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生物蜡块专利

一百多年前,有人把20多只英国兔子带到澳大利亚繁殖。兔屋毁于一场大火,幸存的兔子逃到了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合兔子生存,再加上那里没有天敌,这些幸存者以惊人的速度繁殖,成为兔子。它们与羊争食,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

近年来,在我国南方一些沿海地区,一种名为薇甘菊的“植物杀手”悄然登陆,并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条件下迅速蔓延。没过多久,花木稀疏的荔枝树、香蕉园、美丽的小山、原野,很快就被薇甘菊覆盖。这些入侵者粗壮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了当地的植物,带走了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分,对当地的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为1,学名紫茎泽兰。(紫茎泽兰(Spreng。)R.M .金&;h .罗布。)英文名:Crofton Weed中文同义词:解放草、破坏草分类地位:菊科识别特征:茎紫红色,腺状短柔毛,对生叶,椭圆形三角形,边缘粗锯齿。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mm,排列成伞状,总苞片3-4层,开小白花。高度为1-2.5m。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有性和无性繁殖。每株植物每年能产生大约1000个瘦果,这些瘦果由风通过冠毛传播。根茎发达,依靠强大的根茎可以迅速蔓延。它们可以分泌化感物质,排挤许多邻近的植物。产地:中美洲,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地区。中国。四川(西南),台湾省,垂直分布上限为2500m。传入扩散的原因及危害:1935发现于云南南部,可能经缅甸传入。在其发生区,往往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排挤当地植物,影响天然林恢复;侵占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运河,堵塞交通,全厂有毒有害畜牧业。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紫茎泽兰对株高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田间寄生率可达50%以上;(2)替代控制:用短柄草、红三叶、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的效果。(3)化学防治:2,4-D、草甘膦、敌草快、麦草畏等除草剂10多种。对紫茎泽兰的地上部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根部的效果较差。薇甘菊学名H.B.K .英文名:Mile-a-minute杂草分类现状:菊科识别特征:茎细长,匍匐或攀援,多分枝;茎中部叶三角状至卵形,基部心形;有花头的白花。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微木质藤本植物,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它的茎节和节间可以生根,每个节的叶腋可以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的植株。产地:中美洲;它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中国分布现状:现广泛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传入原因及危害:1919在香港出现,1984在深圳发现。薇甘菊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藤本植物。攀援灌木和乔木后,能迅速形成全株覆盖之势。植物因光合作用被破坏而窒息,薇甘菊还能通过产生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对于6-8m以下的树木,尤其是一些密度较低的次生林,景观林危害最大,可造成树木枯萎死亡,造成灾难性后果。该物种已被列为全球最有害的100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控制方法:目前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国内外都在进行化学和生物防治研究。