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八大奇迹全文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胜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根据它们被发现的时间,它们被命名为兵马俑1号坑、2号坑和3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隧道内有10个2.5米宽的夯土隔墙,由粗横梁支撑,再铺上芦苇席、细泥、填土。底部用青砖铺成。一号坑的兵马俑是按照实际战斗队形排列的。在坑的东端是一条长长的走廊,三排勇士朝东,每排70人,手拿* * * * 210。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先头部队。长廓的南面有一排朝南的武士,是右翼,北面有一排朝北的武士,是左翼。西边有一列朝西的勇士,是后卫。他们手持弩等远程武器,担任全军的警戒任务。65,438+00隔墙分隔65,438+065,438+0隧道38列朝东,每路中间各布置一辆战车。所有的兵马俑都穿着盔甲,手持长武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一号坑共有27个勘探点,出土了6000多件兵马俑,其中大部分是步兵。

一号坑东端往北20米就是二号坑,是由四个兵种四个单元组成的长方形军阵。预计可出土陶俑1000余件,车马、鞍马近500匹,面积6000平方米。第一个单元,即大桶突出于俑坑东侧的部分,是一个由334件弓弩手俑组成的小正方形。第二个单元,雕像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个洞,它是一个由64辆战车组成的正方形。每辆战车上有三名中士。第三个单元,俑坑的中间部分,包括九至十一个洞,是一个由19辆战车和100多个附着在车上的非武装俑组成的正方形。第四单元,俑坑北半部,包括12至14孔,是由六辆战车、124鞍马和骑兵俑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连接组成大阵,也可以单独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可攻可守,自我保护能力强,反应迅速。二号坑的四个单位中有三个装备了战车,战车占整个军队面积的一半以上,证明了战车仍然是秦朝的主要作战力量。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25米,一号坑以北25米。平面呈凹形,面积520平方米。只有4匹马,1辆车,68个泥人。在三号坑中发现了一种无刃武器——铜橹。在秦朝,青铜奁是专门用于仪式目的的武器。在北厢房里,还发现了一块残留的鹿角和一堆腐烂的动物骨头。可能是专门进行战前占卜或祈祷活动的场所。纵观三号坑的整体布局,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陶俑从1.78m到1.97m,重量不一,从不足110kg到300 kg不等。今天,人们已经看不到陶俑五彩缤纷的原貌了。然而,大多数陶俑和马仍然有颜色的痕迹,有些颜色甚至完整如新。有红、绿、蓝、黄、紫、棕、白、黑、朱红等10多种颜色,都是矿物原料,说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能大量生产和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绘画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引人注目的武器是一把青铜剑。2000多年过去了,它的表面并没有生锈,依然异常锋利,光亮如新。你可以一次刮开20张纸。经鉴定为铜锡合金,含有十余种其他稀有金属。表面有一层10 ~ 15微米的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表明是用铬盐氧化技术处理过的。镀铬技术是德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的,但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给武器镀铬,这真的很神奇。

1980 12秦始皇陵以西20米处发掘出两座大型彩绘青铜车马,按发现顺序被列为一号、二号。这两辆公交车都是四马单轴,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第一辆车应该是古代的“高车”。二号车厢名为“车安”,分为前帝国室和后乘客室。这两个房间被一道汽车墙隔开。司机坐在前面的御室,师傅坐在后面的客室。这辆车有一个椭圆形的伞盖。此车漆成白底,二号车配有1,500多件金银组件和饰品,看起来华丽而富有。可能是为了秦始皇的灵魂旅行。一号车配有弩、箭、盾,司机戴官帽,可见这辆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安全的。

铜车马除了大小是真车、真马、真人的一半左右外,其他与真车、真马、真人无异。铜车马由3400个大小不一的零件组装而成。车长3.17,高度1.06米。青铜马高65-67厘米,长1.2米,重量不等,从177公斤到212.9公斤不等。车、马、人的总重量达到1.243公斤。主体是青铜铸造的。车马金银饰1720。金银器皿总重量为7公斤。其精湛的制作技术和逼真的造型艺术令人惊叹。比如伞状车罩4 mm厚,车窗只有1 mm厚,还有很多通孔。才真旺姆-罗由细如发丝的青铜丝制成,直径只有0.1mm。马的项圈是由42块金子和42块银子焊接而成的。考古学家只能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到这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的焊接痕迹。马的笼头是由一根金管和一根银管制成的,它们由按扣连接。笼头上有一个别针,拔掉别针就可以完全取下笼头。据初步研究,青铜车马是通过铸、焊、铆、嵌、嵌、凿、刻等工艺制成的。

青铜车马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高等级、最精美的青铜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的发掘为考证秦代冶金技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世界第八大奇迹——三星堆遗址探秘

新华网成都7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冯昌勇在四川广汉市郊,有一座类似太空物体的奇特建筑,底部呈斜椭圆形,主体呈圆锥形,远远就能听到微弱的音乐。这是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三星堆遗址建造的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是距今5000 ~ 3000年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12平方公里。这是20世纪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外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关于

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遗址和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1988 1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有三种不同但不断发展的考古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大型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第二阶段文化;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以三星堆弃古城为代表的三个时期的文化,就是成都的“十二桥文化”。

三星堆文化二期,青铜文明的文化特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影响也已超出传统古蜀王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波及陕南、江汉平原。同时,青铜文明还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长江中游和陕南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的强大凝聚力和对外延展性。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中有许多谜团。各国考古学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仍有许多永恒的谜团仍难以破译,以至于不少外媒称三星堆遗址来自“外星人”的文化。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真实而奇异地向我们展示了灿烂的古蜀文明。其中,最令人惊叹和惊异的是许多铜像。这些铜像铸造精美,造型各异,从夸张的造型到精美细腻的人像,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神秘群体。

在许多铜像中有三个著名的“千里眼和耳朵”的模型。它们不仅体型巨大,而且眼球明显从眼睛里突出来,耳朵也极其夸张。它们长得像动物的耳朵,嘴巴宽到耳朵,使人体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奇和陌生。而他们的嘴唇带着微笑亲吻着三重嘴角,给人一种神秘感和亲切感。最大的一个高65 cm,宽138 cm,圆柱形眼球突出眼眶16.5 cm。鼻梁的另一块镶嵌着一个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一个伸向天空的卷云纹,又像一条长着羽毛尾巴、卷曲的角即将起飞的龙。极其怪诞诡异,给这种集人兽特征于一身的巨大青铜人面增添了一种气势磅礴,牢不可破的意味。

在世界上所有的考古发现中,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是独一无二的、极其奇妙的人工制品。青铜神树分三层,九只神鸟栖息枝头。显然是“下支九天活”的写照。出土时已断,顶部尚未复原。推测应该有象征“在上枝住一天”的神鸟。同时出土的人头鸟或站在花苞上的铜鸟画像可能就是它?枝繁叶茂,瓜果繁花,青铜神树上爬下的巨龙,让人不禁好奇:古蜀人用极其高超的青铜工艺和造型艺术铸造这种充满神奇想象的青铜神树到底有什么用?

三星堆文化从何而来?是由四川独自发展起来的,还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三星堆遗址居民是什么种族?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治性质和宗教形式是怎样的?三星堆青铜集团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三星堆古蜀王国为什么会产生,持续了多久,又为什么会突然消亡?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的年代和性质如何?后蜀文化的伟大奥秘“巴蜀於菟”。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的符号有文字吗?是家徽吗?这是一幅画吗?还是某种宗教象征?有心的朋友不妨破解一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