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丰田把核心混动技术给了广汽而不是一汽?
不久前,丰田决定向广汽集团提供混动系统技术。事实上,丰田之前已经向铃木等公司提供了混合动力系统技术,但这是丰田首次将这项技术授权给日本以外的公司。这意味着广汽传祺轿车或SUV搭载1.8L阿特金森发动机和行星齿轮的E-CVT变速箱将在不久的将来。
考虑同一个混动系统?丰田卡罗拉/雷凌双擎在国内的官方指导价不到65,438+0.4万元,被认为是市面上最便宜的HEV车型,所以未来广汽传祺全新混动车型上市后,HEV车型的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调。
感觉丰田是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只狼回来后很可能会吃掉丰田的HEV市场份额——根据丰田官方9月份的数据,这部分市场在中国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654.38+0万辆;在丰田2025年的新车销售计划中,HEV和PHEV车型的全球销量将超过450万辆,其中HEV占了很大份额,在HEV车型的全球规划中,中国市场非常重要。
既然如此,丰田为什么愿意将核心混动技术授权给广汽?
丰田选择广汽的原因
有人说原因是丰田混动技术的专利已经过了20年的保护期。既然保护不了,不如拿出来当人情。
事实上,不仅是混动技术,未来丰田压箱底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将授权给广汽——这一点在2019年9月丰田与广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时就已经白纸黑字。
丰田的氢燃料电池技术没有专利保护期。归根结底,丰田此举绝不是简单的“做人情”。关键是丰田也要看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
丰田最有可能从广汽获得的是纯电动汽车技术的授权或转让。在电动技术的合作上,双方之前有过交集——广汽新能源自主研发的永旺S。整套技术引入合资公司广汽丰田后,制造的电动车以广汽丰田iA5的名义上市,依然是广汽标准。
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势,广汽丰田造的车应该是丰田标准,之前凯美瑞、汉兰达、威兰达都不是这样。其实这些车型的技术都是来自丰田,属于正经的丰田车,自然要挂丰田的标。除了丰田,广汽丰田的合资伙伴还有广汽——既然丰田引入广汽丰田后造的车可以挂丰田标志,那么广汽电动车引入同一家合资公司后造的车肯定可以挂广汽标志。
从这点来看,丰田在广汽面前并没有摆架子,两家的合作是平等互利的。平等的根源在于广汽自身的材质,其自主研发的电动车技术能入丰田法眼,丰田是真的尊重广汽。
有人问,丰田是最早实施电动化战略的车企之一,它仍然需要依靠广汽的电动车技术。事实上,从一开始,丰田就将FCV(氢燃料电池车)视为终极新能源技术模式,而纯电驱动则被丰田定义为支撑HEV、PHEV、FCV的基础技术。在电动汽车的商业应用技术领域,丰田长期没有深度开发,从而形成了“技术无产品”的怪现象。
到目前为止,丰田还没有自主平台的电动车,包括雷克萨斯品牌在内的仅有的两款电动车是?“油改电”。与大众即将展开的MEB攻势相比,丰田可以说是无能为力。虽然电动车在丰田眼里并不是最终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但问题是这个市场越来越大,各种生态开始形成,让丰田不能再坐视不管——都是钱!