3.空心莲子草。)Griseb英文名:Alligator Weed中文同义词: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分类地位:苋科。鉴别特征:水生植物无根毛,茎长1.5-2.5m;陆生植物可形成肉质贮藏根,直径约1cm,有根毛,株高30cm,茎实,节间最长15cm,髓腔小3-5mm,对生叶,长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头总柄1.5-3cm,花白色或粉红色。旱地型肉质贮藏根受刺激可产生不定芽。它们在生长高峰期每天能长2-4厘米。花期5月-10月,它们往往不结果。产地:南美;它广泛分布于世界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的分布现状几乎遍布中国黄河流域以南。近年来,天津也发现了归化植物。传入扩散的原因及危害:1892出现在上海附近岛屿,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逃逸造成草害,具体表现为:(1)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2)排挤其他植物,使群落物种单一;(3)覆盖水面,影响鱼类生长和捕捞;(4)危害农田作物,造成产量损失;(5)田间大量沟渠增生,影响农田排灌;(6)侵占湿地和草坪,破坏景观;(7)滋生蚊蝇,危害人体健康。防治方法:(1)来自南美的专属天敌昆虫水松瘿蚊(Agasicles hygrophila)对水生植物的防治效果较好,但对陆生植物的防治效果较差。(2)机械和人工防治适用于密度低或新入侵的种群。(3)使用除草剂,如草甘膦、农达和水花生。短时间内对空中部分有效。4.海豚草的学名是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英文名是Ragweed,Bitterweed。

分类地位:菊科:高度1m以下,茎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叶为一至二回羽状,边缘有小裂齿。雄花序呈碟形,排列成一般形状,雌花序生于雄花序的下部或上部叶腋。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地、路边、沟渠或农田,适应性广。豚草种子具有次生休眠和抗逆性强的特点。产地:北美;在世界各地被驯化。中国分布状况: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约15个省、直辖市。传入扩散原因及危害:65,438+0,935年发现于杭州,为恶性杂草,危害如下:(65,438+0)花粉是人类花粉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2)侵占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3)释放多种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和排斥作用。防治方法:(1)豚草卷蛾生物防治效果好;(2)苯达松、虎威、克无踪和草甘膦能有效控制豚草的生长;(3)紫穗槐和沙棘的替代控制效果较好。5.有毒小麦的学名是毒草,英文名是Darn El rye-grass。毒麦的分类地位是禾本科。显著特征:茎丛生,高20-120cm。叶线形,披针形,长6-40cm。宽3-13厘米,穗状花序窄,长5-40厘米,主轴呈波浪状,两面有凹槽,有8-19个互生小穗;每个小穗包含(2-)4-6朵花。第二颖片有5-9条脉;芒长7-15毫米。颖果椭圆形,长4-6毫米,绿色,有紫褐色晕圈。生物学特性: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广,分蘖力强。它的种子比小麦早,成熟后随颖壳脱落。种子繁殖。产地: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现在它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分布现状:除西藏和台湾省外,全国各省(区)均有报道。传入扩散的原因及危害:是通过小麦种子传播的。在1954从保加利亚进口的小麦中发现,可严重降低小麦作物产量。小麦种子被真菌Stromatinia Temulenta Prill感染。&;特拉华河感染会产生特穆林,它可以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人吃了含4%毒小麦的面粉会中毒。中毒小麦用作饲料时,还会引起家畜和家禽中毒。控制方法:手动拔出。互花米草的学名。英文名:Smooth Cord-grass分类地位:禾本科鉴别特征:茎为1-1.7m,直立不分枝。叶子长60cm,基部宽0.5-1.5cm,至少干的时候卷进去。叶舌毛呈环状,长1-1.8cm,穗由3-13穗组成,长(3-)5-15cm。