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搭配不当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搭配不当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病句搭配不当,欢迎阅读
病句搭配不当1
1、(09安徽)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I 解析?狂风?下了起来?,搭配不当。
2、(07江苏)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公众的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可改为?公众的专利意识明显增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3、(09重庆)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解析属动宾搭配不当,?看见?与?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改为?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原来幽香是从那里释放出来的?。
4、(09江西)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解析?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
5、(04天津)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解析(删掉孩子后的?的?。或?孩子的教育问题?改为?教育孩子?。前一种改法对吗?)
6、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解析(?劳动?不可能是?一天?,删去?的劳动?)
7、(08辽宁)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解析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人们?是集体名词,不能用?无数?修饰,可将?人们?改为?人?。
8、(07北京)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解析定语和修饰语不搭配,?一台?不能修饰?剧本?,应将?一台?改为?一个(部)?,或将?剧本?改为?话剧?。
9、(08四川)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解析两面对一面,?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会使得国力变强。
10、(08浙江)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解析两面对一面,据题意?欠缺的?应是?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所以应去掉?能否?。
病句搭配不当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09年浙江)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降低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
8.(09年湖南)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敝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阐明了?张扬?动宾搭配不当。)
9.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10.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1.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4.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5.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6.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7.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8.(09天津)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19.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20.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