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的电梯有什么特点?他们有什么专利和优势?

1)奥的斯,真正意义上的电梯发明者,奥的斯的限速器和安全钳是奥的斯自己的技术,但不是专利,因为专利保护期已经过了,所以现在所有厂家的安全钳和限速器其实都是在用奥的斯的原理。曳引机上,奥的斯研发的GEN2系列产品颇具特色,也是奥的斯采购的节能产品专利。该产品的特点是采用径向传动,曳引轮直径小。因为直径小,不能用钢丝绳驱动,所以改为钢带传动。与其他奥的斯产品相比,节能20%以上。奥的斯在中国的代表项目有北京央视大楼,也就是大裤衩,水立方。典型的高速电梯是东方明珠电视塔。此外,在国内,只有天津奥的斯生产的gen2、4000系列和3000系列是奥的斯自己技术的产品,其余的如习字奥的斯、江南高速、星马电梯等,都是奥的斯国内资本运作的产品,生产的产品不是奥的斯的技术。

2)迅达迅达,迅达是全球最大的自动扶梯供应商,其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自动扶梯产品线。迅达在中国的直梯市场一直表现不佳,这和迅达的产品技术有很大关系。迅达的中国产品线更新太快,经常在没有得到详细实验论证的情况下就仓促推出新产品。上市一两年后,马上停下来,然后推出一款不成熟的新产品,如此反复。比如迅达2003年推出蜂鸟,2004年停止蜂鸟,2004年推出300pr,2005年停止300pr。迅达目前的利润来源主要来自高速电梯市场和自动扶梯市场。在高速电梯市场,迅达的表现非常强劲,因为它的销售团队非常强大(在中国被称为顶级范围中心)。当然也和top range center不直接向迅达中国总部汇报有很大关系。迅达只要推出任何与中国总部有关的产品,都会搞得一塌糊涂。目前迅达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主要住宅电梯型号为3300ap。这款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和奥的斯的gen2一样,都是钢带驱动。然而,与奥的斯不同的是,主发动机不是永磁无齿轮发动机,而是异步无齿轮发动机。主引擎有褒有贬,由于刚刚推出,没有市场反应。此外,迅达的miconnic10控制系统由迅达申请专利。这种控制系统主要在高速电梯上实现,不同于其他主流的电梯群控系统。其原理是目的楼层选择控制。系统在轿厢内没有操作面板,选层系统在电梯厅。在电梯外选择楼层后,系统会主动通知您在该电梯处等候电梯。这个系统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电梯控制系统,但是现在其他电梯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目的地选层控制,其原理和迅达是一样的。迅达在北京的样板工程有国贸三期、庄胜广场、远洋大厦、中石油、中海油等。

3)通力通力,同样是一家创立于近100年前的电梯企业,1996年前在全球仅排名6-7。但在1996年,通力首先推出了永磁无齿轮电梯和无机房电梯(包括奥的斯在内的其他电梯公司在2000-2004年之后才推出永磁无齿轮电梯),并为其永磁无齿轮盘式电机申请了专利。至此,通力跃居首位。通力的典型技术是永磁无齿轮盘式电机。这种曳引机的技术优势是速度低、扭矩大、能耗低,可以说是目前能耗最低的典型曳引机。同时,和迅达一样,通力也有自己的目的层选择控制系统。通力在北京的代表项目主要是奥运项目,如奥运村、鸟巢、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因为它们比较绿色环保,符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高层建筑的代表项目是上海的IFC国际金融中心。

4)蒂森克虏伯蒂森克虏伯克虏伯

蒂森曾经是全球最大的钢铁集团,电梯业务仅占其总业务的5%。但这5%让蒂森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之一,从未跌出前四,在1996年之前一直是全球前三的电梯公司。蒂森在国内的知名度一直不是很高,一方面是因为进入国内市场较晚,另一方面是因为2006年之前价格一直比较高,对国内市场的认知度比较差。然而,2006年,蒂森在中国建立了第二家工厂——上海工厂,主要为中国市场生产低端电梯,走低价路线。到这一年,蒂森在中国的业务量有了很大的扩展,虽然不如三菱、习字、广日、通力,但其国内销量也稳稳地排在前8。蒂森的优势在于其母公司是蒂森钢铁,所以其使用的钢材是由蒂森的母公司提供的。蒂森在中国的代表项目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Saber大楼)。奥的斯声称saber大楼是奥的斯制造的,但实际上高层部分都是蒂森的产品。

5)三菱三菱

上海三菱成立于1987,是由上海电梯厂、日本三菱、香港菱电共同出资组建的电梯企业。已连续多年占据中国单厂市场份额第一。三菱电梯在国际上知名度不高,基本上进不了欧美市场。但由于三菱在上世纪80年代末率先在中国推出了VVVF电梯,以及众所周知的广告词——上上下下的享受,中国人一提到电梯就总会说起三菱。当然,三菱的产品确实不错,尤其是在2003年之前,三菱使用的技术确实是日本的技术和日本的产品线,比如三菱的经典产品gps-3。但随着永磁无齿轮电梯的普及,三菱已经落后于欧美厂商。此外,从2004年开始,三菱开始拆分中国和中国。中国怕日本撤资后无产品可卖,所以中国仓促推出了由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驱动的hope和hope2。但由于控制系统的不成熟和永磁无齿轮电梯的普及,希望系列很快被市场淘汰。于是在2006年,中国继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无齿轮产品lehy凌云和LEHY凌云2,并在2008年推出了legy凌杰。这些产品都是三菱为了抢占中国市场推出的低价电梯,都是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在这一点上,三菱在中国应该算是民族企业。三菱在中国的代表项目是金茂大厦。

6)富士达FUJITEC

藤田应该说是日系电梯厂商中唯一在欧美市场有竞争力的电梯品牌。与三菱、日立、东芝相比,藤田是日本唯一一家专门生产电梯的电梯制造商。藤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纺合资成立了华盛藤田电梯有限公司,工厂位于廊坊。藤田在国内知名度不高,甚至有人拿它和富士比较(国内富士电梯都是假合资的超低端产品)。但藤田是世界八大电梯公司之一。一方面价格是中国市场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富士通日本总部的经营策略有很大关系。藤田在日本的总部比较稳定,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太慢,市场反应非常不及时,所以我们坐视大好山河被各个电梯公司抢走。当然也有其经营策略稳健的原因。在上世纪70年代阪神大地震期间,藤田因其激进的营销策略遭受了巨大损失,所以阪神大地震后,藤田转而寻求稳定。藤田的产品功能没什么,但是很稳定。但由于其在中国的分店很少,无法维持,市场一般。藤田在中国的主要业绩有北京的国贸一期和二期,上海的第一八佰伴等等。

以上六家公司在国内应该算是很不错的电梯公司了,日立和东芝也在其中,但这两家没什么好说的。产品雷同非常严重,基本没有什么特色,质量上也没什么可夸的。