小穗长10-18毫米,呈叠瓦状排列。颖片先端有点锐尖,有1脉,第一个颖片比第二个颖片短,沿脊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花药长5-7毫米。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潮间带。植物耐盐、耐淹、耐风浪。种子可以随风浪传播。根分布在深达60cm的海滩土壤中,一株植物一年可以繁殖几十株甚至上百株。产地:美国东南海岸;移植到美国西部和欧洲海岸。中国分布:上海(崇明岛)、浙江、福建、广东和香港。引种扩散原因及危害:1979年引种,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成为有害杂草,表现在:(1)破坏沿海生物栖息地,影响滩涂养殖;(二)堵塞航道,影响船舶出港的;(3)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诱发赤潮;(4)威胁当地沿海生态系统,导致大型红树林消失。防治方法:除草剂可以去除地上部分,但对滩涂内的种子和根系效果较差。7.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 (L .)h .罗布。)英文名:香泽兰,苦灌木,暹罗草中文同义词:紫茎泽兰分类学:菊科鉴定特征:高3-7m,根茎粗壮,茎直立,分枝展开,叶对生,卵圆形三角形,先端短而渐细,边缘粗锯齿,三脉明显,两侧粗糙,具柔毛,红色。花头呈伞状排列;总苞为圆柱形,长65438±0cm,有3-4层总苞。花冠管状,淡黄色,柱头粉红色。瘦果窄线形,有棱,长5mm,棱边有短刚毛,冠毛脏而白,毛粗糙。生物学特性:丛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瘦果可借冠毛随风传播,成熟季节正好在干燥多风的旱季。广泛分布于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台湾省、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云南、贵州。传入扩散的原因及危害:飞机草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泰国引种栽培,1934在云南南部发现,危害多种作物,侵占牧场。当高度达到15 cm以上时,能产生化感物质,抑制邻近植物生长,使昆虫拒食。叶子有毒,含有香豆素。用树叶擦皮肤可引起红肿、起泡,误食幼叶可引起头晕、呕吐,还可引起家畜、鱼类中毒。它是尾孢霉的中间宿主。叶斑病病原体。防治方法:先用机械或人工拔除,再用除草剂处理或种植生命力强、覆盖性好的作物来替代。利用天敌昆虫假卷叶螟进行防治有一定的效果。8.凤眼莲。)Solms英文名:Water Hyacinth中文同义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水葫芦的分类地位:雨久草科鉴别特征:水部分高30-50(-100)cm,或更高。茎上有长长的匍匐枝。基生叶莲座状,宽卵圆形,宽卵圆形至肾形,明亮,叶脉弯曲;叶柄中间部分有些肿胀,里面有很多气囊。花呈紫色,上部较大,中部有黄色斑点。胶囊是椭圆形的。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漂浮于水中或生泥中。繁殖方式以无性繁殖为主,将匍匐枝从母株上分离,5天可增加植株数1倍。一个花序可产300粒种子,种子在水下可存活5次。现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温暖地区。中国分布现状:辽宁南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19省(自治区、直辖市)栽培,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作为杂草逃逸。引种扩散的原因及危害:台湾省1901年从日本作为花卉引种,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逃逸。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吸收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后沉入水底,对水质构成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子和苍蝇。控制方法:(1)人工捕捞;(2)食物天敌凤眼莲和鸦胆子具有控制作用;(3)除草剂在短时间内有效。9.假高粱的学名是高粱。英文名是Johnson Grass。阿拉伯高粱的分类地位是禾本科。显著特征:它有伸长的根茎,分枝,直立的秆,1-3m高,宽和线形的叶子。分枝轮生,在与纺锤体的连接处有白色的毛;小穗成对,一个有柄,一个无柄,长3.5-4毫米,无芒,具柔毛。颖果棕色,倒卵形。