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说潮汕地区“出园”的习俗?

走出花园(一)

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习俗。有15岁男孩女孩的家庭,在农历七月初七和七月十五中秋节,要准备三种水果送别公公婆婆,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出园了,不再是整天在园中玩耍的孩子。仪式是将三畜的果实合在一起,分成四块或八块或十二块,放在俗称的“撇胶”上,请出公婆的神炉,从园中出来的孩子就要跪拜,然后就不再拜了。出园的孩子要穿红皮鞋,吃鸡头,所有的食物都要吃一点。穿红皮鞋吃鸡头的习俗。

出园习俗在潮汕也略有不同。有的地方只有男生出园,没有女生;有些地方要先求神指教,知道没有“忌讳”和“碰撞”,才举行仪式。澄海县的风俗与潮安县基本相同:12各种花卉要泡水,供园丁沐浴;换上新衣服,穿上红皮鞋和新的肚兜;那天躲在屋子里。除了拜公婆和神,还要拜花花妈。男人出园,祭品里要有公鸡,女人用母鸡,要请亲戚吃酒菜。。饶平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一对桃枝,状元竹,草浸泡在12样品中,供园丁沐浴。县城黄岗镇十五岁的男女,被算命先生告知不得出园,只是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给孩子穿上新衣,又买了一个猪肚,在门后煮给他们吃,俗称“换肠”,然后告别公婆,丢弃香炉。揭西、普宁、惠来等地的离园者,会在当天吃炒好的肥肠、猪肚,同时围着地里的“塑料扫帚”请小朋友们吃饭,祝贺离园者“穿上大人的肠子、肚子”,告别童年。揭西县的园丁之家会给亲朋好友赠送醅、鸡鸭,亲朋好友会回赠布匹。当地客家的成人礼是在21岁举行的,称为21生日,既不加冕仪式,也不出园。海陆丰地区还有出门游园的习俗。潮汕有句话,“15%丁,16%成人。我国当代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1983广东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上发言时,提到潮汕的出园是一种特殊的成人礼。

走出花园(2)

出园是潮汕人举行的告别童年的成人礼。

无论男女,到15岁(虚岁),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会组织孩子出园。出园一般在每年农历的三、五、七月,尤其是七月初七。

出园那天,孩子要穿公婆新缝的新衣,穿公婆新送的红木屐,显得潇洒成熟。一大早,孩子们的父母就把猪的内脏,包括猪肠、猪肚、猪肝、猪肾、猪心,煮成汤,加了些糖给孩子们吃。寓意是,人到15岁,必须更新内脏,丢弃脏东西。然后,我拜公婆,这是我最后一次拜公婆。中午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有肉,三个鸟蛋,十二道菜。蔬菜以厚绿蒜为主,意思是吃了厚厚的,出园后到处“六合”;青蒜,长大后能数能除,聪明伶俐;秦是个一生勤劳的人。园丁的座位也很精致。这一天,他(她)坐对位置,鸡的头对着他(她),其他人不能动。园丁自己吃,鸡头就成了园丁的专利。意思是长大后出人头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