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自动驾驶专利

编辑| Paul Yu Pin

由齐超制作。com“见专栏”

在蔚来、理想和小鹏这三大造车新势力赴美上市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在新能源汽车上有所突破。新能源汽车这块蛋糕有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目前全球3%的渗透率不仅很大,而且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造成了新生力量的涌入。

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高调砸钱,与传统整车厂商联合造车;还有小米、苹果等手机厂商为造车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做贡献,整合造车资源。

目前小米如火如荼,已经扣动了造车的扳机。雷军个人以6543.8+000亿美元担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CEO。

在群雄争霸下,中兴也来到了这个战场。

大家对中兴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中兴手机上几年。如果不是几年前和华为一起被“制裁”的新闻,中兴可能已经消失在很多人的视线里。

直到最近,中兴才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媒体盛传中兴将成立汽车电子产品线和汽车电子团队,隶属于系统产品技术规划部,定位是负责汽车电子领域的统一业务规划和运营。

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承认了这一消息。

事实上,中兴在“造车”领域一点也不逊色,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形成了一定的积累。

不走拥挤的乘用车轨道,中兴赢了第一波造车势力

回到2015,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和“互联网+”创新战略的影响,“犹如一阵春风,夜来,吹开万株梨树的花瓣”,第一波新能源汽车来了。

当时,乐视高调宣布进军汽车行业,与BAIC、阿斯顿马丁合作生产互联网汽车。自那以后,汽车制造力量迅速壮大。

当时,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亲自带队考察汽车行业,树立了“智能汽车是中兴推动的第二个重点产业”的坚定信念。

但中兴并没有从最前沿的乘用车入手,而是通过收购珠海广通客车有限公司获得了生产资质和客车制造技术,进军电动商用车市场。

之后,中兴通讯迅速在珠海注册成立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中兴通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唯一整车平台,主要负责新能源客车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客车智能驾驶和车联网应用的系统研发、建设和运营。

事实证明,中兴的选择没有错。过去几年,中兴在中兴智能汽车项目上的投资仅略超过6543.8+0亿元,确实远低于动辄数百亿的乘用车投资。

虽然投入不高,但产出成果显著。

当时的计划产能是2000台。到2065,438+07,中兴智能汽车已经生产了超过65,438+0,500辆客车,产能接近饱和。

虽然数值不高,但是相对于客车的整体需求,2017年的客车总量只有70000辆,这对于刚刚投产,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兴智能汽车来说是非常不错的。

另外,中兴智能汽车的客户拓展非常顺利。

在国内市场,中兴智能汽车先后在深圳、珠海、广州、武汉、香港等地扩张,占据了珠海新能源公交市场和香港双层公交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国际市场上,中兴智能汽车是国内首家通过纯电动客车纯欧盟认证的企业,并先后与意大利、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荷兰等非洲和欧洲国家开展业务合作。

中兴智能汽车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欣欣向荣,但当时的乘用车市场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造车势力蜂拥而至,竞争激烈,难以生存。

造车大军的队伍从2016开始迅速扩大,到2017年底,全国新增造车大军60人。更夸张的是,到2018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注册数量增长了近10倍,达到600多家。

而且,根据《中国观察报》的数据,从2015到2017年6月底,国内已有超过200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各车企公开规划超过2000万辆。

这个数字已经完全超过了2012-2020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设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能达到200万辆。

而且当时新势力只专注造车,配套充电设施不多,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和市场教育也不够。蜂拥而至的新生力量就像气球,一捅就破。

虽然造车势力都在想办法筹钱安排生产,投产,决心也很大,但真正交付的厂家只有蔚来、威马、小鹏、哪吒等10多家。

随着补贴的下降,大部分尚未完成交付的新势力造车企业要么出局,要么在出局的路上。

现在的中兴智能汽车不仅没有像其他造车公司那样倒下,反而越来越稳。

新的一期客车制造基地已投产,年产能提升至5000辆/年。在第一轮造车热潮中成长起来的中兴智能汽车,是中兴造车的基础。

定位和华为一致,谁更胜一筹?

中兴造车没有PPT,中兴不做整车。中兴的目标很明确:做汽车电子,做“集成”,用自己在ICT领域的能力帮助客户成功。

这个目标和华为如出一辙。任郑飞重申,华为不制造整车,而是专注于ICT技术,帮助车企制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

中兴之前在很多领域都被华为碾压过。这一次,中兴和华为在同一起跑线上。谁更好?

