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山沙化土壤生态如何修复?
荒漠化治理成败的关键是解决如何恢复这些退化的生态系统和用什么方法恢复这些生态系统的问题。退化的生态系统很难靠自我修复功能逆转,即使能实现,也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常规造林已不能满足工程造林的要求,急需开发先进技术提高造林防沙效果。工程模式是人类应对重大挑战的基本方式。这就决定了人类实现防治荒漠化目标的途径必须是工程。正在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有节水灌溉工程、防护林工程、道路工程和围栏工程。这些工程措施中最重要的是水源工程和地下节水灌溉工程。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水”。
充分利用有限的每一滴水,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应作为改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农林产业的重中之重。在技术选择上必须摒弃高耗水的传统绿洲农业发展模式,在确定开发项目时要按照多采光少用水的要求,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林业。
我们在项目区积极开展节水灌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项目区已开发的200hm2土地上,已全部铺设地下管网,并采用微灌节水技术,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根灌技术。实际灌溉定额不足4500m3/hm2,比当地农民洪水灌溉定额(9000m3/hm2 ~12000m3/hm2)少50%以上。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地下灌溉技术,避免了地表水的蒸发,既节约了水资源,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又避免了土壤的次生盐化溃烂现象,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2.合理规划和正确选择荒漠植物品种。
在荒漠生态系统中,水分胁迫是限制荒漠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制约着干旱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选择抗旱性强、防风固沙作用大的植物品种,大面积快速恢复重建适应成千上万干旱生境的灌木和草本植被,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考虑以下适合种植的小灌木经济林,如枸杞、山楂、大枣、大枣等。,以及甘草、党参、黄芪等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