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诉讼的四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知识产权逐渐成为知识转化为资产的工具。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近日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知识经济的发展将给知识产权诉讼带来四大挑战:

挑战1:导致诉讼动机多样化。在传统的知识产权案件中,当事人诉讼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合法权益。受知识商业化的影响,当事人开始将知识产权诉讼作为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在案由选择上,除了传统的版权和商标纠纷,不正当竞争和商业秘密纠纷也是当事人常见的案由。

挑战二:导致批量案件增加。为了增加竞争对手的赔偿压力,一些当事人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分批集中进行诉讼。一旦原告的赔偿请求得到支持,竞争对手将面临巨大的赔偿压力,直接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批量案件的增多也导致法院审判压力增大,人案矛盾进一步突出。

挑战3:它增加了调解的难度。部分原被告存在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动力,诉讼中缺乏调解诚意,明确拒绝调解;即使表示愿意接受调解或者已经达成初步和解协议,也往往在最终签约或者履行阶段搁浅。调解成为当事人拖延诉讼的手段,增加了法院调解的难度。

挑战四:行业发展对诉讼影响大。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当事人的诉讼行为。目前核心区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业仍处于发展调整期,利益分配不均,利益斗争加剧,如视频网站、数字图书馆等,体现了相关行业的特点。因此,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面对知识经济对知识产权诉讼的挑战,海淀法院知识产权庭提出了“三个规范”:

规范一:以调查规范审判。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法律禁止的行为有所减少,但挑战法律边界的竞争行为屡见不鲜;大量案件类型新颖,法律关系复杂,需要加强调查,以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清晰梳理各类法律问题。

规范二:通过诉讼规范市场。海淀法院第五人民法庭积极倡导诉讼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在影视作品、音乐作品、文字作品等案件中试行“速裁同类案件”,减少诉讼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通过规范的赔偿标准有效引导企业间的合作。

规范三:通过调解规范行业。海淀法院第五人民法庭积极探索与中国互联网协会等主要行业协会在委托调解、协助调解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促进当事人对话,为其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