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田野、果园、河岸、沟渠、山谷和湖岸的潮湿地方。花期6-7月,果期7-9月,种子和根茎繁殖。现在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加拿大、阿根廷等高纬度国家。中国分布现状:台湾省、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福建、湖南、安徽、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河北、四川、重庆和云南。引种扩散的原因及危害: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台湾省南部栽培,同时在香港和粤北发现驯化。种子经常在进口的农作物种子中被引进和传播。它们是高粱、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甘蔗、黄麻、红麻、苜蓿等30多种作物田里的杂草,不仅通过生态位竞争降低作物产量,还可能成为许多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寄主。此外,本种可与同属的其它种杂交。防治方法:(1)对于混杂在进口种子中的杂草,(2)借助于中耕和秋耕除草,将根茎置于高温干燥的环境中;(3)通过暂时积聚水来抑制其生长;(4)使用草甘膦或四氟丙酸等除草剂防治. 55438+00,学名:Opogona sacri(Bojer)英文名:banana蛾中文同义词:Banana蛾分类地位:鳞翅目Hieroxestidae识别特征:成虫体长7.5-10mm,翅披针形,前翅有两个明显的暗褐色斑点和许多细褐色条纹,触角丝状,足厚而平,飞节最长,后足胫状关节椭圆形。长约0.5毫米。幼虫乳白色,透明。蛹为亮褐色,背部为暗红褐色,末端多为黑色。生物学特性:1年发生3-4代,在15℃下生命周期约3个月,在较高温度下可达8代之多。幼虫极其活跃,敏捷,被虫蛀。

产地: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分布状况:已遍布65,438+00多个省、直辖市。南方更严重。在这些地区,几乎所有的地方巴西木材(龙血树fragransker-gavl。)可见已被甘蔗螟危害。传入扩散的原因及危害:易随寄主植物传播扩散,在欧洲已有。巴西木是一种重要的寄主植物。1987年,甘蔗螟随进口巴西木进入广州。随着巴西木在中国的普及,甘蔗螟也在上世纪90年代传到了北京。甘蔗螟的食性范围很广,威胁着香蕉、甘蔗、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和温室栽培的植物,尤其是一些珍贵的花卉。重的情况下,整个干部的皮层会被完全掏空。防治方法:幼虫越冬埋植期是防治该虫的有利时机。可以用与菊花乳剂杀灭率相等的农药灌溉茎的受伤部位,将敌百虫制成的毒土撒在花盆的表层土中。在大批量生产的大棚里,可以用敌敌畏布条熏蒸,也可以喷洒菊醋化学药剂。当巴西木的茎部分损伤时,可采用局部注射斯氏狸殖吸虫进行生物防治. 55438+01,学名:Oracella acuta(Lobdell)英文名:Lobdelly Pine Mealybug中文同义词:Pinus taeda。分类地位:同翅目:伪蝇科。鉴别特征:若虫椭圆形至不对称椭圆形,长度为1.02-1.52mm.3 .虫体在末龄时分泌蜡,形成白色蜡袋,覆盖在虫体上。雄性成虫分为有翅型和无翅型。与当地松粉蚧不同的是,松粉蚧的雌成虫为梨形,腹部向后指,触角为7节。特别粗壮的枝梢昆虫的数量最多。有些若虫只在越冬期间藏在老针叶鞘里。它们产卵量大,对温度条件要求不高,能忍受一定的低温。产地:美国。中国分布现状: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报道。引种扩散原因及危害:1988随湿地松无性繁殖材料进入广东台山,达到65438。它已经蔓延到广东省的许多县市,摧毁了27.7万公顷的松林。据估计,松树粉蚧正以每年70,000公顷的速度蔓延。近30年来,我国从美国引进了许多优良的松树品种,其中湿地松、火炬松和加勒比松是最广泛种植的。这些寄主促进了松粉蚧的传播,同时也帮助了当地的马尾松。南亚松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广东省中部沿海低海拔地区危害相当严重,而且危害面积正在迅速蔓延。这种昆虫能忍受冬天的低温,说明它有向北扩散的可能。防治方法:国内进行了多次化学药剂和微生物防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杀虫效果,但在生产上尚未广泛应用50438.000000000606学名:红脂大小蠹英文名:红色松节油甲虫中文同义词:分类地位:鞘翅目,小蠹科鉴别特征:成虫为圆柱形,体长5.7-10.0mm,淡至暗红色。男的2.60宽。昆虫身体上稀疏地覆盖着不规则排列的长毛。雌虫与雄虫相似,但上眼线前额中部明显隆起,前胸较大,鞘翅目末端粗糙,颗粒略大。生物学特性:主要危害已变得成熟衰弱的大径立木,特别是在新鲜伐桩和采伐中。