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骁龙888和麒麟9000,为什么华为新机只能支持4G?

再次,很多小伙伴一定听说过巴龙5000和X55/60基带。

5g手机的天线、射频芯片、基带都需要全面升级,其中射频芯片直接影响手机的信号发射和接收。没有它,手机根本连不上移动网络。

射频芯片是模拟芯片皇冠上的明珠,模拟芯片一直是中国的软肋。

美国对华为的四轮制裁中,第一轮就是物理清单芯片被禁。华为早有备胎计划,导致美国失算。但中兴在第一波制裁中放弃,支付了天价罚款。从这一轮制裁来看,华为基本上买不到美国的射频集成芯片。好在华为没有完全依靠美国厂商提前备货,避免了中兴的遭遇,通过在日本采购村田射频前端组装的分立元件,做起了打造5g手机的备胎。

然而,随着制裁和技术禁令的升级,许多美国合作伙伴和盟友做出了回应。还行,备胎供应链也没用。至于禁止华为芯片代工的台积电,在2020年9月15之前为华为的麒麟9000加班加点,但华为的射频芯片早在一两年前就没有投入了。另外,18年人们开始意识到华为坚持不懈的研发。从上到下支持华为,华为手机卖的很好,5g射频芯片库存疯狂减少。余承东自己好像也说过,华为会晚一点发布4g手机。

射频芯片的全球竞争

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长期以来主要被村田(日本)、Skyworks、博通、Qorvo、高通等国外龙头企业占据。根据Yole Development的数据,2018年,前五大射频器件供应商占据了射频前端80%的市场份额,包括村田(26%)、Skyworks(21%)、博通(14%)、Qorvo (13%)。

国际领先企业起步较早,知识渊博,在技术、专利、工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领导力,通过一系列产业整合拥有完整的产品线,在高端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另一方面,企业大多以IDM模式运营,具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能力,综合实力较强。这些公司也是华为、苹果、三星等主要手机品牌的供应商。5g手机需要升级三大件。

射频芯片自主实力:卓胜突破两个单点,走射频全链。

国际射频芯片长期被巨头垄断,卓胜威的许更为明智,选择了一条错位竞争的道路,在巨头的夹缝中寻求唯一的生机。在卓胜伟早期,许韩志放弃了技术难度高的东西,转而专攻技术难度低但需求高的领域。抛弃了国内拥挤的PA(射频功放)赛道,选择了别人看不到但需求却真实存在的LNA(低噪声功放)和切换赛道,为卓胜伟赢得了发展空间,掌握了独有的技术。最终,卓胜伟获得了:来自三星、华为、小米和OV的客户。

公司大部分收入在射频开关上,占比超过85%。另外12%在LNA。经营策略的最终结果是其卓越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40%+毛利率:50%+净利率:30%+

然而,射频开关仅占射频前端市场价值的7%,LNA仅占2%。而且大头在滤网上50%以上。剩下大头的30%在PA上。另外3%在天线协调器上,这里基本没有开关lna的发展空间。是公司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产业链安全的需要,去强制其他组件。近日,卓胜伟增资30亿元,自建生产线。是不是感觉很廉价?模拟芯片对工艺要求不是很高。很玄学(受环境干扰,不像数字ic,一个是零,一个是零)。设计和制造需要紧密结合。没有晶圆模式,可以做难度较小的零件。怎么能和代工厂内部沟通,比如滤网?最近新闻说华为最近在搞90nm,估计也想搞模拟芯片。毕竟海思在射频领域积累很多,数字ic对工艺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