华为汽车业务基于“云-管-端”架构,其中:

1)云智能车云,主要基于高计算能力的Ascending系列AI芯片。

2)管道-智能联网,主推5G+C-V2X车载通信模块、T-Box、车载网关。

3)端——智能电动、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

华为汽车业务布局有序清晰,再看中兴汽车业务就乱了。中兴的造车版图由六部分组成。

1)公司主体负责5G和C-V2X;

2)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布局无线充电和充电桩电源模块;

3)中兴高能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动力电池;

4)英博超级计算机负责自动驾驶;

5)广东新支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智能驾驶系统;

6)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负责新能源和智能汽车。

如果说中兴和华为的企业业务是匹配的,中兴除了“云”没有公共产品和布局,中兴在管理和末端都玩得不错,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中兴和华为的管理和末端。

“管理”可以理解为车联网基础设施,这是华为在汽车领域故事的起点。

早在2013,华为就成立了车联网事业部,并推出了车载模块ME909T。

紧接着,利用自身通信设备制造商的优势,华为推出了很多产品:2017年,开发了车路协同技术,华为的V2X车载通信模块与15多家车企对接。2019通过巴龙5000基带将5G带到了车联网时代的前沿。

现在,华为“管理层”的建设是它的强项,它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兴作为全球信息技术的领导者,在V2X领域也不差。

全球发布了多款4G/5G/5G+V2X车载模块和T-Box产品。上游合作的供应商超过200家,下游合作客户的行业涉及车联网、媒体、交通等。2020年4月,完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试验区全面部署。

两者都已经在封闭场景园区和示范区进行了部署,正在逐步向开放场景扩展。

“关”的产业链又长又杂。如果真的需要竞争,华为更胜一筹。目前中兴通讯还没有扩展V2X协议线和应用软件。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在车联网上走的更快。

最后,你可以多说。

首先是智能电气部分。

华为智能电动产品包括BMS(裸机服务器)电池管理系统、MCU电机控制系统、车载充电系统和车外充电模块。

华为的智能电气产品非常成熟,已经量产商用。2020年5月,SAIC MAXUS ENUIQ5和EniQ 6两款车发布,均采用了华为车载充电系统产品。

在智能电气部分,中兴比华为覆盖的领域更广。

早在2012年,中兴就研发出了第一代无线充电样机。2014年,中兴新能源成立,推出智能无线充电,应用在中兴当时擅长的城市公交上。

目前中兴新能源不仅有解决方案,还有充电桩电源模块和停车充电解决方案,主要为主流车企提供预装OEM服务。无线充电电源模块在国际上应用广泛,国内存量排名第一。

不仅如此,中兴通讯与智能电动相关的全资子公司,以及成立于2016的中兴高能,瞄准中高端乘用车市场,主要以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为主。

燃料电池等动力电池项目。

可惜中兴高能做的并不好。

威马是中兴高能的重要客户。5438年6月+2020年10月,中兴高能因威马汽车自燃引发质量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陷入解散传闻。威马召回的电池型号指向中兴高能。

此后,虽然中兴高能发布了澄清公告,但始终没有恢复。

直到今年3月23日,德泰新能源集团(00559.HK)发布公告称,中兴通讯拟收购中兴高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技术不到位,空布局只是一个空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虽然中兴高能利用动力电池装机量优势,加大了这股阵风,但却遭遇了寒流。所以,虽然中兴在智能电力方面覆盖的领域比华为更广,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技术到位。

其次是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新能源厂商的热点,华为和中兴也不例外,因为市场空间足够大,市场增速足够快,可以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入口。

华为在软硬件上齐心协力,从前端芯片到OS再到汽车生态,构建人、车、生活的全场景出行体验。

在硬件领域,华为提供驾驶舱模块、车载智能屏幕、平视显示器和激光雷达。

在软件领域,华为有汽车运营平台,有汽车生态。汽车操作系统诞生于鸿蒙系统,支持OEM、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应用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升级。但目前,还不清楚鸿蒙系统操作系统将于何时商用。

软硬件结合,发挥算力优势,华为在车云搭建了协同智能驾驶平台,其MDC是业内唯一全研的车载计算平台,以此构建L4级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在这一点上,华为在智能汽车上的布局非常清晰。

我们再来看中兴。它专注于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并基于其技术储备,做出操作系统解决方案。

2004年,中兴成立子公司广东中兴新支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专注于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的研发,在Linux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2020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中兴通讯新支点发布了智能汽车领域的三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域控制器、智能仪表盘和FOTA网关。这个方案不同于鸿蒙系统,它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中央娱乐系统,也是一个基于Android的娱乐系统。

此外,2065438+2007年9月,中兴通讯汽车电子产品线(英博超算前身)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SDX1.0系统。

英博超算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包括自动驾驶专用域控制器、车载实时操作系统、V2X设备等。,并为国内汽车厂商提供ADAS和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

2020年,英博超算与奇瑞合作,打造国内首款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L2.99智能驾驶系统智能驾驶量产车。

虽然新支点本身也很强大,但中兴缺少的是没有打开闭环。还不如华为的软硬件结合。把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由内而外的连接起来,是很强大的。如果说华为已经连上了智能汽车,那么中兴还在取分的路上。

所以中兴虽然在管理和端上不弱,但是华为的爪子太长了。当初目标很明确,网络铺得够广,从点到面,形成牢不可破的网络。这是中兴难以企及的。

中兴和华为相遇,华为胜出。

标签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中兴目前不做幕后的使能者,也不对外宣传,提出不切实际的PPT造车方案。当许多公司还在考虑如何切进汽车制造这块蛋糕时,中兴通讯已经咬了第一口。经过多年的积累,已落地多个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虽然中兴野心很大,但是华为隔壁部署的很好,遥遥领先。中兴的“智能汽车”要想成功,需要拿出更坚定的目标和优秀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