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理学院学部
贵州大学数学系创建于1942,隶属于贵州大学理学院。位于贵州大学主校区内,坐落在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著名风景区花溪河畔。我国著名数学家肖文灿先生、著名物流学家岳敏仪先生曾在此任教。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拼搏,贵州大学的数学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科研等工作不断推进,培养了一大批数学、计算机方面的优秀人才。2000多名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分布在国内外各行业。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业务骨干,有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数学系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3人。主要研究方向有:微分方程与最优控制、非线性分析与博弈论、计算理论与密码学、智能计算与控制工程、应用统计学等。
数学系现开设三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统计学;拥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学科5个硕士学位点,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生。有数学、应用数学、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产业经济四个研究所,1个省级工程中心(贵州可靠性科学研究中心)和1个重点建设子项目(复杂系统的控制优化与可靠性),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弈决策与控制系统贵州重点实验室),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控制论等学科有1个一级博士授权点(数学),3个二级博士授权点。数学系资料室藏书6万余册,国内外学术期刊120余种,为教学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5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8项,贵州省教育厅基金在研项目3项。近五年来,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多项成果获奖,其中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贵州省数学研究成果奖3项。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成为西南地区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物理系
贵州大学物理系是贵州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成立于1942。1963以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物理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生成长为电子科学系、通信工程系、物理系。
近年来,贵州大学进行了两次大的合并重组,物理系并入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电子科学系和基础系),包括物理学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物理系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研队伍。教职工29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省级管理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教授11,副教授13,讲师8人;博士12,在读博士2,硕士13;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6人,14硕士生导师。有贵州省光电子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光信息物理专业实验室(含软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含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实验室),实验室面积2400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1.5万余元。物理系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100人,硕士生23人,博士生3人。拥有物理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物理电子学、激光物理、软凝聚态物理、非平衡相变四个方向博士生招生权。主要研究方向:量子理论与应用、纳米光子学、激光物理与技术、凝聚态物理、软物质理论与实验、非平衡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和光学信息与光谱分析。在上述研究方向中,微通道、腔和纳米通道的制作技术,微纳米流体系统的设计与制作,传感测控与自动监测技术的研究,颗粒物的研究,电磁流变液的材料与物理性质的研究,红细胞的激光变形研究,脑神经系统中的自组织研究,约束哈密顿体系的量子化研究,量子信息与计算的研究,介观体系中的量子输运的研究等。2007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863”项目1、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项目1、教育部新世纪杰出人才项目1、省部级项目36项,近三年科研项目经费近600万元。近五年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物理谢希德奖1等奖3项,发明专利1,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00余篇,部分发表于《等离子体物理控制.聚变.物理. Rev.B,Int》。J.Mod.phys.B,Optics Express,Physica,chinese phys等出版物。
电子科学系
作为贵州省的传统优势学科,贵州大学电子科学系历史悠久,发展前景广阔。经过以傅兴华、刘桥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教授几十年的努力,电子科学系已发展成为以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为龙头的优势学科群,享誉海内外,在贵州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电子科学系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贵州大学物理系的电子学专题组和半导体专业,培养了数千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已成为083系统、011系统、061系统三大系统,长征电气集团等下属企业和贵州省地方电子行业的重要技术骨干。他们先后成为贵州省工业、交通、能源、电信、金融、广电、新闻、教学、科研等行业的业务骨干和负责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电子科学系成功获批2010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学科的进一步跨越式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迄今为止,电子科学系已形成以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为核心,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和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微电子与固态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本科专业2个(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65,438+065,438+0工程”(新一代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5,438+0,国家特色专业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65,438+0(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65,433。
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有:超导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材料与工艺、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MEMS、介观电子系统的量子涨落与自组织、软凝聚态物理。以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为主导的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SCI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EI发表60余篇,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60余项,研究经费超过3000万元。
基础教学部
基础教学部是承担全校工科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础课程的教学部门。它有两个数学和物理教研室和一个大学物理实验室。主要负责:高等数学、经济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应用数理统计、数值分析、运筹学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
基础教学部拥有一支热爱教育、教学严谨、专业知识扎实、爱岗敬业、教学能力强、团结友爱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44人,教学辅助人员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0人,讲师24人。贵州省高校名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2人,其中博士4人,研究生5人。主编、主编教材(著作)5部。近三年来,教师* * *发表论文近40篇,承担省、市、学院多项教改科研项目。
预备部
理学院预科部成立于2010年7月,1名主任,2名副主任,主要负责贵州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目前贵州大学2011少数民族预科生372人。
根据学校的统筹安排,从2009年开始,贵州大学的少数民族预科班由理学院管理。贵州大学有一个为期一年的少数民族预科项目,分三个层次招生:一个预科,两个预科,三个预科。毕业后升入相应的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实际情况,制定贵州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培养计划。理科预科班除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民族政策与理论、思想品德等课程外,还开设化学、物理等课程,文科预科班开设应用写作、管理学概论等课程。为使少数民族预科班教学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贵州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并对贵州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籍管理和综合品德评价制定了详细的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