虫期0年1-2代不规律,一年除。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雌成虫先到达树上,吃入内外树皮至形成层,木质部表面也可刻纹。在雌虫入侵后的短时间内,雄虫进入隧道。当它们到达形成层时,雌性昆虫首先向上进食,并不断向两侧或垂直方向扩展通道,直到汁液停止流动。一旦汁液停止流动,雌虫就向下进食。它通常到达根部。流动的脂肪和虫蛀的碎屑的混合物凝结成一个漏斗状的块,围绕着入侵的洞口。各种昆虫都能在树皮和韧皮部之间越冬,主要集中在树的根部和基部。原产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传入扩散的原因及危害:于1998在中国山西阳城首次发现。推测引种与80年代末山西从美国引进木材有关。与北美的情况不同,它不仅攻击树势弱的树木,还攻击健康的树木,导致该地区大量寄主死亡。1999年底,该虫在河北、河南、山西发现面积52.6万hm2,其中严重危害面积654.38+0.3万hm2,部分地区油松死亡率高达30%,已造成600多万棵松树死亡。山西2000年调查统计,受害面积达65.438+0.63 hm ~ 2,其中成灾面积96.5438+0万hm ~ 2,有松树342.4万株。

防治方法:对受损严重的树木进行清理,对树桩进行熏蒸,消除残傻,避免再次在树桩上产卵的危害。成虫入侵期在树基部喷洒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可防止成虫入侵。13,美国白蛾学名(Drury),美国白蛾英文名,美国白蛾中文同义词:秋幕毛虫,秋幕蛾。分类地位:鳞翅目灯蛾科,鳞翅目。识别特征:成虫为白色,体长12-15 mm,雄性触角呈梳齿状。前翅上有几个棕色的斑点。雌触角呈锯齿状,前翅为纯白色。它是卵形的。幼虫的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头部的颜色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种。蛹呈纺锤形,暗红褐色、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幼虫体毛组成。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在辽宁等地1发生二代。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上越冬,幼虫孵化结网,叶片吃光后,幼虫移至树枝和细枝的另一部分,编织新的网。产地:北美。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传入扩散的原因及危害:1940年传入欧洲,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土耳其等地,5000.0000000006辽宁渔民携带的木材于1981年传入山东荣成县,先后在山东传播。天津1995发现,陕西武功县1985发现,并造成危害。主要通过木材、木质包装等传播。,而且可以通过飞行进一步传播。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都能向外扩散。农作物、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可将人口密集的果园、旅游区、树大道上的树叶全部吃光,造成部分树枝甚至全株枯死,严重威胁蚕桑业、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受害树木身体虚弱,易受其他病虫害侵害,抗寒、抗逆能力降低。幼虫喜欢吃桑叶,对养蚕造成威胁。防治方法秋冬季人工挖蛹;喷洒溴氰菊酯醋、除虫脲等化学和生物农药。14、非洲巨螺学名:A聊富里卡(F门ochrussac)英文名:非洲巨螺中文同义词:褐云玛瑙螺、巴比伦螺、甘蓝螺、花螺、法国螺分类地位:柱尾螺(Stylomnatophora Agatinaceae achatidae)鉴别特征:脐孔由轴唇封闭,壳口长且呈扇形;壳内浅蓝色蜗牛层数为6.5-8层;软的部分呈深褐色或黄色,壳高约l0cm。脚肌肉发达,背部黑褐色,粘液无色。生物学特性:它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植被丰富、有大量腐殖质的地方。它们在六月到九月最活跃,它们在早上或晚上活动。它们的食性杂而大,幼螺多为腐生。它们雌雄同体,杂交繁殖,生长迅速,5个月就能交配产卵。它们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一次产卵量达到100-400。寿命可达5-7年。它有很强的抗逆能力,遇到不良环境会迅速进入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存活数年。产地:非洲东部海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奔巴岛和马达加斯加岛。