丰田有技术,之前也说过要开发e-TNGA纯电专属平台。但问题是e-TNGA还处于开发阶段,即使e-TNGA现在排在丰田前面,实现商业化也需要时间。大概率可能发生的是,等到丰田e-TNGA电动车研发出来的时候,恐怕是两年以后了。这段时间,丰田只能看着大众、通用、特斯拉甚至现代在电动车市场大赚特赚。
在e-TNGA成为战斗力之前,丰田需要一个相对先进、成熟、经过市场检验的电动车技术来应对全球市场。诞生了爱安S的广汽GEP纯电动平台,可以满足丰田“短期雇佣兵”的需求。之前将GEP平台引入广汽丰田生产iA5的行为,可以看作是丰田对GEP平台的技术测试。
丰田看得很清楚,除了特斯拉,其他欧美品牌的电动车在中国电动车面前都是“渣”,要么续航能力太低,要么太贵,都玩不起来。丰田可能不想和特斯拉争夺“电动车法拉利”的称号,但丰田确实想成为“电动车丰田”。相对而言,集成本和续航优势于一身的GEP纯电动平台符合丰田的预期。所以,合作是顺理成章的。
至于丰田为什么不把混动技术给一汽,原因很简单:一汽没有丰田看重的东西。
这已经不是丰田第一次这么做了。
2016混合动力福特蒙迪欧在成都试车时,发现混合动力蒙迪欧的行星齿轮E-CVT变速箱根本绕不过丰田的专利。我专门就此事询问了长安福特的相关人士。对此,官方完全没有提及丰田专利的问题,只是信誓旦旦地表示福特没有任何法律风险。
丰田混合动力技术中的行星齿轮机构专利注册于1997,专利保护期为20年,因此该专利在美国和欧洲于2017年2月20日到期。然而,在专利到期之前,丰田并没有对福特在E-CVT的行星齿轮结构上的“专利侵权”说什么——事实上,我们在2005年推出的混合动力福特Escape上就可以看到这种行星齿轮E-CVT变速箱。
后来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才找到原因——丰田在欧洲市场的表现远不如亚洲市场和北美市场顺利。最大的原因是当时欧洲市场青睐柴油乘用车,丰田小型柴油机技术“渣”,于是丰田将自己的行星齿轮专利授予福特,换取福特小型柴油车技术,希望在欧洲翻身。
这也是为什么2017之前的福特混动车上都能看到丰田行星齿轮专利的原因。
不过当时丰田的专利还没出,福特也没吃亏。但是现在丰田的混动系统技术已经基本过了专利保护期,广汽没有必要和GEP纯电动平台进行交换。现在看来,吃亏的是广汽。
广汽有“混”的福
此前,我国新版《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首次提出了“低油耗乘用车”的概念,并明确了积分核算的优惠规则。也就是说,从明年元旦开始,以丰田卡罗拉/雷凌为代表的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HEV)也将被列入车企可以赚取“积分”的环保车型名单。
毫无疑问,丰田的行星齿轮动力分流混合动力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混合动力技术。我查了一下大熊油耗的大数据。11细分市场中,6个细分市场中最省油的车型均来自丰田/雷克萨斯。六款车中,有五款是混动车型。
至于中国市场最省油的车,毫无疑问是混动的丰田卡罗拉/雷凌双擎,平均百公里实际油耗只有4.5升!如果广汽仅仅依靠电动车的市场销量,恐怕广汽很难赚到足够的积分。而如果把一些纯汽油车改装成混动车,就很容易赚到这一点。
相比国内其他自主车企,广汽会因为“混”而更有优势。
至于丰田的混动专利,网友认为广汽可以明目张胆的模仿技术,这在我个人看来是不现实的。因为丰田的混动技术专利周围有很多附属技术专利,所以这些附属技术专利并没有发布。如果没有这些配套技术,消化丰田混动技术将会非常困难。
比如我给你一碗过桥米线免费但是不给你筷子。你是怎么吃的?
在丰田的帮助下,相信广汽会比那些“合法抄袭”的车企更快掌握混动技术,更快实现自主混动车的商业化。
另外,如果广汽真的愿意换GEP纯电动平台,只是为了让丰田的电动车喘口气,那就说明广汽的下一代纯电动平台已经研发出来了。大家都用“内部过时”的技术进行交换,谁也不吃亏。
丰田打算指导中国市场的技术标准。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丰田与广汽在2019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丰田还将向广汽提供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这是丰田的压箱底技术,目前仍处于专利保护期。此外,特斯拉还宣布开放所有电动汽车专利,而大众则直接宣布开放MEB平台...
总的感觉是,资本家成了活雷锋。
其实根本原因是这些车企试图通过开放部分专利来引导国内的相关技术标准。氢燃料电池技术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庞大的系统,即使丰田愿意倾其所有,也能在后续研发中占据优势地位。一旦一家大型中国企业入了坑,那么相关技术就可能成为中国市场的标准,并由此衍生出市场话语权、附属技术供应权和技术进化权...都等于巨大的利益。
目前,中国市场上还没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试想一下,如果丰田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被广汽商业化,哪怕只生产几百辆,也能影响到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品标准——这和进口几百辆丰田氢燃料电池汽车完全是两码事。当中国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增长时,它将反过来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
无论丰田是车企还是技术供应商,其动机无非一个字“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广汽也是受益者,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最后强调,本文为独家“内部猜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