办学条件,转化了产品,赢得了好评。在平时的教学中,她宽严相济,积极解决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惑,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喜爱。
培养好自己教的学生是每一个老师的目标和理想,也是航空维修工程系老师张驰最大的心愿。“学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动力。每当我因为疲劳而想放松的时候,看到学生们渴望学习的眼神让我有一种负罪感,也让我重新燃起了降温的热情,再次以新的面貌投入到教学中。”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去年,在张驰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参加了第42届世界飞机维修项目技能大赛,获得了第三名。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工程师,责任重大。”因此,工程训练中心的李冰老师认真备课,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李冰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个学生从心底里热爱画画课,但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全国学生绘画比赛的选拔中时,却意外地一次又一次落选。李冰老师总是耐心地开导和帮助他,最后学生们在比赛中获得了奖。
熊敏是基础教学部的一名年轻教师,刚刚从教两年。她已经把自己的全部热血、心血和智慧,投入到一个小小的三尺讲台里。“梦想着雄鹰的翅膀,梦想着超越辉煌,却发现自己的翅膀早已给了学生。在雏鹰展翅的每一次试飞中,我都听到了理想直击苍穹的回声。”作为老师,她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最终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信任和亲近。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看着我们的优秀教师,他们是高职教育的普通一员,却用行动把平凡变成温暖,浸润人心。他们做着最平凡的事,却书写着感人的不平凡人生。
自己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