中国分布现状:已扩散至广东、香港、海南、广西。台湾省等地。传入和扩散的原因和危害:作为人类食物、宠物和动物饲料等。,除原产地外,还传播到南亚、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扩散速度非常快。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福建厦门发现,很可能是一个新加坡华人带来的植物引种的。后来,它作为一种美味的食物被引进到许多南方省份。除人工引种外,其卵和幼虫可随观赏植物、木材、交通工具、包装箱等传播。,并可在卵期混入土壤中。它们咬掉各种作物芽、枝、叶、茎的表皮,成为危害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害虫。这种蜗牛也是人和牲畜的寄生虫和病原体的中间宿主。控制方法:养殖场必须建立隔离制度;水产养殖结束后,必须彻底灭螺。除了药物控制,要用各种方法尽可能的杀死它。15,福寿螺,苹果螺,金苹果螺,亚马逊伊安螺,中文名:福寿螺,苹果螺,雪螺的分类地位:中腹足纲福寿螺科,腹足纲。区别特征:壳薄,椭圆形;浅绿色橄榄到黄棕色,光滑,在壳的顶部有5-6个快速生长的螺旋层。螺旋部分为短圆锥形,体螺旋层占壳高的5/6。缝合线较深,壳口较宽且连续,高度占壳高的2/3。胼胝质薄,蓝灰色,脐孔大而深,有角质、卵圆形、同心生长线,核近内唇轴缘,壳高8cm以上。壳径7cm以上,最大壳径可达15cm。

生物学特性:喜栖息于水流缓慢的河流、潮湿通风的沟渠、溪流、水田等。它们是底栖的,两性的,有休眠和冬眠的习惯。它们在三月初开始交配,并在水边挺水植物的茎干或堤岸上产卵。最初的产卵块是鲜艳的橙红色,卵在空气中逐渐变成淡粉色。一只雌性福寿螺通常在1年生产2400-0年。孵化率可高达90%。其繁殖速度比亚洲稻田本地近缘种快10倍左右。虽然它是水生物种,但在旱季,它可以在潮湿的淤泥中度过6-8个月。一旦被淹没或灌溉,它可以再次活跃。产地:亚马逊河流域。中国分布现状: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1981引入广东。1984左右,作为本省特有的经济动物被广泛栽培,后被引入外省栽培。但由于过度种植、口感差、销路不好,被大量废弃或逃逸,很快从农田蔓延到自然湿地。福寿螺食量很大,能吃粗糙的植物。它的排泄物会污染水体。它对稻米生产的损失显然超过了它作为食物的价值。福寿螺除了威胁水生贝类和水生植物,破坏食物链外,还是包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防治方法:重点做好越冬成螺和一代成螺产卵前的防治,减少二代的发生,及时防治二代,整顿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后残螺数量,并人工抓螺捡卵,以养鸭吃螺为主,药物防治为辅. 16、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英文名:Bull Frog,American Bullfrog中文同义词:American frog分类地位:Anura (Salientia)蛙科,蛙科。显著特征:大而粗壮,体长152-l70mm。头部长宽相近,口鼻部钝圆,靠近口鼻部的鼻孔朝上,耳膜很大,背部皮肤略粗糙,卵小。卵径12-1.3 mm .蝌蚪全长可达100 mm以上.生物学特性:生活繁殖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水域。成蛙除繁殖季节外,一般以分散的方式栖息在水域。蝌蚪生活在底栖生物中,经常在水生植物中觅食。它们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包括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鱼和青蛙。他们甚至互相吃掉对方。它们能在1年内产卵2-3次,每次产卵10000-50000粒。3-5年性成熟,寿命6-8年。原产地:北美洛矶山脉以东,北至加拿大,南至北佛罗里达。中国分布现状:几乎遍布北京以南(包括台湾省)。都是自然分布的。传入扩散的原因及危害:因食用而广泛传入世界各地,1959年传入中国。牛蛙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容易入侵和扩散。当地两栖动物面临减少和灭绝的危险,甚至已经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如滇池的当地鱼类。同时也对一些昆虫种群构成威胁。早期饲养和管理方法不当是其传播的主要原因。国内贸易和消费加工缺乏严格管理,动物在长途贩运加工过程中逃逸。控制方法:加强牛蛙养殖管理和餐饮业控制,避免入侵范围进一步扩大。将饲养方式由放养改为圈养。在蝌蚪期进行清池处理,控制种群数量,捕捉和消耗牛蛙的成体资源,从而控制其自然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